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口是心非的感情(2/5)

“你是一直能吃苦。”

“拍摄这种寻宝题材的戏,本身就有这种往深山老林里钻的戏,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来的。”

颜良说。

周平安:“《淘金记》这个题材确实不错,在国内很罕见,到时候播出的时候应该会有不小的关注。”

“嗯。”

颜良应。

周平安挂了电话,松了口气。

《山巅》男二号的角色是真不错,马致远怎么都不肯演,周平安也不想浪费,所以就又给了颜良。

其实,自从颜良靠着《六人行》走红以后,来找颜良的戏不少。

不过很少有主角,好一点的戏,一般都是配角。

周平安倒不是不愿意给颜良接配角,而是颜良本身的形象吧,不太适合演主流题材一点的戏。

他演戏的天赋也没有那么高,没有李治百和马致远那种“明星光环”

,能演好,但不出彩。

所以,周平安给颜良接戏,偏向于要那种人物复杂一点的、本身的剧情线更有张力一点的,用剧本和人物的色彩赋予颜良更大的吸引力。

《淘金记》和《山巅》都属于这一类的戏。

前者是题材特殊,本身故事就吸引人,任何一个人物角色出现在这个故事里,都会被这个本身就有点传奇色彩的故事赋予魅力。

后者则是纯粹的人设出色,就像是《陪你到世界尽头》里李治百演的那个神经病富二代。

颜良演戏的优点是基本功都在,演什么角色都不至于让人太差,觉得出戏,所以,人设极致一点的角色,周平安也敢给他接。

颜良和李治百都不在玉明,陆严河回孜园桥就少了些。

本身他现在就没有进组,公开行程也少,不用早出晚归的。

像这一周,陆严河就只有一个公开行程,去参加红河奖。

靠《十七层》提名已经是惊喜,拿奖没戏,陆严河的心态就很放松了。

这一届红河奖,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是实力演员文鼎,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是卢穗。

卢穗在台上激动得泣不成声。

陆严河想起差不多两年前,也是红河奖,徐衣仁拿了最佳女主角,那一届卢穗也入围了,被击败,脸色难看得都没有来得及收起来,被镜头拍了个正着,所有人都看见了。

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陆严河心态轻松地参加完颁奖典礼,回到学校。

这个学期的课没有上个学期多,他不用每天都那么着急紧张地赶课、赶作业、写论文。

写论文其实也是一个体力活,因为要查很多文献、资料。

虽然振华不要求他们发论文,可是,对论文的要求都是严格按照刊发要求来的。

很多大学课程的作业,一般也就是写好了,交上去,老师们打个分数,存档,回过头在计算这门课的综合成绩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使用。

但是在振华,可不是交上去由老师打个分数这么简单的事情。

振华很多老师在读完你的作业以后,是很有可能会给你发邮件,跟你约时间到他办公室去沟通讨论的,甚至会让你重新再写,再修改。

陆严河也经常接到这样的邮件。

老师们并没有因为他的明星身份就放低对他的要求。

这一次一回学校,他就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赵德钟教授的邮件。

自从那一次因为在家晕倒被陆严河和陈思琦撞见,送到医院以后,赵德钟教授就一直在休养,还跟学院请了假,这个学期都没有给他排课。

陆严河后面去探望过几次赵教授,尤其是他在答应了给《跳起来》的别册写专栏以后,陈思琦也经常去看望他。

陆严河还疑惑呢,赵德钟教授怎么突然给他发邮件,这个学期也没有他的课。

打开邮件一看,陆严河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他发来了一份书单。

赵德钟突然给他开书单,陆严河都懵了。

赵德钟说:上次你跟我说,你不想读研是出于你现实工作的考虑,以及你并没有想要走学术这条路,只是自己喜欢看书,这是我给你开的一份书单,你得空了可以看看,都是对咱们古代文学著作的导读之书,也许你会感兴趣。

陆严河受宠若惊地回复了一句“谢谢”



赵德钟为什么会这么做,陆严河没有想通。

但是,既然是精心给他开的书单,陆严河想了想,也还是第一时间在网上把书单上这些书都给下单了。

他想了想,又打开了“学友”

APP,登陆自己的账号,发布了一条新动态: 学校老师给我开了一个书单,有八本书,不是课程作业,只是兴趣使然,想了想,经常看到有人说读不进书,常常刷手机刷完了,感觉很虚度光阴,虽然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毕竟我始终觉得人就是要按照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生活,哪怕在别人眼中是虚度光阴的方式。

可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与到我突发奇想的读书计划中来,这八本书,我们一起读,分享阅读进度,分享摘抄,分享阅读感受。

读书而已,不求本本读完,找到自己喜欢的读下去就好了。

后面,附上了赵德钟教授给他开的书单。

陆严河作为“学友”

APP的代言人,这三年来,时不时就会在这个APP上推荐一些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剧。

这主要还是一个主打“学习网络社群”

概念的APP,学生使用为主,年轻一点的白领也是一小部分客户。

但像这样在APP上发起读书计划,还是很少的,因为陆严河不是那种喜欢拉着别人一起读书的人—— 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它对一部分来说甘之如饴,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是味同嚼蜡,除了必读之书,必须的知识,不必强迫一定要爱读书。

但现在陆严河的想法又发生了一件好事。

读书终归是一件好事,如果是一件好事,那无论是什么方式,最终能够多读一点书,那也是好事。

反正又没有把人关在小黑屋里读,绑手绑脚逼着他读。

实在读不下去,也没有人真勉强。

陆严河发布了这个读书计划,让“学友”

APP的负责人都愣了一下。

这个活动,陆严河并没有提前跟他们打招呼,也不是他们主动策划的活动。

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活动,很多用户报名参加以后,才被他们看到。

“学霸陆严河这是又回来了啊。”

“他开这个读书计划,你们觉得会有多少人加入?”

“有个上万人报名参加就不错了,当然,最后能够真的跟着他把这八本书读完的,估计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

“陆严河怎么突发奇想弄了这么一个读书计划?”

“估计也是跟他们《跳起来》后续的动作有关,我看到《跳起来》发了消息,说他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六期,附赠一个别册,请来了国内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撰写专栏。”

“这是什么别册?”

“别的不知道,别册的名字叫‘文化里的中国’,其中一个在别册上开专栏的就是振华大学的赵德钟教授。”

文化里的中国?

陆严河有些震惊,没想到陈思琦把这个别册的名字,取得如此大。

陈思琦却说:“做一回标题党,要把这个别册做得让大家都知道,都听说,名字就得取响亮一点。

本身我们这个别册也是,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法学…怎么不是文化里的中国呢?

讲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陆严河啧啧称奇,“牛。”

陈思琦:“反倒是你,突然在学友APP上搞什么读书活动,搞得别人都以为你是在为我们这个别册造声势。”

“纯属巧合。”

陆严河笑。

陈思琦:“巧合不巧合的,反正也已经被人这么说了,无所谓,本身也确实给我们造势了,你反正是《跳起来》的主编,造势也正常。”

陆严河翘起了嘴角。

“思琦,关于你这个别册,我其实还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陈思琦问。

陆严河说:“这个别册,是请了六个专家学者做了六个主题,来写六期专栏,这是文字的形式,你有没有考虑过,把它做成视频?”

“视频?”

“其实就是节目,一档文化类型的节目。”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