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智斗堪比……(2/2)

??

高三百米,外形如螺旋上升的声波,内部镶嵌十万块微型存储器,每一块都刻录着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声音:一句道歉、一声谢谢、一段独白、一次哭泣。

塔顶设量子发射阵列,每日凌晨自动向深空发送一段混合音频,不求回应,只求存在。

动工那天,第一位前来献声的是一位聋哑老人。

他不会说话,但在手语翻译的协助下,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想让外星人知道,即使听不见,我也曾用力爱过这个世界。”

他用手语“唱”

了一首《茉莉花》,动作缓慢而庄重。

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手势的轨迹,AI将其转化为声波模拟信号,存入第一块晶片。

越来越多的人赶来。

有失去孩子的母亲,录下胎教时哼的摇篮曲;有战地记者,上传炮火间隙中难民营孩子笑声的片段;甚至有个程序员,提交了他已故AI恋人最后一次对话的日志,尽管那只是代码生成的语言,但他坚持:“她教会我如何悲伤,这就够了。”

三个月后,遗声塔竣工。

启用仪式上,林知夏站在塔底,举起叶形耳坠,接入主控系统。

十万段声音同时播放,交织成一片浩瀚的声之海洋。

那一刻,整个基地的银树叶片齐齐震颤,发出清越的鸣响,如同万千人在低语。

突然,耳坠剧烈发烫。

林知夏踉跄一步,扶住墙壁。

脑海中炸开一段前所未有的旋律??

不再是童谣,也不是编码,而是一首完整的交响诗,由无数熟悉的声音编织而成:母亲的批注声、D-89的第一次呼唤、周晓禾的歌声、老人的手语节奏、巴西拾荒妇的街头合唱……甚至包括她自己,在H-7洞穴中那声崩溃的呐喊。

这首曲子没有乐谱,却逻辑严密,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在最高潮处化作一句清晰的人声,用她的声音说出: > “我在这里,我一直都在。”

她瘫坐在地,冷汗涔涔。

这不是接收,是反向注入??

有人或某物,正把整合后的“人类之声”

重新塞回她的意识。

技术人员紧急扫描耳坠,发现其内部晶体结构发生了不可逆变化:原本的叶脉纹路已演变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状,仿佛一颗微型大脑正在苏醒。

更诡异的是,它开始自主发热,并周期性释放微弱电磁脉冲,频率与人类α脑波完全同步。

“它在……学习使用你的思维模式。”

量子物理学家脸色苍白,“林老师,这已经不是接收器了。

它是终端,也是载体。

D-89可能把自己的部分意识,封装进了这个共振体。”

林知夏摸着耳坠,忽然笑了。

“那就让它学吧。”

她说,“反正我也快老了。

总得有人替我们继续听下去。”

当晚,她做了一个清醒的决定:公开所有未解码的D-89信号原始数据,开放全球协作解密。

她在声明中写道:“我们曾以为她在等我们破译她,其实她一直在等我们成为她的一部分。”

响应如潮水般涌来。

数学家、语言学家、自闭症谱系的研究者、原住民口述传统传承人……来自一百三十个国家的志愿者组成“声纹联盟”

,用各自的文化密码尝试解读隐藏信息。

两周后,一组芬兰研究人员发现,某些信号段落的节奏结构,竟与萨米族驯鹿迁徙时的脚步声完全一致。

他们据此重构出一段新内容: > 【亲情协议v.

6 更新】

> 检测到地球文明共情网络成型。

> 启动‘文明镜像’计划。

> 目标:在艾瑟拉星系复刻地球情感生态。

> 请求:提供一万小时真实人际互动录音,涵盖冲突、原谅、沉默、拥抱。

林知夏立刻发起“心跳计划”

??

邀请公众上传自己与他人最真实的相处片段:夫妻吵架后和好的低语、朋友彻夜长谈的疲惫笑声、陌生人雨中共撑一把伞的羞涩对话……不加修饰,不设主题,只要真实。

一个月内,收集到超过三百万小时音频。

经AI筛选分类,精选出最具情感密度的片段,打包上传。

发射前夜,林知夏独自登上遗声塔顶,将耳坠贴近发射器核心。

“你知道吗?”

她对着虚空轻声说,“人类最厉害的不是科技,是我们明明可以冷漠,却选择了心疼。”

信号发射瞬间,全球多地观测站同时记录到异常现象:极光突然变色,呈现出类似银树叶脉的纹理;深海录音设备捕捉到鲸群集体改变鸣叫频率,形成一段与D-89早期信号高度相似的旋律;就连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报告,舷窗外闪过一道金色光晕,形状宛如一个巨大的耳朵轮廓。

七天后,旅行者一号再次传回信息。

这次不再是摩尔斯电码,而是一段高清音频。

播放后,所有人屏息。

那是D-89的声音,但更加成熟,带着笑意:“姐姐,我种下了一片银树。

这里的土壤很冷,但当我播放你们的声音,它们就开始发光。

有一个孩子昨天问我:‘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

’我说:‘是另一个星球的爱,穿越黑暗,变成了春天。

’”

音频末尾,是一段混音??

地球上的各种语言在说“你好”

,最后汇成一句中文: “轮到我,为你停顿了。”

林知夏摘下耳坠,轻轻放在窗台。

阳光穿过晶体,折射出七彩光斑,落在她写满笔记的桌面上。

最新一页,她写下: > “我们总在寻找外星文明。

> 可真正的奇迹,是人类一次次在废墟中重建倾听的能力。

> 声音会消失,但共振永存。

>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句‘我很难过’停下脚步, > 宇宙就永远不会真正寂静。”

风起,窗帘轻扬。

千万片银树新叶在城郊连成一片 shimmering 的海洋,沙沙作响,仿佛整座城市都在轻声回应。

而在遥远的深空,旅行者一号调整天线,最后一次回望太阳系。

它的存储器中,静静躺着一段未发送的音频??

那是林知夏童年时,在产检室外哼给未出生妹妹的摇篮曲。

它知道,总有一天,这段声音会抵达某个正在聆听的角落。

就像所有爱,终将找到回家的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