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8章 宗室供养爆雷,算账算到朱元璋破防!(1/3)

既然是算账,胡翊就要先问清楚藩王宗室的爵禄数。

比如,亲王岁禄是一万石。

郡王为两千石。

镇国将军为一千石。

再往后,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分别为六百石和四百石。

胡翊知道这些,但他现在要假装自己不知道,再问朱标一遍。

毕竟这是皇帝刚定下的决策,还没传出去呢,你就知道了?

以朱元璋那份猜忌心,定然会忌惮于你。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了未必是什么好事。

因为对胡翊的信任,他问了一遍,朱标也就对他说起了这个话题。

现在得知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开始算账了。

胡翊并未明着讲,而是看向朱标,先问了他一句:

“殿下,我多嘴问一句,去年这一年,大明国库的岁入是多少?”

胡翊这个话题,问的其实有些敏感。

这个数字,一般是由户部核查汇总,递到皇帝和太子面前的。

这种关键数据,其实极少会让旁人知道,何况胡翊还不是中书六部的大臣。

不过,朱标还是信任这位姐夫的,既然他问了,也就低声告诉了他:

“去年的岁入,还在汇总,大概半月后才能出来。

倒是前年的数字有准,单是洪武元年这一年,朝廷岁入约为1080万石。

岁入不多,乃至于大明多处受灾之际,捉襟见肘,加之爹又免了许多地方的徭役和赋税。”

胡翊暗暗听着这个数字,倒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少许多。

朱标这时又道:

“去年这一年,估摸着岁入应该在1300万石左右。

因为姐夫提议搞钱事革新,爹虽未废止金银,却废止了元至正交钞等旧钱,导致金银收入增多了一点。

但也不过百万两银子,大概在今年,将钱事革新推行到整个大明之后,岁入中银两,宝钞的数额会更多一点吧。”

胡翊点了点头。

其实在张居正变法之前,大明一直都是收取实物税的,这样更加方便百姓们交税。

所以,并非单纯的以银两,贯钱来统计国库的岁入。

这个常用的单位,就是“石”。

后面实物收税有所降低,原因在于朱元璋发行了洪武宝钞,有人开始以宝钞抵税。

不过,老朱原本的那个洪武宝钞崩的太快了,导致后面收赋税,他自己都不要那玩意儿。

到胡翊这里,钱事革新倒是解决了这一大弊病。

话扯到这里就有些远了。

问明了大明国库岁入,按如今一石粮食大约一两银子的价格折算下来,大明今年的岁入差不多就是1300万两。

胡翊便开口又问起来道:

“前几日,?妃娘娘又生了朱杞,岳丈膝下现在就有九个儿子了吧?”

朱标点着头道:

“是啊,九弟现在还没满月呢。”

不止?妃娘娘生了,宫中还有其他娘娘们都挺着大肚子呢,就比如胡翊前不久刚刚得罪过的郭宁妃。

而老朱这辈子所有的儿子加起来,一共是25个。

胡翊也没按25个算,就给朱标按20个算。

他便估摸着,开口道:

“我想岳丈现在正值壮年,后宫的娘娘们也有几位怀着身孕,岳父将来单是生儿子,子嗣便不少于20个吧。

这当然是一句好话了。

在古代,当你说别人生的儿子越多越好,这是用来恭维人的,别人听说自己多子多福,自然也是会高兴的。

但是,这个话更加适用于平辈之间提及。

胡翊是女婿,天然比朱元璋低一辈,他说这话其实不老合适。

朱标也纳闷儿,姐夫给爹算子嗣干啥?

就在胡翊的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时,他就明白了。

胡翊开口便道:

“殿下将来是要承继陛下大位的人,我就不把殿下算在内了,就算岳丈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个儿子。

这二十个儿子封亲王,岁禄一万石,那这一年便要支出二十万石,也就是二十万两。

每个亲王,按养育十子计算。

嫡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余九个庶子封郡王。

那么到了第二代,大明就有二十位亲王、一百八十位郡王。

这些宗室们,每年的岁禄支出便达到了五十六万石。

到第三代人时,大明有二十位亲王,一百八十位郡王,一千六百二十位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岁禄为一千石,养这第三代宗室,一年的支出便为二百一十八万石。”

胡翊刚开始算账时,朱标还没放在心上,觉得支出不多。

算到第二代,也还觉得这点岁禄,大明还是养得起宗室的。

直到胡翊算到第三代时,这个滚雪球一般的数字,立即惊得他愣了三愣!

朱标“腾”一下就从马车里站了起来,因为站起来时过于突然,导致整个马车突然一晃,把驾车的小吏都给吓得不轻。

胡翊只给他算了三代。

显然,朱标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的恐怖之处!

“姐...姐夫,你问了这么多,原来是要提醒我这些。”

朱标心下觉得震惊的同时,也已明白了姐夫的一番苦心。

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别说是他了,就连朱元璋、马皇后,李贞这些人都未想到这一层。

到第三代,养宗室的花费,就相当于大明国库岁入的五分之一了!

那第四代又是多少?

第五代又是多少?

朱标越是往后想,越发觉得脊背发凉,整个人都为之一颤。

他立即拉起胡翊的衣袖,有几分惊慌求救的意思在里面,面色焦急地喊他道:

“姐夫,等下进宫,我就在爹面前提及此事,你把这个账再给爹算一遍。

我就怕这个决策一旦推行下去,大明就要亡国啊!”

朱标是真急了。

他现在看着这个姐夫,越发觉得神奇。

在朱标的眼中,这个姐夫真就是上天派下来帮助自己的!

先有他反对禁止金银,开了大明钱事革新,稳定了物价和大明的财政。

现在又提及此处,将一项极有可能导致大明亡国的大事,当着面给拎了出来。

这何止是在帮爹、帮自己啊?

这分明是在挽救大明啊!

一想到此处,朱标更是对这位姐夫佩服的五体投地,因而显得更加激动万分。

朱标要叫胡翊进宫,二人一起在朱元璋面前挑明此事,将这个养藩王宗室的决策重新拟订。

其实,在跟朱标算了一遍账之后,这事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接下来,朱标自己就会进宫,去和他老子算账。

胡翊去不去都没什么打紧的。

但你朱元璋不是爱民吗?

底层出身的皇帝,对于底层百姓还有一些怜悯,所以洪武初年的赋税仅仅收到了三十分之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