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江芝(2/3)
朋友问。
林淼淼说:“在网上刷到了,问一问。”
朋友说:“你是刷到了他们踩灯笼的那个传统活动吧,唉,真无聊,都这个年代了,还有这种活动,真要喜欢谁,就直接表白好了,还互相送灯笼,搞得这么暧昧干什么。”
林淼淼并不知道踩灯笼是什么,一脸疑惑,问:“踩灯笼是什么?”
朋友这才知道林淼淼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呢,于是解释了一下。
林淼淼一愣,“如果喜欢对方的话,就把灯笼送给对方?”
“嗯。”
朋友露出匪夷所思的笑容,“是不是觉得很土?
这种传统活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保留着,好无聊。”
林淼淼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噢。”
晚上,陆严河一行人受何云澜的邀请,在江芝一家饭店吃饭。
饭店叫“静姐私房菜”
。
店面装潢设计并不高档,甚至有点土味,门口还围了两个栅栏,里面种着各种菜。
陆严河在饭店见到了何云澜的妻子柳依依和他们的儿子小虎。
何云澜介绍说:“这家饭店是做江芝菜最地道、口味最好的。”
陈亮和田百赫都扛着摄影机在拍摄他们一行人。
陆严河跟柳依依和小虎打招呼。
“嫂子好,小虎你好。”
柳依依眼睛闪闪发亮地看着陆严河,说:“你真人比照片上还要帅啊。”
“谢谢,谢谢。”
陆严河很不好意思地摇手。
柳依依回头看向何云澜,说:“老公,你带大家先进去吧,我已经把菜点好了,但酒还没有送过来,我去看看。”
何云澜点点头。
陆严河有些诧异,心想,今天晚上还要喝酒吗?
何云澜招呼大家进去,一只手牵起了小虎,说:“酒是我老丈人自己酿的桂花酒,喝酒的话可以试试,不喝的话我们也准备了饮料。”
今天晚上不是什么公务局。
就是何云澜作为当地接待他们的主人,招待他们一起吃个晚饭。
从一开始,拍摄就拍摄了。
陆严河自觉担当起了嘉宾的角色,要给出更多的反应素材。
他一边跟着往饭店里面走,一边打量四周,有些惊讶,说:“这里的生意很好哦。”
几乎每个桌子都坐着人,人满为患。
事实上,他们一行人进来,还有两台摄影机在旁边拍着,也很瞩目,很多人都好奇地看过来,似乎是在疑惑他们在干什么。
何云澜说:“我们本地人都很爱来这里吃,这家店开了很多年了,像我老婆,都是从小吃到大的。”
陆严河有些惊讶地睁大眼睛,“这家店开了这么多年了啊?”
“对。”
这个时候,小虎忽然扭过头来,对着大家奶声奶气地说:“在我出生之前就开了喔!”
大家一愣。
陆严河率先笑了起来,“那确实很久了喔。”
饭店给他们预留了一个包间。
他们进去坐下以后,田百赫接着拍摄,陈亮则在徐超的帮助下开始布置固定的机位。
如何坐也成了一个问题。
何云澜请辛子杏和陆严河上座,陆严河马上让开,请他们坐。
在镜头下,陆严河躲上座躲得格外明显。
他说:“我才十九岁,我哪能坐上座。”
他转身就抱起了小虎,“小虎,我们两个年纪最小的一起坐。”
小虎一脸疑惑地盯着陆严河,满脸写着“我跟你可不是一个年纪啊”
的表情。
最后,辛子杏被请到了上座,何云澜陪在旁边,陆严河和小虎坐在一起。
陈亮让田百赫先吃,等田百赫吃完再来接他。
辛子杏的助理肖眉在这个时候姗姗来迟。
“抱歉,路上耽搁了一会儿。”
肖眉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走了进来。
辛子杏给肖眉和何云澜做介绍。
“肖眉是我助理,她早一点过来,今天一直在帮我们踩点,设计路线。”
辛子杏笑着解释。
何云澜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姑娘没有跟大部队一起呢。
他说:“辛苦了,请坐,马上上菜。”
陆严河跟肖眉打了招呼,认识了一下。
肖眉性格非常爽利,特别外向热情地说:“哇噻,你长得真的好帅!”
陆严河笑着说:“没有何大哥长得帅。”
何云澜长得确实不赖,只不过他一看就是平时没有保养、也从来不倒饬造型,皮肤有些黑,也有些粗糙,可却因此有着一种真实的英俊,双眼精神奕奕。
让陆严河没有想到,何云澜竟然脸皮有点薄,耳根子直接红了。
他摇手说没有。
小虎煞有其事地说:“我爸爸确实长得很帅哦,妈妈说爸爸上大学的时候是他们学校的校草呢。”
何云澜一脸无奈地制止他儿子,“不要乱说。”
小虎:“我才没有乱说,妈妈都说了,当年追爸爸追得可费劲儿了。”
全场所有人面面相觑两秒,然后同时发出哄堂大笑。
何云澜整张脸都红了。
正好这个时候,柳依依进来了。
她抱着两坛酒,见大家乐不可支地笑,而何云澜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不明所以,把酒往桌上一放,语气有些豪爽:“大家说什么这么开心呢?”
陆严河笑着说:“嫂子还是直接问何大哥吧。”
柳依依看向何云澜。
何云澜走到柳依依跟前,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说:“没事,大家开玩笑呢,坐吧。”
这一幕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陆严河惊羡地看着他们。
大家纷纷落座。
柳依依给大家倒酒。
几个摄影师都摇头说不喝酒了,他们还要拍摄。
陆严河心想,自己就是来发现江芝这座城市的,怎么能不喝呢,他双手端起杯子,放过去,说:“嫂子,我酒量一般,给我倒一杯就好。”
柳依依点头,说:“严河你成年了吗?”
“十九岁了。”
“噢,那你读书是不是比一般都晚一年?”
柳依依问。
“啊?”
陆严河一愣。
何云澜马上说:“不是,他们北方一般读书都比南方的要晚一年,我们这边一般高三生都没满十八岁,很多人高考考完了都还没有满十八岁。”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