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3章 两只破杯子(2/3)

也是巧,顾开山才来。

刚进门,先跑到林长青这告了声罪,又和林承志、江燕飞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到了展厅。

刚进去的时候,他还大大咧咧,使劲的夸林思成。

说他这么大的时候,还领着一群半大小子满街打架。

但夸着夸着,眼睛一突,突然就没声了。

夭寿了…这是谁?

陈副局长… 关兴民在他不奇怪,知道这位和干爹关系好,和林思成的关系也不差。

但陈朋陈副局长…感觉八百杆子都打不着,压根和老爷子不认识,和林思成也应该不认识,他来这凑什么热闹?

暗暗嘀咕,顾开山一个立正,抬手就要敬礼。

陈朋哭笑不得,抢先一步,把手给按了回去。

“老顾,咱俩都穿的便装,你别出洋相!”

顾开山怔了一下,又讪讪一笑:倒是偶尔见,但没说过话,陈朋竟然知道他?

肯定知道:林思成的资料早都就进了市局的档案室。

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记的清清楚楚… 一群人聚在展厅,认识的打招呼,不认识的相互介绍。

介绍到陈朋和何志刚的时候,一群人先是一怔,而后神情渐渐古怪。

特别是方静闲,李国军,以及他的那位合伙人。

别看才是两位副局长,但像他们这种不白不灰,手上不怎么干净的,平时见个科长都得满脸堆笑,点头哈腰,要多谦卑有多谦卑。

也别说像林思成这样,处得跟哥们一样。

只要能和这两位中随便哪位搭上话,只要能请出去,就代表钞票流水介似的流向了口袋。

顿然间,几个人看着林思成,心思又活络起来:今天这礼,送的不亏… 暗暗琢磨着,“吱”

的一下,门外传来汽车刹车的动静。

众人齐齐的抬起头:一辆厢式货柜停到了展厅门口。

一时间都有些懵:不是…哪来的货车?

林思成和王齐志更懵:怕学生围观,道路两头都安排了保安,那这车是怎么放进来的?

紧赶慢赶,两人奔了出去。

刚出了展厅,赵修能推开货车的门,跳了下来。

然后是赵大,赵二…不是…这爷仨是从哪冒出来的?

前天,就王齐志通知林思成的那天下午,听到周一要揭牌,赵修能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饭吃到一半,扔下筷子就走,说是要回京城。

以为他是要去接老太太,林思成还劝了一下,说这才是区一级,再者天太冷,没必要折腾老太太。

但赵修能说是其它事情,而且很急,非走不可。

林思成想着只是小场面,他这个合伙人要是在肯定好,如果不在,影响也不是太大。

又看他那么急,就没细问。

但这拢共不到四十八小时,他竟然又赶了回来?

仔细再瞅,可不就是京牌?

赵修能“哐”

的拉开柜门,又招招手:“王教授,林师弟,过来看…”

两人奔上前,看到货柜里的东西,猛的一怔愣。

这哪是货柜?

而是专门用来运送文物的软包式恒温车。

里面高的矮的,长的方的,囊匣(专门运输文物的厢子)堆了大半柜。

上面还用笔标着:定窑、越窑、邢窑、邛窑(四川)、龙泉窑、磁州窑(山西)、醴陵窑(湖南)、鄂城窑(湖北)… 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囊匣没一百也有六七十。

稍一动,里面就传来“哗啦哗啦”

的轻响,一听就知道是碎瓷。

师生俩面面相觑:赵总啊赵总,你放着彩不剪,牌不揭,跟鬼撵的一样跑的没影,就是为了到京城拉瓷片?

一看就知道这俩在想什么,赵修能振振有词:“你俩不觉得,咱中心少点什么吗?”

两人愕然无言。

确实少了点:偌大的修复中心,整器没几件很正常,但残器也没几件?

但这赖不到人,而是太突然:刚装修好,设备刚到位,区文、旅两个局和和学校第一次碰头,就把日期给定了下来。

甚至于林思成这个负责人,也是提前一周才知道。

包括墙上的那些荣誉,有一半以上都是临时补的… 但事急从权,空一点就空一点,没有就没有,没必要只用两天两夜,就从京城跑了个来回?

冰天雪地,大冷的天,出点意外怎么办?

林思成也算是知道,为什么赵修能顾左右而言他,只说有急事要回京城,却不说什么事?

要是知道他干这个,打死林思成都不会让他去。

他想了想:“先搬进去,完了再摆!”

“别!”

赵修能忙摆手,“我这两天跟狗撵似的,岂不是白赶了?

拉都拉回来了,怎么也得亮亮相,才显得咱们中心有底蕴… 再说了,不摆点东西,我总感觉我这个合伙人是摆设…师弟你放心,我找人洗好擦净才装的盒,一拆一摆就好,快的很…”

不是…赵师兄,你就非要显摆一下?

林思成哭笑不得,只能叫人。

保安、礼仪公司的接待、帮忙的学生、工作室的研究员。

搬的搬,拆的拆,一部分放进了展厅,一部分搬上了二楼实验室,前后没用到十分钟。

也确实不费事,囊匣里面又有全透明的玻璃小匣,往上一摆就行。

等用的时候再拆小匣。

这边摆,那边看,一群客人评头论足,兴致高昂,声音越来越大,跟菜市场似的。

起初,林思成和王齐志还奇怪,心想几箱破瓷片,有什么好讨论的?

看着外面卸完,两人进了展厅,再一细瞅,不知该说点什么的好。

确实是碎瓷片,但赵总把五大民窑,六大窑系全给凑齐了: 宋官窑的粉青釉鱼子纹(开片)茶托,钧窑的玫瑰紫釉窑变盏,哥窑的金丝铁钱双耳罐,定耀的白釉刻花龙纹盘。

以及七八片好像是汝窑的天青釉胆式瓶的瓷片。

不大,最大的一块约摸三指宽,一指长,小的只有鸡蛋大小。

但随便拿三片出去,至少能在西京换一套房。

而贵还是其次,关键是少见。

在场的除了林思成,王齐志,再加赵修能,见过汝瓷长什么样的,一个都没有。

一群人围在一块,真就长了见识开了眼?

正讨论的热烈,赵修能拆开最后一口箱子,一件一件的往外掏。

每掏一件,一群人的眼皮就跳一下,再掏一件,再跳一下。

亲手摆进展柜,赵修能拍拍手,慢条斯理:“按我的意思,本来要给你挑几件稀罕点的,但老娘说:开门见红,马到成功,就让我带了四件红釉… 老娘还说:你天纵其才,老大和老二以后只能跟着你沾光。

我能耐也一般,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转转边角,所以让你别见外…”

林思成刚要说什么,他又捧出一方小匣子,往前一递:“老娘还说,能补就补,补不了就当练手了…”

看着盒子里的鸡缸杯,林思成一时动容,不知道怎么应对。

王齐志暗暗一叹:赵总,这么多人,这样的话,你就这样讲了出来?

这样的东西,你就这样拿了出来?

会说你就多说一点…你送这样的礼,你让林思成怎么见外?

先看看展柜里那几件:确实是红釉,但这是清代四大御窑的巅峰之作。

臧窑豇豆红釉印盒,清代第一任督陶官,臧应选所创。

《景德镇陶录》记:御窑瓷釉色品种甚多,可谓诸色俱备,以鲜红(豇豆红)为最著。

所以,无论是工艺科技,还是艺术水平,以及影响力,均为康熙前期御供瓷器之最。

第二件,郎红釉盖碗,康熙时第二任督陶官,江西巡抚郎廷极所创,清代又称宝石红,出口英法等国,被称为牛血红。

烧成原理很复杂,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需精准控制1300℃以上的还原焰气氛,釉面呈现浓艳的牛血红色调,釉层慢慢垂流至足部,然后形成“郎不流“现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