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合则两利(2/4)

主要是让艺人出钱上节目?

这个想法可行吗?

乍一听上去不太现实的事情,仔细想想,却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圈子里,有的是过了气但很有钱,只想卷土重来、重新回到观众视野的艺人。

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她们公司可以提供一个根据他们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档节目帮助他们翻红的服务,有着陈梓妍这位王牌经纪人的名头,又有着辛子杏这样一个带来了《城市游记》等好几个成功案例的制作人,似乎真的能够吸引过来不少人。

而这样一档节目,虽然没有当红明星,没有话题人物,可以辛子杏过去的作品,她的《城市游记》一样不主打明星也能做成功,再就是,一个不需要支付艺人酬劳的节目,制作成本会很低,对任何一家视频平台来说,看在陈梓妍和辛子杏的名字上,应该都是愿意尝试买单的。

卢庆珍盘算清楚以后,就意识到这个模式最关键的事情不是怎么开始,而是怎么把这样一个为过气明星量身定制的节目给做成功。

因为只有第一个成功了,才会有后面的第二个、第三个。

“辛子杏,她有这么多的才华吗?”

卢庆珍问,“能让定制节目也能被观众喜欢吗?”

“这可不仅仅只有辛子杏一个人。”

“她的团队也不够啊。”

“庆珍,咱们公司不只是咱们有股份的。”

陈梓妍微微一笑,“你知道,《年轻的日子》这档节目,很多点子都是谁出的吗?”

卢庆珍一愣,问出了一个感到有些匪夷所思的名字,“陆严河?”

陈梓妍点头,“你如果听说过陆严河关于综艺节目的想法,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要把辛子杏挖过来,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种私人订制的模式了。”

卢庆珍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牛乳一般的天空,仿佛凝固一般悬浮在他们的头顶。

此时此刻,陆严河和陈思琦正跟着十几个人一起,走在一座并不凶险的大山之中,徒步。

陆严河也没有想到,这趟旅程中,竟然会有徒步的环节。

陈思琦却说:“我们平时总是待在城市里,没有机会真正地行走在自然之中,这个徒步不用在野外露营,也不算难,整个路线只有八个小时,努努力,一咬牙,就走完了。”

陆严河还能说什么,只能陪着。

一起徒步,真正走在路上以后,陆严河就慢慢地感受到那种跟着团队一起跋涉、几乎没有人说话的那种澄净状态了。

不是那种边走边聊天的徒步,而是要全神贯注地看着脚下的徒步。

陆严河就在这富有节奏的行走中,慢慢地开始思考一些很宏大的命题,比如人生的意义,比如他究竟想要把自己的演艺事业进行到哪一步。

直到到了一个休整点,可以休息十五分钟,陆严河才从自己的思维漫游中回归人间。

陈思琦从包里拿出两个面包,递给他一个。

陆严河接到手中,吃得很快,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

之前的热量消耗得太快,他早就饿了。

陆严河好奇:“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徒步这种活动感兴趣的?”

“看李鹏飞的朋友圈啊。”

陈思琦说,“他经常跟人一起徒步,在山里,还有一些古道,我看他拍了很多的视频,就有些心动。”

这是陆严河完全没有想到的答案。

陆严河也经常看李鹏飞的朋友圈,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萌生类似的想法。

只能说明,他是真懒。

他们是这一个徒步小队中,唯二的两个中国人。

其他人,来自欧美各个国家和地区。

都是来这边旅行的。

因为都是半路认识的旅伴,彼此之间也不过是友善地点点头。

没有人认识他们俩,只当他们是一对普通的年轻小情侣。

陈思琦忽然又说:“子杏姐去梓妍姐那里,其实真不如来我这里。”

陆严河笑了笑,问:“子杏姐都已经去梓妍姐那儿了,你怎么突然又说起了这个?”

“主要是想到了我后面想要做的一些事情,要是子杏姐在的话,会方便很多。”

陈思琦说,“李彼做的这个视频号现在很成功,我们其实可以进一步地去拓展在视频方面的内容。”

“你是想让子杏姐来做跟《跳起来》相关的文化类型的节目?”

“类似于这样吧。”

陈思琦说,“就像你说的,这个时代,越是大家都认为不需要阳春白雪、不需要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时候,其实越是大家需要的时候。

我们现在的节目,都是各种各样的娱乐综艺节目,都是竞技性的、娱乐性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星,我想,观众肯定也看腻了。”

陆严河问:“你想要做什么?”

陈思琦:“我想要做的可太多了,只不过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实现。

我现在最想做一件事,就是找子杏姐那样的团队,去挑选我们《跳起来》上的短篇小说改编成短片,或者是电影,做一个‘跳起来’剧场,去扩大我们跳起来的影响力。”

陆严河惊住了。

“啊?”

陈思琦:“乍一听起来,挺不切实际的是吧?”

“呃,主要是拍影视作品,成本挺高的,投入这么大,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回报,很容易亏损。”

陆严河说,“可能一部电影就让我们《跳起来》这两年多来的盈利亏没了。”

“嗯,所以我没有打算自己出资。”

陈思琦说,“我不是把它当成一个目标盈利的产品去做,而是当成一个扩大我们《跳起来》影响力的周边产品来做,只不过是用做影视剧的思维来做这个而已,跟视频平台合作,让他们自己去挑选适合改编的作品,只不过这些改编作品最后统一以‘跳起来剧场’的名义播放而已。”

陈思琦又说:“再一个,我也不是说就要找那种特别成熟的团队来拍,视频平台应该也会有想要培养的新人导演和团队,包括新人演员,只要找到各取所需的地方,我想合作还是容易达成的。”

陆严河欲言又止。

“怎么了?”

陈思琦疑惑地看着陆严河。

陆严河感慨:“你跟梓妍姐真的应该成为很好的朋友。”

“嗯?”

“你们俩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严河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两个女人,在关于工作的事情上,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想法。

就好像这些想法和灵感永远都不会枯竭似的。

陈思琦听陆严河说了陈梓妍打算做什么以后,马上说:“那其实我的这个想法也可以跟梓妍姐的想法融合啊。”

陈思琦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未必是天方夜谭。

她作为《跳起来》的主编,每一期杂志上都有原创的、受到读者们喜欢的中篇或短篇小说。

按照常规的影视改编,一般都是由正规的影视公司看中以后,购买改编权,然后找编剧把它们改成剧本,再进行拍摄。

现在她是直接把这些故事开放给视频平台,让视频平台去挑选,看中哪个故事就开发哪个故事。

这是她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现在基本上没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生存的土壤了,除了那几个老牌的严肃文学杂志,只有《跳起来》还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短篇小说来。

它们又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或者短片的文学体裁。

来自《跳起来》的短篇小说,本身又自带流量,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导演和演员来拍,拍出来的作品也很有可能受到观众的喜欢——这个故事是已经在杂志上接受过读者验证的了。

关键是,这个剧场有着源源不断的好故事可以拍下去。

陈思琦这个想法唯一的挑战就在于,在这之前,视频平台没有这么玩过。

他们玩过的类似的东西,也就是网络电影。

这个东西能这么玩吗?

拍摄一个短片,三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左右的那种,不按照电影的级别去拍摄,就按正常的网剧来拍,其实两三天就可以拍完,当然,如果场次多、场景多,那可能更久一点。

可满打满算,制作成本也不高。

按照陈思琦的想法,演员就找市场上那些有不错演技、但是不出名所以片酬也很低的,反正短片嘛,有明星更好,没明星一样没有盈利压力。

只要让“跳起来剧场”

做下去,这个剧场本身就是最大的宣传点。

因为这都是改编自在《跳起来》杂志上刊登过的小说。

那一个短片下来,可能制作成本也就十几万元,稍微多一点的,不过几十万元。

制作质量当然可能会有些粗糙,不像好的影视剧那样精良,但只要团队靠谱,制作用心,一样能够打动观众,一样能够让这些故事通过不同的形式,让更多人知道。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