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6章 经商赚钱有良方,这大明没了我得完!(1/3)

今日的第一个病患,是个中年女子,从百里外的地方而来的。

因她身子骨不好,受不了来回折腾,恰逢亲戚南京探亲回去,领了两颗丸。

也分不清她是肺痨热症还是寒症,就两种药各一颗,回去吃罢之后,症状有所减轻。

她喘的上来气了,意识到了药丸有效果,便来了。

胡翊开过药方后,熟练度增加了7点。

当诊到第二个病人时,熟练度已经完满!

【医术*痨病:1/500 (研有小成)】

便在升阶的几乎同时,那种悟道般的感觉再度袭来,就好像整个人脑海中的算力一下提升了数十倍一样!

先前那些早已经模糊忘却了的知识点,也都回忆起来。

许多看似无关的东西,看似是单一的点,竟然也在此时串联起来,为胡翊带来了新的思路。

中药材大约有一万两千多种,其中常用到的有六百多种,这个时代医书中收录的用药也有一千多种。

这一千多种药物的功效,特性,如果不断排列组合的话,可以生成无数种变化。

与之相比,人脑所能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不过其中之万一。

许多新的用药搭配法子,便在此时串通起来了,以往根本想不到的一些药材搭配,甚至是无比复杂的药性,在此刻都被胡翊计算明白。

如何增减,如何相辅相成,胡翊逐渐理清楚头绪。

这一刻的他,好像接触到了更高端的规则,了解到了更多用药搭配上的规律,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便在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原来引以为傲的那些药方搭配,原来还可以继续精简,甚至还可以尝试搭配毒物来达到一定治愈效果。

比如祛痨丸,可以只用十二种药物就制作出升级方剂,其中搭配少量蜈蚣粉,升级后的方剂便可以不必再区分热症、寒症,可以通通服用,且效果都能达到专诊的六成多。

再比如今日为常婉开具的那十味药的药方,若是现在叫他来开方,九味药足矣。

胡翊逐渐沉浸在其中,照着目前高速运转的大脑,开始不停的给病患们诊治,直接就在实践中开方。

只是,这一次熟练度却增加的没那么快了。

要么是1点,要么是2点。

但这一次,他知道自己用药是对的,思路也不可能再出问题,那这就不是自己的医术出了差错,而是单纯的越往后肝难度增加了。

若是仔细看,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在熟练度还是初入门道时候,只能找到一点解症的思路,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到了略窥门径时,则能对症缓解,起到较大的疗效,但主要还是治标,而非治本。

如今既然到了研有小成的进度,这定然是更加深入的医治,大概要治本了,这就需要积累更高深的经验。

攻坚越难的时候,胡翊相信后面越是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便也在他升阶后,开始针对祛痨丸的优化,做出了改良。

胡翊配置的第一种祛痨丸,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用十二种药材搭配,试用新思路配置的药方。

这种祛痨丸可以兼顾寒症和热症,理论上起到他亲自专诊患者大概六成多的效力。

这样的一副药下来,每日三粒,以十二粒为一个疗程。

每一粒的造价大概12文,作为惠民药丸,售价就改为20文,他准备取名为“惠民祛痨丸”。

这版惠民的药方,主要是方便,造价低廉,实惠于民,为了让人都能看得起病而配置的。

其中用药材料是真材实料,但相对来说只是用了品相较好的药材。

在此之上,胡翊考虑再开一道方剂。

这是上等方剂,用上等药材,每一粒药的造价达到了20文钱左右,药效七成左右。

在思考出这道方剂后,他暂时为之取名为“特效祛痨丸”,这就不是惠民方剂了。

“特效祛痨丸”就要兼顾着赚钱。

疗效更好了,用药也更讲究,初步定价想法是至少50文起步。

再往后,就要再造一种规格更好的顶级药,这就是给达官显贵、高门望族们使用的了。

胡翊开始思索起来,药材用最好的,药方需要兼顾疗效最大化,并将药性毒害降到最低,还要兼顾口感。

如此一来,就需要名贵的药物来填充剂了。

若是这样搞的话,以胡翊的初步设想,每一粒顶级丸的造价,怕是接近二钱银子。

这种就纯粹是卖个面子,卖给富人家用的,疗效上大概比“特效祛痨丸”再稍好一点,初步定价可以是3-5两银子一粒。

三种药,三个价,一种是惠民方,一种是普通方,一种是贵族消费得起的特级方。

想了想,胡翊决定在特效祛丸上面再加上大明医圣认证的字样。

加上自己的认证,既有面子,又有收藏价值,卖五两一颗没问题吧?

自己的面子能值点钱,单是看在“大明医圣”这四个御赐的字样上,估计也可以卖上价钱。

初步的设想有了,他开始思考调配药方,然后准备制药和试验,最后发行。

如此一来,东宫制药局的招牌就可以挂起来了。

有了这个初步的想法,接下来便是实施。

看在病人比较零散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集中在一起诊治,胡翊也要开始忙造物局的事。

他将自己每日坐诊的时间,定为两个时辰。

考虑到可能要上朝什么的,这个诊治时间就暂定为每日巳时到午时区间内(早9-13点).

告示已经挂出去了,减少时长的唯一隐患,可能就是胡翊不在医局时,那些皇子、二世祖们会调皮捣蛋。

没关系,许多的事都可以在医局办,以此来监督他们。

毕竟这帮二世祖们也只是短暂的带一带,过段时间就可以叫他们回去了。

但就目前来看,朱?、朱和朱的调教,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今日的朱?,在回访后早早地便回来,又开始给穷苦孩子们买吃的。

自从上次回去说了这些事,马皇后也为之心疼,便把体已银子给了儿子们一份,方便儿子们做善事。

朱元璋对此也极为鼓励,这下朱真是鼓足了干劲。

但这朱的作风又开始铺张了,这几日大方请客,大方施舍。

几十两银子,两日间就花去一多半,舍得是真舍得,结果他的好心反被人骗,城北的六七个乞丐,每日排队过来吃好吃的。

这些乞丐们吃完一顿,画个脏脸,跟同伴们互换一身装扮就又来了。

皇子们大大咧咧的,只管发善心,不停的花银子,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被人利用,最后这些乞丐一日间能混个六七顿饭。

胡翊也知道,好心不该被骗子们消磨,何况朱这点钱花光了,又得自己这个姐夫去填账。

来到上次讨账那两口子开的馄饨店旁边,胡翊一拍朱后背,开口问道:

“朱二善人,听说你最近好事多为啊,把其余几处城门上经常乞讨的乞丐都给招到这里来了。”

“嘿嘿,姐夫连乞丐们动向都知道了?”

朱?显得很得意。

最近这些日子,在姐夫这里确实让他接触到了一些事,看清楚了组成大明的许多底层部分。

比如以往他接触的更多是将军和士兵,还有一些朝中官吏和皇亲。

如今则开始每日接触贫民百姓,看清楚了大明国度之中还有这样一群庞大到难以维持生计的人群。

这些人过得苦,他也会同情,尤其看到那些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小的孩子,光屁股没有衣服穿,还得四处上街乞讨度日。

朱有时也很纳闷儿,明明北元都被赶跑了,四海承平,为何还是这样艰难呢?

于此同时,因为做好事又收到了许多夸赞声音,他在民间的风评也为之变化着。

皇子们啥都不缺,但对于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事,却极度期盼,这便是更高层次的认同需求。

到现在,朱已经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同情贫民百姓,还是更加喜欢享受这种做好事而得来的认同感。

也大概两者兼有之吧。

胡翊不想就此揭穿乞丐们骗他的事,因为难得培养起来的一点对于底层的同情,若因为这件事被败光了,就得不偿失了。

朱也已是个十五岁的男儿,会有叛逆之处,胡翊也不打算对他进行什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说教。

他只是在朱身边,谈笑着开口打趣道:

“朱二善人,这几日间帮助了多少穷苦人,足有上百个了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