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胡翊:虐一虐朱元璋,一觉醒来我又立功了?(1/4)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将逝去。
朱元璋怅然若失,矗立在呼啸的北风中,直面这份冰凉的寒意。
一向没有露过武功的皇帝,今日抽来亲卫佩剑,借着寒风,将长剑舞得千回百转,寒光翻飞。
马上天子,武功从来不弱,只是不显露而已。
老朱就这么舞了几趟剑,招式越来越快,剑势也越发凌厉。
他现在需要的是发泄,发泄掉这一腔的沉闷!
马皇后和朱标,打了宫灯,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寒风里,远远地守着他。
过去了许久。
当朱元璋收剑停下时,汗水已经顺着发丝滑落,滴答流淌在地上。
回过头来时,他便看到婆娘和长子都在那里静静地守候着他,一切都是这么的暖心。
朱标连忙快步过来,为他披上一件披风,怕他受寒。
马皇后抽来一条绵帕,为他擦拭着额上汗渍,将散开的披风又往紧找了找。
马秀英主动牵住了丈夫的手,言辞恳切,声音里带着几分坚定:
“重八,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
朱标适时地也插了一句话:
“相信姐夫,等他把事情办完。”
朱元璋点点头,一手拉着妹子,一手拉着儿子,心中生出阵阵暖意,算是给淤积的心中带来了一丝抚慰。
这一家三口缓缓回宫。
走在路上时,朱元璋紧紧攥着妻子和儿子的手。
朱杞的事对他打击很大。
往后,更加不能叫自己最爱的婆娘和儿子出问题了。
可一定要守护好他们!
他暗暗下了决心。
夜已深了。
东宫。
胡翊秉烛达旦,还在承晖司里做事。
他列出了一份名单,递给崔海,请他帮忙查查这几个人名现在的去处。
胡翊说明了其中的原委,开口道:
“这是太医院的一桩冤案。
上一次的太医晋升考核,戴原礼营私舞弊,致使这几名有才的医士落选。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们这几日派去的人,都寻不到他们的住处和下落。
朝廷欠他们一个公道。
当初欠的,要还。”
朝廷的信用,是个大问题,这是胡翊一直很坚持的。
当初戴原礼带给他们的不公,如今也要平反,这就必须得找到他们,把欠他们的这个太医官职再还给他们。
胡翊的想法也得到了崔海的支持。
崔海由衷的佩服着这位姐夫,这年头,像他这样为人雪冤、主持正义的人,真的太少了。
这种事,大都吃力不讨好。
救一批人,就要得罪一批人。
往往救下的那些人,都是弱者。
但你得罪掉的,就都是朝中各部的头头脑脑。
办了这种好事,你除了得一点清名以外,搞不好还会惹来报复和杀身之祸。
而那一点清名,能换回来几两肉?
又能换回来几斤醋?
正因为崔海自己很难做到这些事,姐夫做了,他才更愿意鼎力相助。
崔海当即打包票:
“姐夫放心,我定然及早将此事办妥。”
胡翊一边打着哈欠,但还不得睡,得继续加班。
年假这两日,再加上朱杞的天花病,东宫闲置了许多事务,亟待处理。
他又到詹事府大堂来。
王?、费震也都伴随在侧,开始辅佐他处置事务。
春耕即将开启,太子庄所需大量青苗的数量、花费,这些账单需要核验。
前几日的寒潮,引发了一些田亩损失,这些都要统计下来,与提心吊胆的佃农们说清楚。
胡翊需要下一份文书,这些田亩庄稼的损失,将由太子庄负责承担,佃农们不必赔付。
朱元璋前几日以《孟子节文》一书,问太子对于“民贵君轻”这四个字的看法,顺便考了他的学问,认为他这方面的书读少了。
现在就需要更改课程,商讨教学的书籍安排。
最近一月间,有哪些宗室,亲戚婚丧嫁娶?
哪些大臣家中过事?
东宫是否需要送礼,礼金和礼品的规格和花费,等等事宜......
还有凤阳太子庄收成锐减的事,上次大哥去查时,落水逢难。
此事直到现在都还搁置着,又需要再派个能人过去清查。
最后还需要核对账单,去年一年东宫的所有花销,需要对账跟核验。
这个事儿工作量繁巨,最是难搞的很。
胡翊搞到了凌晨,王?、费震他们就陪着干到凌晨。
他回到灵秀宫时,早已是困倦不已,朱静端都趴在桌上睡着了。
胡翊摄手摄脚的进屋,把她抱回床铺上去。
朱静端立即就醒来了,不过看胡翊这家伙,凌晨才回来,忙到半夜。
她就只是睁眼悄悄瞥了下,又假装闭上眼,装作自己没有被他吵醒。
胡翊还以为自己这次轻手轻脚的,干得还不错,朱静端没有被自己吵醒来。
他轻轻将自己的公主放下,替她扯来棉被盖上。
实际上,真相却是妻子不忍心打扰到他的睡眠,想叫他尽快休息罢了。
在胡翊躺下就着,四仰八叉睡的像个死猪的时候,朱静端又反过来为他盖被,并整理明日要穿的朝服。
这一夜,张景岳和崔太医都在春和宫别院留守。
朱元璋没有来,唯有朱标带着两个弟弟,朱、朱过来看了一眼。
得益于这一家人亲情氛围的浓厚。
虽非一母所生,但都是自己的弟弟们。
朱?过来问了一遍症状,知道朱杞这下凶多吉少了,远远地望了一眼屋里,随后悻悻垂下了头。
他眼中难掩失落,无奈地道:
“咱们还没见过老九呢,他就要没了。”
朱?同样有些感慨的道:
“爹那日看过九弟,还说等老将来长大了,要咱们几个当哥哥的教他骑马打仗呢。
唉,可怜的九弟。”
朱标带他们悄悄来看了一眼,随后便道:
“好了,快回去睡觉,你们明日还有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