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支持(3/4)
网络上对于这一次风波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站封七月。
都说网络时代,再火的事情几天之后,热度也会过去。
但人是有记忆的。
郁江这个名字上热搜上得多,但大部分时候上的都是负面的消息,久而久之,她的路人缘就不太行了。
人们看到她的名字就下意识地皱眉,这一次跟封七月对呛,且不说对呛内容本身如何,很多人看到郁江这个名字的一瞬间,就会感到反感,会萌生出一种“怎么又是她”
的反感。
郁江看到网上的反应以后,更是气得跳脚。
“郁老师,你就别看网上那些消息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只会拿着一些片段,断章取义地评价您。”
她的助理安慰她。
“等《星星上的花》上映了,大家就会知道他们错得有多离谱了。”
助理说,“这部电影的内部试映反馈这么好,封七月他不过是仗着资历在欺负你,等这部电影的票房大卖,他就会发现,在演员们的眼中,你和他到底谁更是他们想要结交的人了。”
郁江的心情被助理的话给安抚了些许。
她说:“我就不信一个人做什么都能做成功,他就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少年,他再怎么天才,难道还能拍出一部经典来了?”
郁江根本没有提封七月。
她的心结还是陆严河。
助理默默地闭嘴不言了。
如果是封七月,助理觉得,郁江还完全可以比一比,但是陆严河?
就算她是郁江的助理,她也没脸说出刚才的话来。
“做导演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何英姿也这么跟郎侠说,“如果他真的被周围人怂恿着自己做《情书》的导演,那他就真的玩砸了。”
郎侠问:“可是,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做导演的天赋,也许他做导演的天赋并不比做演员的天赋差呢?”
何英姿说:“那也跟我们无关。
我们就走我们自己的路,一点也不会比他差,你现在的人气比他低吗?
并没有,不是吗?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一个流量时代,就算是过去那些眼高于顶的奢侈品品牌,不也都开始找各种偶像做代言人、做推广了吗?
郎侠,你根本不用妄自菲薄,只要你能够按照现在这样的路继续走下去,你一样会成为最红的演员。”
郎侠点了点头。
何英姿说:“其实,我最近看中了一个剧本,只可惜那个剧本已经定了别人,定了颜良。”
“什么剧本?”
郎侠问。
何英姿说:“《山巅》,一部精品剧,一老一少,年轻的那个角色是男二号,可是角色人设一点不比男主角差。
是诈骗题材,我们国内网剧还从来没有过这种题材的剧呢。”
郎侠问:“那如果这个角色真的很好,还没有开拍,不如去跟制片方谈一谈?
我们可以带资进组啊,有几个品牌方不是都很愿意投我的剧吗?”
“颜良他靠着《六人行》系列,现在也是当红演员,我们能带去的,他一样可以。”
何英姿有些叹息,“要是我先看到这个剧本就好了,可惜,这个剧本先给了周平安,本来是找马致远演的,马致远不演,周平安就直接给了颜良。”
“马致远不演的戏,颜良还接?
他可真够没有骨气的。”
郎侠撇撇嘴。
何英姿说:“只要角色好,班底好,这种时候要什么骨气。
一个演员想要得到一个好角色,什么事情都做得出。”
郎侠摇头:“我做不到。”
何英姿笑了笑,说:“你反正有我在,你也不用做这些。
《星星上的花》上映之后,你就要去拍《挚爱》了,连续主演两部电影,你在电影圈也算是站了一只脚进去了。
希望这两部电影票房都不错。”
郎侠问:“《焚火》那部电影的续集,我的角色能不能成为主角之一?”
何英姿说:“跟他们也沟通很久了,他们现在只是对续集的剧本写了一个大概的草稿,还没有正式开始写剧本呢,你急什么。”
郎侠:“我可不想只在这个电影系列中打酱油。”
“如果你在第一部中表现好,观众反馈也好,你在续集中的戏份自然就会增加。”
何英姿说,“现在《焚火》这部电影,完全是大混战,多少演员要演,我现在再继续去要求在续集里面加戏份,会让他们反感。”
郎侠瘪了瘪嘴,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是不太情愿地说了一句:“行吧。”
“万欣的演出合同法务已经在过了。”
陈梓妍说,“两场戏,六十万片酬,你也够舍得。”
陆严河说:“梓妍姐,万欣老师值得的。”
陈梓妍说:“现在《情书》的创作阵容,有点夸张啊。”
“嗯?”
“你自己就不说了,幕后就有罗宇钟、刘毕戈、辛子杏他们几个人,演员阵容里,又有陈碧舸、万欣、李颂繁他们,你这个片子,也只有你能用一千万左右的制作经费拍出来了。”
陈梓妍说,“换个人,想要用这点钱请来这么多人,都是不可能的事。”
陆严河说:“我都是按照市场价给的片酬,没有打折扣啊。”
“市场价是市场价,可那么多公司用市场价来请你去演戏,你去了吗?
人家来接你的戏,就是冲你来的。”
陈梓妍说,“不然,万欣何必要来你的电影里,演一个只有两场戏的角色?
她又不是没有主角戏演。”
陆严河点了点头,“这个倒是。”
陈梓妍说:“就现在这样的阵容,要是说出去只有一千万的制作经费,别人都不会信。”
陆严河说:“这部电影主要也就是在制作团队上花钱了。
既不用制作特效,服化道也不需要怎么花钱。”
《情书》就是一个现代背景的戏,既不用像很多大片那样在特效上花钱,也不像古装戏那样还要在服化道上投入高昂的制作费用。
基本上所有的投入就是在人上。
陈梓妍说:“我的意思不是别的,是咱们这部电影就不要去宣传制作经费很低了,因为也不会有人相信,一千万真的能拍出这部电影。
换一个人拍,想要用一千万拍《情书》,绝对找不出你这样的阵容。
咱们要是宣传这一点的话,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陆严河这才明白陈梓妍的用意。
他点头,说:“我知道了,梓妍姐,我会注意的。”
陈梓妍问:“那《情书》差不多已经搞定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你打算什么时候拍?”
陆严河说:“我还没有想过。”
“这部电影,要不要继续做导演?”
陈梓妍问。
陆严河摇头,说:“《那些年》的调度远远比《情书》多,我现在要拍《情书》就已经很折腾我了,《那些年》还是算了吧。”
“当导演就是这样。”
陈梓妍说,“如果《那些年》你不打算自己做导演的话,那我就去跟其他的电影公司沟通一下,看看找谁来跟我们一起制作了。”
陆严河说:“梓妍姐,其实《那些年》的票房应该比《情书》还要更高,这部电影,我打算自己多投一点。”
陈梓妍说:“但是如果你投得太多的话,其他公司就未必会愿意接盘了。”
陆严河投得多,等于其他人的份额就会变少。
那人家在这部电影上的预期收益不够多的时候,未必会有兴趣来做这个项目。
陆严河说:“那也不至于太多,我的意思是,梓妍姐,如果你感兴趣,你也可以多投点,《那些年》的票房会更高的。”
《情书》这部电影票房到底如何,陆严河不清楚。
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内容都离现在的电影市场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