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58章 见京城四大儿科高手,秀一手失传何家绝技(1/2)

这会儿已经过的早高峰时间,方言开车行驶在路上,那还是相当惬意的。

和开摩托车不一样,这会儿他感受不到一点外边的寒意。

就连嘈杂的声音都被隔绝开来了。

突然脑子蹦出来一句话“享受驾驶的乐趣。”

以前这驾驶的乐趣只有自己老爹在玩摩托的时候,方言从老爹身上感受到过,现在他开着车在城里穿梭,感受着这辆老爷车的驾驶手感。

自从上次游街过后,他到现在才开第二次。

主要是也没啥地方去,就一直停在了医院里。

这倒是给医院停车场吸引了不少的流量。

外边还有不少人,不看病,就是专门过来看这里的救护车和方言的老爷跑车了。

过了两天时间,看热闹的人终于少了,方言这才趁着这次机会,将其开了出来。

到西城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燕京儿童医院附近,也没要多久时间,方言来到诊所门口,找了个地方将车停在了路边。

下车前看了一眼时间,这会儿才不到九点。

这会儿药店门口都还没看到有人来,只有零星两个店里的员工在门口打扫卫生。

两人看到方言造型奇怪的车后,都怔怔的盯着看,直到看到方言打开鸥翼门,才反应过来。

“方大夫来了!”

两人对着方言招呼。

方言点点头,然后到后备箱里拿出今天可能会有到的艾灸盒,还有银针。

上次的金针还没做好,要不然方言金针也得带着。

何家的医术源自于道医,所以针灸里面也会用到金针这种东西。

不过今天也可以不用,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不止一种,特别是经过外公何休改良后,好多老何家的手段,他都自创的其他治疗方法。

方言今天就是要在众人面前展示外公的手法,获得他们的承认。

进门之后方言发现里面已经有不少患者家长带着孩子,在排着队了。

诊台边,老邓头和王鹏飞老爷子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此外还有三个带着年轻人的人,坐在诊台不远处正在聊着什么。

看到方言进来后,老邓头和王鹏飞老爷子立马对着方言招呼到: “方言来了!

快快过来!”

方言走了过去,王鹏飞老爷子拉着他,来到是那三人面前,对着方言介绍道: “我给你介绍下,这三位就是当年和你外公齐名的,宋祚民宋老,杨艺农杨老,祝伯权祝老。”

方言之前已经打听过他们的资料,现在可以对号入座了。

宋祚民满头黑发,看起来才五十出头,人很高,脸很长,是首都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孔伯华嫡传弟子,京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

杨艺农满头白发,八字胡,长寿眉,慈眉善目,在BJ东城一带有“小儿杨”

之称,看起来应该和王鹏飞差不多年龄。

此外还有个祝伯权,他长得有些微胖,圆脸,居然有些像是老年版本的林胜勇,此人师从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

1942年开业行医。

建国后,1950年考入BJ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

后组建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入海淀医院工作。

临床以擅治杂病著称,尤擅治小儿急症。

他们身边都带着一个后辈,看长相就知道,应该是他们的亲孙子。

“方言见过三位前辈。”

方言恭恭敬敬的对着三人拱手行礼。

杨艺农笑呵呵的说道: “嗯,这孩子长得不错,比何休看起来顺眼多了。”

一旁的宋祚民说道: “要不把你孙女介绍给他?”

杨艺农非但没有拒绝,反倒是眼前一亮。

结果这时候,一旁的祝伯权笑着说道: “哈哈哈,老杨头,人家已经结婚了,现在可不是旧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你想招孙女婿已经晚了。”

杨艺农听到后,当即骂到: “去去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方言看到这几个人的状态,就知道他们应该平时是有联系的。

要不然不可能这么说话。

随后几个人都分别和方言打过招呼,然后就算是认识了。

他们身后的三个年轻人一直全程默默观看,没有说什么,就像是完全是过来学习观摩的一样。

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等他们这边介绍完了,另外一边王鹏飞才对着方言说道: “前几天我们已经放出消息了,今天一大早就有在这里排队了,看来你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以前的时候中午也没几个人过来。”

方言笑了笑,对着他问道: “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王鹏飞老爷子说道: “招呼也打过了,他们就是带着后辈儿过来看热闹的,你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

“行。”

方言点点头。

他看了一眼手表,这会儿刚好9点,差不多也是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接着方言来到了诊台前,对着排队的患者说道: “那第一个上来吧。”

听到方言的话,第1个患者家属连忙就抱着孩子上来了,这是一对年轻夫妻。

他们抱着的是个大概两三岁的小男孩。

“方大夫,我们是刚从那边医院过来的,听说您要在这里看诊治病,于是就过来了。”

患者家属指着斜对面不远的儿童医院说道。

这话一出,给一旁的王鹏飞整尴尬了。

对面医院那不是自己儿子在的医院嘛。

意思是自己儿子没治好的病,人家听到方言要来治病,于是就把孩子抱出来了。

方言听到后也是哭笑不得,这找人家王老爷子帮忙,第一个患者居然就是他儿子手下流出来的。

不过患者可不管你这些,他们就认能治好病的医生。

这时候患者家长已经对着方言说起了病情: “家孩子在七八天前他用手挖鼻孔,导致鼻孔出血,当时我们在家里给他把血止住了,但是没想到后面孩子就在第2天开始抽搐,我们带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破伤风,当时打了破伤风抗毒血清,第三天又做了一次腰眼普鲁卡因以强迪松的封闭,后面依旧还是没治好,这几天在医院里喝中药,效果不明显。”

“每天都会不定时出现抽搐,发作时嘴巴里面和嘴唇变成青紫色,呼吸困难,像这会儿没有发作的时候,神志还是清醒的,但就是有些反应迟钝,并且整张脸发紧,嘴巴张不开,脖子梆硬,还有他自从那次流鼻血后就开始出现口臭,大便也是好几天才排得出一次。”

方言点点头: “嗯,好!

我先检查一下。”

方言来到患儿身边,捏住他的寸关尺,发现脉形弦劲欠和,并且手掌上指纹出现紫暗。

舌苔因为嘴巴打不开,所以看不到。

方言也不好直接环他下巴,只好从其他地方推导。

这也倒是符合儿科被称之为哑科的典型案例。

方言为了让周围人看懂他的分析,于是拿出纸笔开始写了起来。

其他老头子见到他在开始写医案,于是一个个都来到他身后。

就连身边跟着的年轻人也不例外,纷纷凑了过来。

只见方言的字和大部分中医那种潦草的字迹不一样,像是故意秀书法似的,写的相当好,并且速度也不慢。

只见他写到: 患儿当前症状: 不定时抽搐,发作时口唇青紫、呼吸困难。

间歇期神志清醒但反应迟钝。

面部紧绷、牙关紧闭、颈项强直。

口臭、便秘数日一行。

脉象:弦劲欠和。

指纹:紫暗。

舌象:因牙关紧闭无法观察。

分析: 患儿挖鼻孔导致出血,可能损伤鼻黏膜,但后续发展为抽搐,提示外邪入侵或内生风动。

抽搐在中医多与“肝风内动”

相关,可能因热极生风、阴虚风动或血虚生风。

此处患儿有便秘、口臭,提示内热壅盛。

弦脉主肝病、痛证、痰饮;劲脉提示邪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