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65章 捆绑利益签合同,小李登门思想出问题了(1/3)

第一个医案是从“药治“到“心治“的跨越。

如果是方言遇到这种情况,他肯定首先选择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药物。

而这位老前辈,是直接通过行为干预,也就是打牌转来移患者的注意力,用于替代药物。

这听起来多少有点“认知行为疗法“的意思在里面了。

传统中医注重“内调“,此两个医案却强调“外导“。

看情况应该是六七十年前的民国时期。

案例一通过外部环境重构改变气机运行,案例二通过环境温度调控打破病机平衡。

清代以前医籍中,非药物疗法占比不足5,此两案在世纪初的时候,可以说就开创“环境医学“先河。

只不过一直都埋藏在戚勇的书房里,没有得见天日。

这种看似“非常规疗法“其实仔细想来,也并非离经叛道。

而是中医“三因制宜“思想的极致体现,也就是当常规疗法失效时,通过改变“时、地、人“的关系网络来重建健康平衡。

华夏历来是不缺少这种人才的,只不过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或者流传下来也没有发扬光大,反倒是被国外的那帮人拿到后,反过来用出了花儿来。

然后这些东西就成了人家的首创。

方言看到这里,就打算整理一下外公何休留下来的这些何家历代的医案,到时候再出一套书,把这些东西都出版出来,让更多人学习到。

反正到了学校里过后,认识的同学就多了,王玉川教授之前就害怕他们基础知识已经学完的人没事儿做,这些下正好给他们找点事儿做。

顺便也能笼络一帮人。

之前老爷子们都说过嘛,中医还就得抱团。

抱团就得靠利益捆绑,说什么情怀都是虚的,方言现在就给他们创造利益。

让他们更多人融入到圈子里面来。

上次那个宋祚民的孙子,宋建中,那小子对自己表现出来了善意,到时候也可以争取一下。

明天要是他不来,方言就主动想办法找人联系他了。

等到家里吃晚饭的时候,老胡这边掐着点就来了。

“吃饭没?”

方言问道。

老胡说道: “没呢,我们刚从朝阳东坝赶回来。”

方言招呼老胡和保镖崔长寿: “来来,赶紧坐。”

等到坐下后,大姐就起身去给他们拿筷子和碗去了。

朱霖则是再去厨房里,打算再添两个菜出来。

胡道虎对着 “今天找了上头领导,最开始不答应,给我说之前的地方多好,最后我还是去找了廖主任,这才搞明白人家老家是昌平的…最后我好说歹说的,终于算是答应下来了,不过昌平那边咱们也得弄个加工厂。”

“这么麻烦?”

一旁的小老弟听到后,惊讶的说道。

胡道虎摆摆手: “嗐,这已经算是不麻烦的了。”

其实方言明白他说的意思,现在已经算是开绿灯了。

方言问道: “最后市里批下来了?”

胡道虎点点头: “批下来了,两块儿地,昌平和朝阳。”

“其实也不亏。”

方言意味深长的说道。

胡道虎听了后微微挑眉,像是想听出方言的深意。

这时候方言又问道: “资金这块儿有问题吗?”

胡道虎说道: “这个放心,这点实力我还是有的,退一万步说,实在不行可以找周老板那边商量商量,我和他的来往还是挺多的。”

“反正你放心,钱这块不用操心。”

“好。”

方言点点头。

接着胡道虎拿出了一个文件袋,说道: “呐,这个就是今天新的合同,你看看行的话,就签了。”

这些合同有很厚一摞,方言拿到手后就开始快速的翻阅了起来。

1978年这会儿没有公司法,但需要符合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中外合资政策框架。

所以老胡做的这个合同就有些厚,许多东西都需要单独说明。

其中包括了初期分配,动态股权调整,秘方控制权,退出机制,决策机制,集体福利,员工激励,以及明面合同还有私下协议。

说起来可能会有些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方言作为技术方入股占股30,特权是具备公司里的一票否决权。

胡道虎出钱出力占55,他负责掏钱建成,搞定政府关系,特权是日常经营他说了算,方言只是提供意见,决策权在他手里。

其中这里面还有胡道虎帮政府代持的股份。

这里面是老胡自己去分,方言的利益不受牵扯。

另外按照方言的要求,还预留股份给关键人物,比如百分之八的干部家属,百分之五的老中医专家,百分之二的员工。

其中有个特别约定是钱赚的越多,方言的股份越多,每年赚50万,外汇方言多拿1的股份,最多可以从他现在的30涨到35。

胡道虎保证自己永远有51的话语权。

这也符合招商引资的政策。

重大决策需要方言和胡道虎双签字。

方言这边需要开一个秘方研究所,工厂每卖掉一份产品,就给他交两毛钱的专利费用,这个研究所是方言和卫生部的华夏中医研究院控股的,胡道虎不参与。

他就只需要交钱研发就行了。

唉。

另外还有每年分红,胡道虎是打算用盈利的百分之40来分红。

方言认为还是有点多了,不利于后面,不过想了下现在国家之所以这么投资,其实就是为了看到外汇。

所以方言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要改的事儿。

这两个地方,老胡在朝阳建研发中心和大工厂,昌平厂只做简单药材加工小厂,说白了就是为了人情世故,当然也为了那块儿地。

方言看了后,仔细想了想,认为没啥问题,于是就签了下来。

只不过他这边还需要和研究院那边注册一个公司才行。

当然这都不是问题,待会儿去打个电话,只要想做肯定是有办法的。

1978年12月全会前,国内尚未颁布《公司法》,私营企业概念未获正式承认,主要企业形式为全民所有制的国企和集体所有制的公社办企业。

方言是没有开过公司,但是也知道1978年与研究院合作实质是政策边缘创新,需通过“集体企业“外壳、“科研合作“内核及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推进。

此举既响应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号召,又为后续改革开放深化预留接口。

签好合同后,朱霖在厨房里把两个菜也弄好了。

大家就开始吃了起来,老胡今天好像是没怎么吃东西,也可能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儿,一顿晚饭吃的打饱嗝才算收场。

老胡走了之后,方言就给研究院那边打电话过去了。

赵锡武副院长听到方言说的事儿后,也是相当重视。

当即就给方言说了这块儿的情况。

中关村那边有个叫陈春贤的,“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服务部“名义开展技术服务,以“技术咨询“名义收费,购买元器件用“科研材料“名义核销,类型和方言这种差不多。

另外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实验车间,在前段时间以“三废治理项目“名义获批,实际生产维生素C衍生物出口创汇。

这些都是有个人参与的情况。

方言并不算是第一个。

赵锡武副院长说了,华夏中医研究院本来就属于是卫生部下面,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属于是国企,方言和他们合伙注册的这个秘方研究所,相当于挂靠在研究院的企业。

以研究院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名义注册(集体所有制),实际由科研团队运营没,然后向研究院上缴1530管理费,换取公章、发票使用权。

最后需要签订《技术协作协议》,研究院以“技术指导费“形式获取收益规避直接投资风险,利润分配通过“科研经费补贴“等名义进行。

反正里面有很多弯弯绕,电话里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

具体的情况明天研究院领导开个会,让他下午有空去一趟,争取早点把这个“秘方研究所”

给弄出来。

赵锡武副院长也知道未来政策走向,这些事儿能够提前做当然是好事儿了。

方言答应下来,约了明天下午两点半到研究院那边见面。

挂断电话从书房里走出来,家里人正在看电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