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917章 上下兼顾异病同治,北海道硬皮病(3/3)

现在方言要开药,只能按照邓铁涛邓老的思路,但是不能按照他的法子来开。

1974年的那个医案,主要是寒湿痹阻以皮肤症状为主。

现在方言遇到的这个是肾阳虚损加上寒凝血瘀,再合并内脏损伤,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

他那个是早期,谷芷兰的这个是进展晚期。

所以阳和汤的温阳散寒,化痰通络,已经不顶事儿了。

得弄更猛的才行。

这时候看到方言写完医案后在思考,方药中看了看他写的辨证情况,也对着他提醒到:

“患者病程长达2年,已出现肾损伤,单纯温阳散寒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需加强补肾填精。”

方言点点头说道: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

说完方言还对着谷先生说道:

“另外,北海道寒冷环境,不管怎么治疗,回去过后肯定还会加剧阳虚,我建议后面最好是在南方温暖一些的地方生活,才能避免复发。”

听到方言的建议,谷先生有些惊喜的问道:

“您的意思是…有办法治?”

方言点点头:

“嗯,肯定有办法。”

谷先生听到后,大手一挥:

“那行,只要能治好,我们家就在广州那边投个厂,让芷兰去管。”

方言听到这里,然后基本上也想到该怎么治疗了。

他开始拿起笔再次写了起来。

身后众人都纷纷看了过去,只见到方言写到:

外治法,中药熏洗:

川乌15g,草乌15g,透骨草60g。

水煎取汁,加白酒50ml,熏洗患处,每日1次,水温≤45℃,防烫伤。

火龙灸督脉,大椎至腰阳关。

生姜泥200g铺于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撒麝香0.1g,隔姜艾灸30分钟,每周两次。

这可是今天方言开方子,第一次先写外治的办法。

就在已经有人认为方言不打算开处方的时候。

接着他们才看到方言写到:

处方:

熟地黄30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9g、附子9g(先煎1小时)、肉桂6g(后下)、鹿角胶9g(烊化)、白芥子6g、麻黄3g、牛膝12g、地龙10g、鸡血藤30g、六月雪30g、积雪草15g、炙甘草6g。

制附子单独先煎1小时去麻味,剩余药材常规煎煮(水量浸过药面2cm,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

肉桂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鹿角胶煎好后兑入药汁融化。

每日1剂,分3次于早、中、晚饭后1小时温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