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深夜救急廖主任(1/2)
“是我自己。”
廖主任回应道。
方言听到后定了定神,脑子里开始快速思考起来。
“方言?”
电话那头听到这边沉默了,又问了一声。
方言这边,道: “在的,我想知道肿胀的范围,大概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
廖主任在电话里沉吟了一会儿,应该是在确认情况,过了几秒钟他才说道: “从大腿根到脚底板都肿了。”
“疼吗?”
方言问道。
“没有。”
廖主任回应道。
不过他马上又补充: “不过踩在地上的话,会有痛感,感觉整个右脚都僵硬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您按一下右腿,看看是能摁出凹陷,还是不能。”
过了两秒,廖主任回应道: “按不出来。”
方言松了一口气: “那就还好…”
然后廖主任说道: “诶,方言,我发现小腿上有个紫色的斑块。”
“多大?”
方言问道。
廖主任回应道: “大概…一厘米的样子吧。”
方言问道: “周围有小红点吗?”
电话那头廖主任嘀咕道: “等下我看看…这里灯光不太好。”
然后过了好几秒,他才肯定的确认道: “有的!”
方言又对着他说道: “您让身边人帮忙看看舌头下面,是不是青紫色的血管又粗又大,而且向外鼓起。”
廖主任说道: “我这会儿一个人。”
方言一怔,敢情廖主任是一发现不对劲就先给他打电话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那您赶紧叫个人,要不弄个镜子自己卷起舌头瞧瞧。”
廖主任说了一句“稍等”
,然后方言听到他放下电话,大喊: “小周!”
“…”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
接着听筒被拿起来,然后是廖主任的声音: “有的,刚才小周看了,说我舌头是紫色的,而且下面血管和你说的一样,很明显。”
“好,不用担心,这个在中医叫“脉痹”
,西医叫深部静脉炎,是脚上经络不通畅了,我马上带着药过来,您现在坐着别动右脚找个小凳子放着,不要按摩热敷。”
听到方言的话,廖主任声音镇定的说道: “好,我等你。”
接着方言又给院长打了个电话。
院长最初接到电话还有些懵逼,这会儿他明显是已经睡下了,听到方言说廖主任病了,现在他要开中药房拿药,院长赶忙说道: “你直接说什么药,我让值班的人准备好。”
方言也没客气,和院长说道: “金银花15g、黄芪20g、蒲公英10g、当归尾10g、桃仁5g、红花10g、川芎10g、牛膝10g、桂枝6g、茯苓12g、水蛭3g、地鳖虫3g、甘草5g。”
院长那边快速的用笔写了下来,然后对着 “好,我记下来了,你去停车场,马上有人会给你拿过来。”
“行。”
方言应了下来。
接着方言拿好电筒,然后对着家里人说了现在的情况。
家里人都惊讶了,老娘说道: “哎哟,那可得快点过去!”
廖主任现在是方言的大后台,这位可不能出事儿。
其他人也知道这点。
老胡说着还要一起过去一趟,要去帮忙打下手。
方言摇摇头,让他不要去。
老胡想了想,感觉确实有道理,于是答应下来,让方言有什么事儿随时打电话回来。
方言点头答应,就要出门。
刚走了两步,又想起了自己还有东西还没拿,再次进了一趟书房,把海龙针给拿上了,这玩意儿效率高,可以好好的利用。
“路上小心。”
媳妇儿对着方言叮嘱道。
方言挥挥手说道: “知道,放心吧。”
然后他就一路小跑着往协和而去。
等到了停车场的时候,已经有个白大褂在等着方言了,手里是个装好药的罐子。
他把药罐子递给方言: “方主任您要的药都在里面,只需要加水就可以熬煮了。”
方言看了下对方,发现是值班的副院长。
然后又确认了下罐子里的药材。
“好的,感谢!”
他双手接过药罐子,放进车后备箱里,然后上车,在奔驰引擎发动的咆哮声中,绝尘而去。
晚上的京城里很安静,只有方言的车在公路上快速的行驶。
用了大概五分钟的样子,方言来到了廖主任的住处,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这会儿廖主任的秘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方大夫!”
周秘书对着方言招呼。
方言下了车,直接打开后备箱拿出里面的药罐子,问道: “家里有煤气灶吧?”
“有的。”
小周点点头。
“加水一半,大火煮开,换小火熬二十分钟。”
“好!
我去办。”
周秘书双手接过药罐子,立马邀请方言一起进院子。
进了门之后,这里能看到好几个安保人员。
看到方言来了,纷纷敬了个礼。
方言点头回应了下,然后就直接快步跟着周秘书一块儿到了下内院儿。
这会儿廖主任已经在卧室等着方言了。
身边还有另外一个秘书陪着。
他穿着睡衣,带着眼镜,气定神闲的还在看着包纸,看到方言来了,笑着对他招呼: “你这是飞过来的啊?
真够快的!”
“开车过来的…”
接着方言直接拿出海龙针,对着廖主任直入主题: “行了,我先给您针灸。”
“好!”
廖主任点点头。
接着方言撩开他睡裤的裤腿,看到肿起来的右腿还有上面的斑点。
然后就开始拿起两根海龙针,分别在大腿内侧的血海、小腿外侧的足三里,针尖稍向上斜刺1.
5寸,提插捻转泻法。
“这是…什么穴位?”
廖主任惊讶发现方言一下针,自己就感觉有股子气沿大腿内侧放射至膝盖,局部肌肉微颤抖起来。
“血海穴和足三里,一个活血祛瘀,专治下肢血分疾病,一个通调胃经气血,增强运化湿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