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74章 全国只录取八十人的含金量,女王大人病了(2/3)

他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挤进去,但事实上来讲,可能会有点困难。

虽然大家其实都还挺不错的,但是竞争就是这样,总会有更厉害的人。

这时候宋建中说道: “说不定还有政治呢?”

萧承志说道: “政治卡人,把一些真的高手卡走了,太得不偿失了,我感觉不会这么做。”

李正吉说道: “事无绝对,如果真是高手太多了,研究生班的人挤不下来,那就是非常残酷的竞争了…”

萧承志摇摇头: “不要自己吓自己,或许对手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多。”

“我从广东一路游历拜访,然后才到了首都,见识过不少的年轻高手,其实我感觉能够达到我们班上这个水平的人,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个。”

说罢,他又给自己的话打了个补丁: “当然了,我见的人有限,这次研究生报考年龄放的还挺宽的,所以…大家还是加油吧,争取能够一起进入研究生班。”

萧承志已经默认全班都是要去报考的了。

从发布考研通知到考试只剩一个月,这时间也太紧了!”

有同学皱着眉头嘀咕。

“怕什么?

考不上大不了回来接着读本科课程。”

另一个同学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副班长李正吉突然插话,语气严肃:“事情没这么简单。

要是班上大半人考上研究生,咱们这个班可就保不住了。”

他环视一圈,抛出关键问题:“你们想过班级解散后会怎么样吗?”

教室里陷入短暂沉默,很快有个声音惊觉:“班级会被拆分重组?!”

此话一出,顿时把不少人都吓了一跳。

李正吉重重地点头: “没错!

剩下的人会被打散,分到其他两个平行班。

到时候,咱们就享受不到现在的优质教学资源,只能跟着新生啃基础课。”

他顿了顿,语气更添几分沉重: “就算明年能再考,也要白白浪费一年时间。

这一年在普通班级里,学习进度和氛围都和咱们不匹配,谁受得了?

所以,能一次考上,就千万别留退路。”

这番话如重锤砸在众人心里。

大家这才意识到,考研成绩公布之日,就是班级解体之时…有人将踏入研究生班深造,有人却连留在原班级的资格都没有。

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教室。

那种紧绷感,像极了高考前夕的窒息。

虽然考研失利不像高考落榜那样“一锤定音”

,但对这些已经学过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退回普通班级重复基础课程,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方言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不得不佩服李正吉的手段。

比起萧承志惯用的鼓励式动员,这种用危机激发斗志的方式,显然更立竿见影。

果然,没多一会儿,人群散去,教室里就响起此起彼伏的翻书声。

同学们低头制定复习计划,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熟悉的高考冲刺氛围,又一次在这间教室里悄然蔓延。

在这个班上学的时间是相当充裕的,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其他班上都还在基础课上努力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看临床了。

所以他们这个班对考研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其他地方的人可不一定有他们班上这种优势,有些人还在社会上上班,只能在空余时间学习,这里可不一样,他就算是上课,也都是在给他们提供临床的知识。

没有任何的时间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

既然都占尽了优势,如果还是不幸没有考上,那就只能说明对手确实太强了。

方言也记得,上辈子的教授说过,当时第一批参加考试过了的人就有一千一百六十八人。

这还是淘汰了大部分人的情况下,就有这么多人。

最后复试的时候,学校要从这一千一百六十八人里面,择优录取八十名。

可见淘汰率是多逆天。

当时教授还给他们说过一个数据,就是1978年是恢复研究生招生的一年,全国各学科共录取1.

07万人。

医学类研究生录取率仅为2.

7,远低于文科类8.

1的平均水平。

当年全国能够开研究生班的中医大学,报录比是1:14.

6。

不过这招收的八十人也是很牛。

当时通过复试的80人中: 其中十七个人陆续成为国医大师,这占比高达21.

25。

还是四十三人获评国家级名老中医。

还有九人参与制定《中医药法》。

所有录取者平均行医年限达54年。

所以之前岳老说的复试要放松一点,让过了初试的人都通过,方言半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初试过后,复试会杀的更凶。

不过这也是好事,这届的同学也会格外硬核。

可谓是天下年轻中医精英中的精英。

被国家选拔了又选拔的人。

虽然淘汰的人可能也有发挥失常的,但是这些被录取的人,没有一个是弱的。

中医可不就是需要这样的人嘛?

报名时间还有几天,马上又要到周末了。

这周末方言不打算搞公司聚会了,主要是也没啥事儿要说的。

而且人家也有自己的事儿,有些人想出去放松下逛逛首都的名胜古迹,有些人想要睡个懒觉,还有人本来就是首都的,还要去见下家属。

方言可不想自己成为公司里那些没事儿就团建的领导。

虽然其实大家还是挺想去他家里团建的。

毕竟伙食是真的好吃啊!

但是方言感觉没有那个必要。

自己也要休息不是?

中物院明天还有两位科学家要过来,明天方言上午继续协和看诊。

这两位院长告诉方言,和上次的有些不一样,他们是中物院的领导干部。

让方言重视起来。

方言想到这会儿的中物院领导干部,一下就想到了那位遭过核辐射的大佬。

第一次是在1979年。

当时在一次核试验时,核弹直接从天空掉在了沙漠里,没有成功爆炸。

作为总负责人,他不顾身边工作人员阻拦,独自乘坐吉普车去沙漠腹部寻找核碎片,他用双手把裸弹抱在身上开车回来,这次与裸弹的零距离接触,致使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初。

当时他身体已开始出问题了,但仍坚持工作,在一次检查密封罐时,由于防护服防护能力不足,新的放射物直接穿透防护层,导致他遭受的辐射量远超常人几十倍。

长期受到超剂量核辐射的伤害,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于1986年7月29日在首都逝世。

按照时间来算,这会儿才1978年,他还没遭受到核辐射。

有没有什么办法不让他遭受核辐射呢?

方言挠头… 还有另外一位应该是谁?

方言想到了好几个人的名字,这会儿中物院真是卧虎藏龙,里面的领导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现在这个群星闪耀的阶段,就有点像是首都中医药大学, 第一届研究生班想要达到的那种情况,择优再择优,只要最好的八十个。

就在方言想着这些事儿的时候,晚上吃饭的时候,媳妇儿朱霖生病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