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0章 你真的挺难搞(1/2)

商妍的脸都快笑烂了。

她前天给方静闲怎么说来者:你别看他年轻,如果连他都看不明白,你在西安再不可能找到能看明白的人。

这话有点吹牛,但商妍很肯定:对于佛教文物,特别是对于藏传佛教文物的了解,整个学校再没有比林思成高的了。

这是她昨晚给王齐志打电话,王齐志亲口说的。

但商妍没想到,林思成能高到这个地步?

材质、造型、雕工、年代、宗教、信仰…以及南传佛教,外国历史?

别说学生,也别说外国,就学校的教授:除了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历史范围,哪个敢说对其它朝代的历史有所了解?

遑论国外?

最让商妍无法理解的是:贝叶经,古梵文,四分律!

学校就有外国考古专业,既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重点为中亚地区佛教文化。

就如唐三藏不惜万里,哪怕拐个弯也要瞻仰朝拜的巴米扬佛窟(在阿富汗,世界上留存距今最早、最大的印度佛教建筑群),学校一年最少组织教授去学习一次。

敦煌的藏经洞,一年观摩了多少趟,去过多少人,校长估计都数不清。

但拿着名单挨个问问,哪个教授能把这上面的经文内容认出来?

商妍如此,三姐弟同样如此。

回想刚才,就觉得他东晃一下,西晃一下,敷衍了事,吊儿郎当。

现在再想:正因为会,且烂熟于胸,所以只需要一眼就能看透。

要说他说的不对,那是扯淡:如果把林思成所说的巴利语、梵文内容,以及南传佛教的部分去掉,剩下的与之前请的五位专家说的没什么两样。

再看一看老板夫妇的表情: 男人手上托着纸杯,手掌慢慢攥紧,茶水一点一点的上升,顺着杯沿溢了出来,滴哒滴哒的滴落在地砖上。

女人扶着沙发扶手,指尖掐进真皮,指甲盖泛出青白。

脖子前伸,绷出淡青色的血管,喉咙里仿佛卡着刺,呼哧呼哧的往外抽气。

林思成但凡有一点没说对,两人早都跳起来了。

之所以一动不动,脸上又是这种“见了鬼”

一样的表情,那就说明:林思成说的这些,这一对男女心知肚明。

顿然,一股怒火涌上脑门,方静闲脸色发白,双眼渐红。

但无意间,林思成淡淡的瞄了她一眼,仿佛在说:既然干的是这一行,你就这么点定力?

如一桶冰水兜头浇了下来,怒气渐渐消散,方静闲默念了两句:心宁曰静,气和曰闲… 缓和了一下心情,她又叹了口气:这一行,不一直都是如此?

甚至于,自己身为卖家出货时,不也是如此?

眼睛毒,鉴定水平高,那活该你发财。

眼力差,水平半瓶不响,还自以为是,那对不起:你不破财,老天都看不过去。

与之相比,这对夫妇已算是厚道,至少没拍着胸口保证:铁铁的明代佛雕,宫廷造像,皇家御贡… 方静闲徐徐的吐了一口气,刚要说什么,老板“腾”

一下站了起来:“方总对不住,我当时收的时候真没看出这么多…怪我眼拙…”

方静闲眯了眯眼睛,一语双关:“照这么说,赵总打眼了?”

“对,打眼了!”

老板很光棍,“还好,花的不多,就三十万!”

愣了一下,方静闲惊出了一身冷汗:三十万,你敢买明廷佛像?

所以没猜错:这王八蛋心知肚明。

甚至不用猜,自己但凡敢问价,他就敢在三十万的后面加个0。

但还是那句话,各凭本事,既便真上了当,也只怪自己眼瘸。

她哼了一声,站了起来:“那赵总你忙!”

“方总,别急着走…”

老板笑眯眯,“我想到这樽佛相可能不太入你的眼,不然也不会来了六七次,却一直拿不定主意。

所以,我给方总还准备了一件…”

方静闲默然:不是不入眼,而是刚刚才栽了一个大跟头。

要是不涨点教训,干脆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所以,要感谢商妍,还有他学生:真的,她早就想好,让商妍看过之后如果也没问题,她就准备买了。

万幸… 暗暗后怕,她抬了抬眼皮:“是什么?”

“是一樽高冰种的观音像…”

赵总举起手掌,先是一竖,而后一横,“这么高,这么大!”

方静闲顿了一下,眼皮微跳:两掌高,至少四十公分以上。

一掌宽,至少有十公分。

关键的是,高冰种,还是观音像?

这样的东西着实稀罕,用来当做寿礼,不比明代的佛像差。

她点点头:“东西在哪?”

“在负二层保险库,方总要看,我现在就去取!”

“看!”

“那你稍等!”

赵总叫上老婆,拿了钥匙出了门。

方静闲想了想,拿出手机拔通了一个号码。

一听就是在请专家,估计离得不远,说是马上就到。

既然是翡翠的新玉器,和古玩没什么关系,林思成就想回去。

商妍有些不想走:“半米高的翡翠观音嗳,少说也有十来斤,你不看一下?”

林思成摇摇头:“是挺少见!”

其实只是现在少见。

前世,他见过五十吨的翡翠观音,而且是两樽。

一樽在广东韶关,一樽在辽宁葫芦岛,不过现在还没开始雕。

“挺少见你还摇头?”

商妍哭笑不得,“姓王的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你就这么着急回去?”

林思成笑而不答:“那商教授你慢慢看,我打车回去!”

怎么可能让林思成打车?

“林同学,你稍等一下,我让静远送你!”

给弟弟使了个眼色,方静闲拿起包,掏出一个小本,唰唰就是几笔。

然后轻轻一撕,往前一递:“林同学,今天麻烦你!”

这什么,支票?

再数一数:前面一个3,后面…个、十、百、千、万。

商妍的眼睛“噌”

的一瞪:方静闲,你也真舍得?

之前虽然没聊过,但以她的了解,方静闲不会小气,几千块该是有的。

但三万…够她一年的工资加奖金。

林思成也被惊了一下。

千万别觉得少,因为这不是捡漏,更不是交易,而是鉴定。

按行情价,至多成交价的百分之二三:就比如鉴定中心的那樽仿宣德炉,那位还被关在看守所的铜器专家:铜炉卖了四百万,但他就拿了八千块,而且还是交易成功之后。

一般像这种最后没谈成的,也就请客吃顿饭,讲究点的再给点车马费,一两千块顶到天。

但三万?

林思成眯了眯眼:“方总,谢谢!”

嘴上说着谢谢,林思成却手都不伸:“师有事,弟子服其劳!”

啥意思?

他今天之所以来,之所以这么尽心,只是因为商教授,而非为了钱。

所以,只是一句,却让商妍心里如吃了蜜一样:这小子除了嘴甜,办事更敞亮。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