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万一不行,就自己来(2/3)
几人愣住,无言以对。
不用猜,如果林思成不买,这件东西的结局就一种:流至境外。
或是被不懂行的买走,转一遍手,再转一遍手,迟早被懂行的人发现。
或是一直扔在货架上,有朝一日碰到懂行的,然后被买走。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留不到国内。
林思成也绝不是想把这东西昧下来,或是怎么样才买的。
不然不会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给他们看,还给他们讲那么清楚。
一时间,王齐志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这个学生,真的是…他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
怅然一叹,他又指了指:“那三箱是什么?”
“南宋文书!”
回了一句,林思成揭开囊厢,没多取,就各样取了一幅。
都很新:帛囊新,文书新,轴头也新。
乍一看,像是新近才仿的,还没来得及作旧。
本能的,几人想起了马远的那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
王齐志没见过,但听过,也知道就是为了那几副画,林思成才跑去杭州。
总不能,这东西和马远的画有什么关联?
暗忖间,林思成解开一只帛囊,取出文书后,又往里灌水。
起先,众人还莫明其妙,但随既,几人眯起了眼睛。
明明是绵帛制成,但大拇指粗的囊袋都灌满了,竟然不见滴水?
不,甚至是渗都不往外渗?
现代的高科技?
正狐疑着,林思成把水倒干,把囊袋铺到了桌面上: “鱼膘、猪皮、桐油合成明胶,而后胶三矾一,制成矾胶,均匀涂抹…一为防腐,二为防水!”
林思成又拿起只有食指粗细的卷轴:“两头封盖,再以蜂腊并朱砂合泥,封住缝隙:一为防水,二为防腐,三为防氧:即使卷轴内部形成无氧的真空状态…”
拔开两头的盖帽,林思成把文书摊开:“婺州(今金华)竹纸,防蠹处理以防腐,再刷矾胶:抗水、防氧、防腐、防蛀… 以及特质的松烟墨:一斤松烟一两胶,一两甘松霍香调…同样:抗水、防氧、防腐、防蛀…”
放下文书,林思成又从箱子中拿出一支约摸胳膊粗的木匣:“木材为香樟,置文书于其中,而后漆封…”
顿了一下,他又环指一圈:“当初盗墓份子下坑后,这些南宋文书全部泡在水里…所以,失传的漆封、蜡封、囊封技术,以及代表南宋最高的造纸并制墨工艺。”
而后,林思成将三样文书一一摊开: “录身告白七份:记录嘉定年间,徐谓礼从承务郎(从九品)、修直郎(正九品),从事郎(从八品)、通直郎(正八品)、州通判(从七品)、大理寺评事(正七品),再到知信州(从六品)…”
“敕黄五副:权知建昌军、蠲免信州旱灾田赋、及治水有功,特赐绯鱼袋…”
“印纸二十五则,这个最重要:包括赋税完成、狱讼公正、农桑劝课、人口增长、边防稳固… 等于从嘉定到淳佑四十余年间,南宋的政、军、民、赋、司法、农业、水利,乃至职官制度、政务运作、民生风貌记录的清清楚楚…”
林思成直起腰,呼了一口气:“但不用鉴,就如马远的那两幅画,咋鉴咋假。
也不用怀疑,东西真的不能再真… 最关键在于,大半的内容,都与之前的史学研究大相径庭,乃至背道而驰…”
王齐志瞳孔微缩,手指止不住的晃了一下:考古,研究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填补文献空白、延长文明轴线、纠正历史误读。
再之后,才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所以林思成才着重强调,最后的那二十五份录白印纸最重要。
更关键在于,他说的最后那一句:大半的内容,都与之前的史学研究大相径庭,乃至背道而驰… 所以,这些文书如果是真的,史学界的锅都要炸了好不好?
那么多的论文,那么多的结论,那么多的研究成果统统作废。
涉及到多少人的是不是应该是“荣誉”
、声舆,乃至身份、地位… 王齐志也算见多识广,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
关兴民和郝钧早就麻了,就从林思成摊开三份文书,说了一句“南宋文书”
之后,剩下的压根就没听。
常言,一页宋版一两金。
这不是比喻,而是写实,甚至于写少了:哪怕是最普通的佛经,只要证实是宋版,交易金额就没下过千万。
如果不是刻本,而是抄本,甚至于官职文书呢?
乃至于,敕黄。
何谓敕?
圣令。
再看桌上这一份:开头,敕门下…结尾,奉敕如右,牒到奉行…黄纸书写,加盖御宝…这是圣旨!
清代的圣旨留存的才几封?
而他们的脚底下,却摆着三大箱… 关兴民和郝钧已不知道怎么估。
甚至于,感觉南宋皇帝的拔火罐,用科学都讲不明白的大明皇帝的犀角杯,也就那么回事。
一时间,像是按了暂停键,不大的办公室,大大小小六位,却安静的像是按了暂停键。
十只眼睛冒着光,定在了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慢条斯理,一本正经的撒谎:“那天买了画,我总觉得不大对:画工怎么看怎么真,其它的却怎么鉴怎么假?
之后,我想着老太太见多识广,活得也够久,说不定就知道一点,然后给赵修能打了个电话… 然后,赵修能建议我去杭州:毕竟马远马麟、戴进都是杭州人。
而且他那边就有朋友,说是非常资深,说不定就能问到点什么…”
资深的盗墓贼是吧?
王齐志暗暗腹诽,瞄了他一眼。
林思成当没看见,继续讲:“但去了后,对方很谨慎,我报了赵修能和老太太的字号,对方却说我找错了地方?
我想着来都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就在他店里转了转。
没想,好东西还不少?”
是不少。
要是少了,你能带回来这几大箱?
几人面面相觑,个顶个的古怪。
王齐志又叹了一口气:“花了多少?”
“第一天花了一百万过点!”
林思成指了指,“玉壁、漆盒、古籍都是那天买的。
当时,还买了一件西汉太史令的青铜鱼钥…”
啥玩意?
西汉太史令?
下意识的,几人就想到了司马迁。
既便不是,那玩意在黑市也值上千万。
郝钧低头瞅了一圈:“东西呢?”
“还回去了!”
林思成手一摊,“他们不认识那东西,甚至不知道是哪一朝的,所以我提醒了一下…然后,第二天就见到了老板!”
什么老板,那是盗墓贼的头子。
等于林思成拿那件东西当了敲门砖… 王齐志又气又笑:“就你这眼力,他们就没邀请一下你入伙什么的?”
林思成点点头:“邀请了,但我没答应!”
几人齐齐的一怔愣,嗫动着嘴唇,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好。
林思成这胆,已经不能用“大”
来形容了… 王齐志叹口气:“然后呢?”
“然后,他们为了感谢我,让我再挑两件,说是送给我。
之后我确实挑了两件,就火罐和犀牛角,但付了钱,而且一份都没少:三十八万!”
呵呵… 就那两件,三百个三十八万怎么样?
“之后,我拿出马远的画,让对方帮我找一找。
然后又过了两天,画虽然没找到,但他们找来了这六十多份文书…”
稍一顿,林思成又强调了一下:“但没让白找,花了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