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31章 全员转移隔离,方主任可以回城(1/2)

“是!”

两名工作人员立刻调转方向,跳上吉普车,引擎轰鸣着朝东风公社疾驰而去。

陈景山的怒火仍未平息,他指着临时诊点旁堆积的药品箱:“第一组!

立刻清点急救药品,所有能用上的重症药都装上车!

再派四名急救医生、两名护士,跟着去东风公社!

必须在半小时内把昏迷的孩子稳住!”

“明白!”

第一组组长当即应声,带着队员们飞快地拆箱分装。

一行人忙成一团,玻璃药瓶碰撞的脆响在紧张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这边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你们忙吧,一会儿我让人做好饭菜就送过来。”

方言点了点头: “路上小心点。”

老胡说道: “放心有老崔呢,他这些地方天天开车跑,熟着呢。”

接下来方言继续忙碌起来,今天来义诊的同学们也是遇上了,到了这会儿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三两口吃了馒头咸菜,然后就又开始工作了。

本来都还以为来人了他们就可以交差,结果现在倒是好了,还得继续干活儿。

好在就是今天有方言在这里陪着他们工作,还给他们说了,待会儿老胡还会把饭菜从厂里那边送过来。

要不然今天看起来还真就是来受苦的。

忙活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引擎声,方言定睛一看发现是安东开车回来了。

“师父!”

停好车安东立马就跑了过来,对着方言开始汇报起来。

“那边公社的书记已经被抓了,现场已经被防疫队的接管了,那边义诊的人知道了消息后,由岳美中老教授带头现在留下来正在配合防疫队做工作。”

“广播通知过后,就陆陆续续的有人带着自己家孩子到公社报道了,现场的情况暂时还算是稳定,岳教授让我告诉这边,不用担心他们。”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安东说道: “你辛苦了,赶紧吃点干粮,我们这边紧急情况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待会儿布置好后续治疗后,我们应该就可以休息了。”

安东点点头,然后去拿了个馒头啃了起来。

接着周围忙空的人也过来对着他打听那边公社的情况。

安东三口两口把馒头咽下去,又灌了口热水,才对着围过来的同学们和卫生所的医生们细细说道:“那场面刚开始真乱!

我们到的时候,防疫队的人刚把东风公社书记架上吉普车,他还喊着‘凭啥抓我’,好多村民吓得抱着孩子往村外跑,说‘当官的被抓了,没人管娃了’。”

他抹了把嘴,语气里带着点庆幸:“幸亏那边有人反应快,站在村口喊,说我们是来治病的,还有卫生部的领导撑腰,岳老教授也站出来亮了身份,村民们才敢停下。

后来防疫队开了广播,反复说瞒报要担责任,主动送娃来检查的有药给,慢慢就有人来了。”

一个戴眼镜的女同学皱着眉问: “那些藏起来的孩子都找着了吗?

病情严重不?”

安东说道: “我走的时候,防疫队正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找呢。”

有个同学说道: “这要是再晚一天,真不敢想。

猩红热这病,耽误一天就多一分险。

那东风公社的赤脚医生也糊涂,咋就认不出来呢?”

一旁的陶广正说道: “嗐,和医生关系不大,主要是书记…”

“在这基层,以前这种不上报的情况可不算少见,尤其碰上这种要担责任的事,有些干部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是先想着‘捂盖子’。”

他抬头扫了圈围过来的人,声音压得略低了些:“我前两年支援过其他地方,那边有个村子闹瘟疫,一开始就几个人发病,村支书怕上报了影响年底评优,就让赤脚医生说是‘吃坏了肚子’,偷偷给点土霉素糊弄。

结果没几天病倒一片,连卫生院的医生都传染上了,最后还是地区派了防疫队下来才控制住,那支书当场就被捆走了,听说判了两年。”

陶广正以前是当院长的,大家都清楚,班上这种学生还不少。

另外一个同学也说道: “可不是嘛。

就说咱们县去年冬天,北边公社有孩子起疹子,医生看着眼熟,怀疑是风疹,赶紧报给公社书记。

结果书记说年根底下别惹事,硬是压着不让往县卫生局报,还说小孩子起疹子正常,过几天就好。

后来疹子蔓延到三个村,有两个娃并发了肺炎,才惊动了上面,那书记直接被撸了职,现在还在公社食堂帮厨呢。”

戴眼镜的女同学听得咋舌:“就为了自己的前程,拿人命当儿戏啊?”

“不全是为了前程。”

方言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刚写好的处方单,“有些干部是怕担责任,觉得‘没上报就不算大事’,真出了事也能往‘突然发生’上推;还有的是怕上面派来防疫队,又要调物资又要组织人力,麻烦不说,还显得自己工作没做到位。”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培训时听过的案例: “前阵子卫生部通报过一个典型,有个公社书记隐瞒流感疫情,就因为担心影响粮食征购,结果疫情扩散到周边四个公社,最后不仅他被撤职,连分管的副县长都受了通报批评。

这两年上面抓得严了,明确说瞒报比疫情本身更可怕,这种情况才少了些,但架不住总有人心存侥幸。”

安东啃着馒头插话:“那东风公社书记也是糊涂,猩红热这病哪捂得住?

那么多娃发烧咳嗽,难道能一直瞒着?”

“他就是赌能蒙过去。”

陶广正站起身拍了拍裤子,“想着等娃自己好起来,这事就过去了,哪成想赶上咱们义诊,还来了防疫队,这下想瞒也瞒不住了。

也就是现在政策严,换以前,说不定还能找个‘情况不明’的由头混过去。”

正说着,远处传来吉普车的鸣笛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之前去东风公社的一辆吉普车又开了回来,看来是回来给陈景山汇报消息的。

汇报的内容方言他们不知道。

不过汇报过后,陈景山快步从通讯车旁走过来,脸上的凝重散去了大半。

方言对着众人说道: “应该是过来跟我们说接下来的安排了。”

其他人也好整以暇,等着陈景山过来发话。

陈景山过来,他先是对着众人点了点头,目光最终落在方言、王玉川和陶广正身上,声音清晰而有力: “跟大家通报一下东风公社的最新情况,算是个好消息。”

他刻意顿了顿,然后说道: “那边公社藏起来的十二个患儿已经全部找到,剩下那两个没露面的,是家长带着去邻村走亲戚了,防疫队已经联系上,正派人把孩子接回来检查。

最危急的五个昏迷患儿,经过岳老教授的中药调理和防疫队的西医急救,体温都已经降到38度以下,虽然还没醒,但呼吸平稳了,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

在听的不光是方言他们,还有一些看病的家属,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声,几个一直揪着心的人也悄悄松了口气。

陈景山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这事儿,你们这个团队立了大功。”

他先是看向方言,“方主任,你第一时间确诊猩红热,还提前用中药稳住了轻症患儿,更关键的是,你最早预判到东风公社可能有瞒报,让周书记提前派人去探查,这才为后续的抢救抢回了最宝贵的时间。”

方言摆摆手: “今天这事儿谁遇到都会这么处理的。”

陈景山笑了笑,接着他转向王玉川还有老教授们: “教授们,你们划分隔离区、指导防护的措施非常专业,从源头上遏制了疫情在咱们公社的扩散,刚才防疫队的同志还跟我说,你们病例复核和症状鉴别讲解,帮他们省了至少两个小时的适应时间。”

最后他扫过周围的同学们: “还有各位同学,在物资匮乏、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你们坚守义诊岗位,没有一个人退缩,这种担当很难得。

包括老胡同志的物资支援,安东同志的来回奔波,缺了任何一个环节,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

“这都是我们该做的。”

众人也赶忙客气起来。

王玉川也不忘了给领导上价值: “主要还是防疫队来得及时,药品和设备也充足。”

陈景山抬手止住他的话: “分内之事能做到这个程度,就值得表扬。”

说完他话锋一转,“不过现在,有更重要的安排给大家,工作交接已经基本完成,防疫队的同志们已经完全接手了诊疗、流调和消杀工作,后续的防控方案也已经制定好了。”

他看着众人明显疲惫的神色,放缓了语速: “我知道你们从早上忙到现在,连顿热饭都没好好吃。

所以,我宣布,从现在起,方主任、王教授,还有各位同学,正式从防疫一线撤下来,进行休整。”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露出了掩饰不住的轻松。

不过方言听到陈景山说的是休整不是撤离,说明不会让他们离开疫区。

这会儿陈景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补充道: “不过现在大家还不能回城,需要找地方完成医学观察。”

听到这里大家就明白过来了,他们治疗病人属于是全程接触人员,属于是高危暴露人群,猩红热的潜伏期大概是2到5天时间,需要观察隔离才行。

陈景山的目光扫过众人瞬间凝重的脸庞,语气随即缓和下来,安抚道: “大家别紧张,医学观察不是‘隔离审查’,是对你们自己和家人负责。

猩红热的链球菌传染性强,潜伏期又短,你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么多确诊患儿,哪怕一直戴着口罩、做了防护,也得排除风险。”

“隔离地点是我们准备安排在公社新翻修的知青宿舍,每间宿舍住两到三个人,被褥、热水、洗漱用品都备齐了,食堂会专门把饭菜送过去,不用你们自己跑腿。

观察点的宿舍里有收音机,也能借到书报,不会让大家闷得慌。”

“每天上午下午会有防疫队的医生来测体温、问症状,要是出现嗓子疼、出红疹这些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理。

前三天是发病高峰,能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

等三天后体温正常、没出现症状,大家要是精力允许,也确实想搭把手,可以隔着老远给防疫队递递东西、整理整理非接触性的档案,但绝对不能再进隔离区、接触患儿和家属。”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太惊讶,都是有这方面经验的,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不过这地方的条件可就不太好了。

就在方言想说话的时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