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洪武帝的反思,是否还需要一个“朱元璋二号”(1/3)
这种事胡翊说不上来,他也不能说。
只是稍有些阅历之后,胡翊也知道,胖子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那朱元璋的这份冷血,也断然不会是突然在一夜间形成的。
什么事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人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胡翊现在不好回答的话,要让朱标回答。
而且李贞也早早就说了,这父子二人,必须要回答对方的问题。
此时的朱标想了想,开口道:
“爹您做的没错,当咱们的医药不足以救治全部伤兵时,自然要先紧着轻伤兵先治。
儿子也很清楚,那时候处境危险,需要先有战力自保,才能谈其他。”
听到这话,李贞坐在侧面的石凳上,无须就笑了。
朱标是能理解这些的。
而且他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儿臣变成了儿子。
你看,这不就是在逐渐放下隔阂,往好的地方在转变吗?
看起来沟通还真有用处。
李贞随后又悄悄看了胡翊一眼,觉得这个侄女婿是真不错,鬼点子一大堆,倒是都能收效,这也不容易。
而后他再额外瞥了朱静端一眼,心道咱家大闺女真是嫁了个好夫郎,这辈子准错不了。
当朱元璋听到儿子这番话时,他也顿感欣慰。
原来儿子是理解自己的嘛。
得到了正向反馈,朱元璋的话逐渐多起来了,他便主动又开口说道:
“标儿,你知道咱这次下不定决心,最后带来的是啥吗?”
“是背叛!”
朱元璋的脸上带着愤恨,这时候又带着几分自责和感慨,看得出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
他一字一顿的说起道:
“吴疤瘌弟弟是咱害死的,这话也没错,还有那些被耽误了病情的兄弟们,他们找了百十个看不惯咱的兄弟们一起离营,咱也不说啥了。
但他们却反过来帮元军来对付咱,害咱因为此事又战死千余人!”
说到此处时,朱元璋咬着牙道:
“咱后来将这吴疤瘌抓住,将他五马分尸,他直到临死前还一直骂咱坑害同乡,忘恩负义,咱竟然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
想了想,朱元璋心情略微平复了些:
“他是该死,但咱当年确实有错,这事儿咱心里明白,真要说起来咱其实也亏欠吴疤的。
李贞这个时候就只是一声叹息,然后开口补充道:
“那以后,军中自发就有这个规矩,重伤兵默认便不救了,但又不能叫普通士卒们知道了寒心。
那便做做形式,将他们拉到伤兵营中去待死,此事后来便成了一条军中不成文的规矩。”
朱标和胡翊这才知道这件事的根源所在,果然万事都有个因由在里面。
朱元璋这时候便自嘲道:
“咱知道这规矩脏。
骂名?咱朱元璋背得起!
骂咱不仁不义也好,骂咱刻薄寡恩也罢,在那个节骨眼上,这就是活命的法子!咱不能为了那些躺着治不好的弟兄,让几千个跟着咱搏命的兄弟白白送死。
让咱辛苦打下的这点江山胚子还没长大就被碾碎了!”
他这时便指着胡翊说道:
“这也是你姐夫有本事,他到了保儿军中,以一己之力搞出来蒜素,把重伤兵营,致死伤营的兵都往好了救。
如今更是将酒精造出来,进一步挽救了这些重伤兵的性命。
咱也不怕告诉你们实话,也就是翊儿这事儿办的漂亮,解决了大问题,咱才同意把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做了更改。
否则的话,以前该是什么样儿,现在还什么样儿,不会有丝毫改变。”
说到此处时,朱元璋便吩咐道:
“标儿,站起来去给你姐夫鞠一躬,你代咱、代咱大明那些被他挽救的兵,去谢谢他。”
朱标这时候才意识到了姐夫的伟大。
以前他知道姐夫做出的这些事伟大,但现在才知道,这件事的实际效果,比他原来想到的居然更加深远的多!
他望着这位姐夫,于是郑重地躬身一拜,显得无比心悦诚服。
胡翊自然又推辞了一番。
但他现在满脑子想的不是朱元璋满口感谢自己,反而是在想当初在李文忠手下从军的事。
当初自己初来军中乍到时,便敢硬刚蒋清,硬刚李文忠。
说起来就是小伙子睡热炕,全凭火力壮,满是冲劲。
那时节若是大蒜素失败了,没有起到挽救伤兵的效果的话,朱元璋得知消息后还会放过自己吗?
若当时是这样一个结果,恐怕也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了......
这有些事根本就不敢想。
当初做的时候一腔热血,但现在仔细回想起来时,才知道后怕啊!
其实朱元璋心里,对于女婿那也是由衷的感激的。
他虽然冷血,但不代表不想解决这件事,只是资源都要用在刀刃上罢了。
若真有这个条件,没有人愿意如此冷血,去做那些违心之事,拿人命不当人命。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古至今向来是如此。
有些事,你干得多了,干的久了,也就麻木了。
当他对于这件事麻木了之后,幸亏还有这个女婿来解决问题,提醒自己。
最后才将这样的问题改正。
但朱元璋自始至终,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他此时也是又问了朱标一句:
“标儿,你现在对于爹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怎样看?”
朱标只得感慨了一句,开口道: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坚韧不拔、难夺其志之人。
爹便是这样成大事的人,但儿子...儿子的性格却做不到这些,儿子现在理解爹了,但若是我,还是无法做出这种事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朱标的这番话,也令他开始在心里反思,是把标儿培养成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
还是叫他按着他自己的法子去做呢?
这些年,其实他一直都倾向于把这个太子培养成自己这样的人。
所以,看着他时总也来气。
尤其是在朱标年纪越来越大之时,他越是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仁弱的部分,自己的那种血性和狼性却少了几分,甚至不如其幼时。
也是今日这对话,朱元璋才回过味来,自己看着这孩子愈加的生气,恐怕根源还是在于此处。
他不禁也在想,大明有了自己这样一个铁血君王,手段强硬的君主。
对于后嗣之君的要求上,是否还需要一个类似的“朱元璋二号”?
此时的他,便也陷入了深思。
良久后,李贞叫他们第二次转动转盘。
眼看着这一次的指针,最终指向了转盘的红色区域,该是朱元璋问儿子一个问题了。
胡翊从朱元璋那一大堆问题之中,抽出了一颗蜡丸,打开一看,开口便道:
“老大,岳丈的这个问题是:
你对当前朝堂格局,以及所施行国策的得失,如何看待?还有你对钱事革新的看法,以及对钱事革新背后阻力的应对之策,有何看法?”
胡翊暗道一声,自己这老丈人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