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1章 战斗要开始了(2/3)

但再一次听,她依旧新奇。

“这次能赚多少?”

王齐志算了一下:“差不多上千万吧!”

“多少?”

筷子插进了碗底,溅出几滴酱汁。

单望舒瞪大了眼睛。

她生的好,见识也广,嫁的更好。

但家庭再好,再是对钱没有过多的渴求,也知道上千万是什么概念。

一千万,能在京城什刹海周边买一套小四合院。

再算一算时间:就感觉林思成这赚钱的速度,比抢银行还快… 宛如失神,她喃喃自语:“一千万,一千万啊?”

王齐志把碗推到一边,擦了擦手:“而且是至少!”

如果只是董其昌青年时期的仿作,又是残篇,价格也就在一百万左右。

加上项墨林的人字戳,差不多涨一半,一百五十万。

再加藏经殿的章,乾隆的印,那至少翻一倍,也就是三百万。

但如果这幅字是从沈阳故宫流出来的,而且是和钤印在字上的那一方乾隆御宝一起流出来的,那不用怀疑:光是字,最少四百万。

少一毛,王齐志叫他爹。

剩下的那方印,如果林思成脑子发昏,六百万肯卖,保准抢破头。

想像一下:皇帝御宝,哪个男人见了不是双眼发光?

能用钱买到,简直八辈子烧高香… 听到帝玺,御宝,单望舒双眼发直:她在故宫上那么多年班,才见过几方?

突然间,王齐志告诉她:他学生刚买了一方。

买?

这样的东西竟然能用钱买到?

又想起王齐志刚说的一千万,单望舒皱起了眉头:“林思成想卖?”

“我只是比方!”

王齐志摇摇头,“林思成脑子又没被驴踢?”

哪怕哪天林思成真犯了糊涂,想把印给卖了,王齐志上去就是两巴掌,保准把狗脑子给抽醒。

缺钱是吧,你倒是张嘴啊,老师我还能不借给你?

“对!

到时候你叫我,我骂骂他!”

单望舒使劲点头,一脸的不可思议,“从哪买的,中山门?”

“地摊上哪有这东西?”

王齐志摇摇头,“保力!”

筷子一滑,面条溢出了碗。

今天这饭是吃不下去了。

单望舒索性把碗推到一边:“保力,怎么可能?”

如果是之前,王齐志也觉得不可能。

但一回想今天的经历,他就想冷笑: 就算只是个办事处,也不能不专业到这个地步?

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致讲了一遍,单望舒听的目瞪口呆。

保力这么大公司,干的这些事,也不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叶安宁,以前那么乖,突然间就…就…就…就了半天,单望舒竟然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反正给她的感觉,甚至于比林思成花七十万买了一樽帝玺还要难以按受:一个人的性格,竟然能说变就变的?

“不是…我带了这么多年,丫头小时候蠢乖蠢乖的…怎么突然,就能变的这么聪明?”

呵呵,叶安宁蠢乖?

那是因为你这个舅妈喜欢蠢乖,她才会蠢乖蠢乖。

王齐志冷笑一声:“你也不看是谁生的?”

一想到大姑子,单望舒就闭上了嘴。

用爷爷(王齐志的爷爷)的话说:三小子的脑袋绑一块(王齐志三兄弟),都比不上丫头睡着时的头发尖儿灵醒。

再看看爷爷给孙辈儿起的名字:三兄弟是齐华、齐明、齐志,轮到大姑子,就成了齐光。

啥意思?

日月当空,曌!

转着念头,单望舒又叹口气:“林思成也不差!”

王齐志笑而不语。

一想到今天的那位马老师从头到尾被林思成引着走,没察觉到一点儿不对不说,反倒沾沾自喜,得意洋洋的模样,王齐志就想喝声彩。

就感觉,林思成把“把人卖了,他还帮你数钱”

、“把人活埋了,他还对你谢声谢谢”

这两句给具象到了极致,又给他示范了一遍。

因为林思成的引导,马老师从头到尾,都坚定的以为:她有远超常人的眼力,以及智慧。

很神奇,且无声无息,不着痕迹。

就如春雨入夜,温润无声。

与之相比,叶安宁反倒落了那么一点下乘。

暗暗感慨,他又突然想了起来:“明天记得去一趟银行,给林思成转四十万!”

单望舒不明所以:“他要借钱吗,为什么是四十万?”

“不是借,是买那幅字的钱,林思成说:那幅字,他和叶安宁一人一半!

甚至不用叶安宁出钱,算那方印的信息费。

我说不需要,但说了半天没说通,最后索性让叶安宁也出一半的钱…”

“啊?”

单望舒愣住,“那都什么年代的规距了,他还讲究这个?”

以前叫做“伙货”

:一个提供信息,一个负责掌眼,东西卖了后两人平分。

但现在,谁还讲这个规距?

不挖你墙角,不截你的胡就算不错了。

但反过来再说:那幅字的一半,少些也有两百万,林思成是真舍得。

“要不你能说,我看人挺准?”

王齐志自吹自擂的夸了一句,又拿起手机:“我给叶安宁说一声。”

夕阳照出了琥珀色,晚风撩起纱帘。

叶安宁站在窗前,淡茶色的玻璃映出俏丽的面孔。

手机微微发烫,在掌心烙出淡淡的红印。

脑海中回响着舅舅的话:林思成说的,一人一半。

等于自己莫明其妙的,就赚了两百万?

叶安宁笑了笑,又想了想,找出林思成的电话。

响了两声,电话被接通,声音温和而又清朗:“安宁姐!”

叶安宁嗯了一声,声音很轻:“林思成,我不是为了钱!”

“我知道!”

叶安宁要是为了钱,她早找人把那幅字买走了,而不是找自己再去鉴定一遍。

但林思成有自己的认知:有些规距虽然守旧,但能存在那么多年,自然有道理存在其中。

既便抛开这一点,说个最现实,也最简单的道理:有一才有二。

如果不是叶安宁,哪来的马老师,哪来的乾隆御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