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章 梅开二度(3/5)

陆严河点头,“马上就要进组了,等考完我就去了。”

苗月点头,说:“你这拍戏的速度,真的可以说是劳模了,关键是你还在上学,很多时候都不能接戏,我真不懂,为什么你一年下来,七八个月都在学校上学,为什么还能拍这么多的戏,很多演员一年拍一到两部戏都觉得累。”

“这跟我接的戏都只要拍大约一到两月有关,甚至更短。”

陆严河说,“你像李治百他们,演一部大古装,五六个月就搭进去了,甚至更久,确实累。”

苗月:“好吧,那确实。”

“我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短剧了,一部剧就八集、十集,这也挺好,你有没有想过试试写电视剧?”

陆严河问。

苗月说:“其实也有人来找过我,问我接不接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但是我拒绝了。

因为我也没有写过电视剧剧本,而且,我觉得我也写不了。

写个电影剧本都要这么久呢,让我写电视剧剧本,我感觉得写到猴年马月才能写完。”

陆严河闻言,点了点头。

苗月是典型的学院派,而且是一个对文字细节抠得很厉害的学院派。

让她去写电视剧剧本,当然肯定不是不能写,但要改变很多的写作习惯,苗月现在本身对写剧本就还不是很熟悉,难上加难。

苗月问:“我听说,你是不准备读研了?”

“对,先不读了。”

陆严河点头,“因为本身不打算走学术这条路,现在又是最需要时间的时候,我准备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拍戏上,反正想读研,以后也有机会,三十岁能读,四十岁也能读。”

苗月:“这倒是。”

苗月又说:“你不想读研这件事,之前赵德钟教授还跟其他的老师吐槽过这事。”

“啊?”

陆严河一愣,“为什么?

吐槽我什么?”

“就说你还是要去做明星的,心沉不下来,研究生都不打算读。”

苗月耸耸肩膀,“类似这样的话吧,也是很奇怪,我们学院除了你,也有很多其他的同学不打算读研,直接去工作的,为什么他偏偏说你啊。”

陆严河倒是大概知道原因。

之前刘桥专门做东,把他和赵德钟教授聚到一起,还专门主动提到,如果陆严河想读研,可以请赵德钟老师做研究生导师,当时陆严河很不喜欢刘桥这种做法,所以现场就婉拒了,还直接说自己暂时没有考虑读研。

估计就是那一次把赵德钟教授给得罪了吧。

- 雪簌簌地下了起来。

陆严河从教室出来,看到下雪,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李治百和颜良要不要一起去吃火锅或者麻辣烫。

他在三人群中at了他们俩,问他们晚上有没有空。

结果,李治百晚上有直播,颜良也要录节目,两个人都要深夜才能结束。

颜良说:我这边结束估计都凌晨了。

陆严河只能遗憾地作罢。

大家都越来越忙,时间上也越来越难凑上。

正低头看着手机,打字回“好吧”

两个字,忽然就跟前面一个人撞上。

陆严河下意识地就开始道歉:“抱歉。”

一抬头,发现竟然是赵德钟教授。

“赵老师。”

陆严河连忙打招呼。

赵德钟看见他,轻哼了一声,说:“走路看手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陆严河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点头,说:“是,抱歉,刚才在回一个消息。”

“回消息也不能够走路看手机啊。”

赵德钟说。

陆严河只能继续道歉。

赵德钟这才黑着脸走了。

陆严河有些无奈,但是也不知道说什么。

知道赵德钟就是看他不顺眼——其实,陆严河也大概猜到,那一天刘桥约他出来,大概是早就先提了一句陆严河想要读研,在找研究生导师这种话,不然,刘桥也不可能冒冒失失地直接说陆严河想读研,其实可以读赵德钟教授的研。

没有赵德钟的默许,这种事情,当然是要导师先点头同意,才有学生的事。

不过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陆严河现在也不可能去跟刘桥问清楚了。

就他们现在跟刘桥的关系…… 当然,就算跟刘桥关系还在,这种事情,刘桥也肯定不会承认。

陆严河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得认真地去跟赵德钟解释一番。

如果说赵德钟真的就是因为他不肯读研究生而对他有意见,那就是赵德钟的问题,他有什么偏见也不管了。

可如果因为刘桥在其中说了一些惹人误会的话,而让赵德钟对他有了偏见,他也不会就让误会这么持续下去。

于是,陆严河追上了赵德钟。

“赵老师,您现在有空吗?

我可以跟您聊一聊吗?”

赵德钟有些诧异地看了陆严河一眼,一直绷着的、黑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感到诧异的慌张。

- 学校里很多教授,其实本质上还挺单纯的。

因为他们打交道的人相对都是单纯的。

所以,你可以从很多四五十岁的大教授身上看到其他四五十岁人身上罕见的愤青、理想主义的那一面。

赵德钟坐在陆严河的面前,本身还有些板着脸,不说话。

可随着陆严河慢慢地把他读书、演戏和上一次跟他一起吃饭的前因后果都讲出来以后,赵德钟的脸色就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之前确实也纠结过一段时间,要不要读研,因为想读书,也感兴趣。”

陆严河说,“但是,相比起做学问,写论文,其实我发现我更喜欢的是自己读书,而且,客观的原因也摆在那里,这几年我的影视项目很多,非常需要时间,我如果继续读研,那又会面临两边都无法专心做的境况,两边都要做,结果两边都做不到。”

赵德钟嗯了一声。

“所以,现在暂时不读研是我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

陆严河说,“赵老师,我不知道刘桥是怎么联系您的,但我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您对我不读研这件事有点介意,怕您误会,想跟你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赵德钟说:“你能把这些事情想得这么清楚,我支持你做这样的决定,不过,既然你说你爱读书,也爱文学,那就不要因为拍戏很忙,就放弃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能忘了读书。”

陆严河从赵德钟严肃的语气里听出了些许谆谆之意。

他很感动,也庆幸自己来找赵德钟解释了这件事。

-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陈思琦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说:《跳起来》这一期冬日特刊的实体书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陆严河看到这个数字,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数字,该怎么说呢?

这样一个数字,即使是放在十年前,纸媒还在盛行的时代,也依然是能打的数字。

在那个时代,也能算得上是畅销杂志了。

更不用说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了。

陆严河:真好!

太好了。

陈思琦: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报纸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个传统的报纸,我要做一个能让读者感到“有份量”

的报纸,他们能够从我们的报纸上,读到网上、自媒体上都读不到的内容。

陆严河:?

陈思琦说:这份报纸要以“文化”

为主要概念,而不是文学,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么多个高校,认识这么多大教授,实际上我们最清楚哪些老师有真才实学,而且有本事把专业知识讲得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

陆严河脑袋里面轰的一声。

哈?

他突然就意识到一件事,这不就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随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网络以后,慢慢掀起来的“知识付费”

吗?

所谓的网课。

陈思琦这是想要通过一张报纸,一张售价只要一块钱的报纸,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同样的体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