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4/4)
说实话,画的挺不错,构图新颖,笔墨简练,笔画虽少,意境却深远。
再看字:糅合楷、隶、行、草,字形如乱石铺街,看似散漫,却暗含章法。
唯有一点:字与画不是很协调。
看竹杆,劲如钢鞭,看竹叶,如利剑出鞘,尽显凌厉。
但看字:乱倒是乱了,也确实是郑板桥的“六分半体”
,但过于柔,远没有郑板桥作品中独有的“瘦劲孤高”
“豪气凌云”
的意味。
说人话:仿的,画仿的挺好,字仿的一般。
以西冷印社的底蕴,不至于看不出这是仿品。
估计是看画仿的不错,才给了六到八万的估价… 正胡乱猜忖着,叶安宁捅了他一下:“2003年,知名拍卖行两百六十万拍出去的,第二年送到佳士得,佳士得不要,说是赝品。
后来又送到故宫,鉴定是光绪时的仿作,并且明确确定,真迹在上博…”
“买家闹了半年,拍卖行只说是和送拍方协调,但一直协调,却没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出了主意,从那以后,但凡大型拍卖会,卖家就送拍,预展期间还会请媒体采访。
同时价格一降再降,从两百多万降到了现在这么多… 一群人,跟听故事一样。
不退是吧,我恶心死你…买主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他压根就没想卖,只是为了恶心人,等于这价格就是胡乱标的。
而且都现场直播了,谁会买?
王齐志一脸古怪:“那当初第一家,是怎么签定的?”
“不知道!”
叶安宁摇摇,“听说事后抓了好几个评估师!”
好几个…啧,还是窝案?
王齐志压低声音:“哪一家?”
叶安宁吐了两个字。
林思成顿然明了:这一家不止一次这么干,以前干过,以后还会继续干,后世都快被人捶烂了。
但不算奇怪,基本各拍卖公司都有这样的现象,包括眼下的这一家,以及叶安宁上班的那一家。
相比较而言,后面两家算是要稍好一点,至少没有那么明目张胆。
大致看了看,几人又往前。
没过几个展柜,林思成又停了下来。
又是郑板桥?
瞅了两眼,他瞳孔“倏”
的一缩:这一幅,怎么看着像是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