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17章 胃气上逆,丹参饮合葛根汤的加减方(1/2)

“哎呀,这是咋了?”

老陈头看到老王头把药都吐出来了,当时就急了,这他娘的药都喂嘴里了,刚好开始发作了?

“难道是药的问题?”

老陈头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心里也咯噔一下,但是观察了下老王头的状态,他说道: “别急,不是药的问题。”

“他是躺着的状态,你们看,呕吐物里没有血丝,都是清水和药粉,也没有剧烈腹痛的反应,先排除了药物过敏或胃出血的可能。”

说着他伸手摸了摸老王头的胃脘处,老人没喊疼,只是轻轻皱了皱眉,这才松了口气,就是今天自己这车垫子得冲洗了。

“师父,这个啥情况?”

安东问道。

“是脑梗急性期的‘胃气上逆’,加上服药姿势不对。”

方言解释道,声音很镇定,也让老王头和老陈头都安了心。

接着他介绍道: “现在脑血管堵着,气血运行不畅,连带着脾胃的气机也乱了,脾胃本来要‘降浊’,现在浊气降不下去,就容易往上涌,这就是胃气上逆,稍微吃点东西、喝点水都可能吐。

刚才我让您半躺着吃药,药液没顺着食道往下走,反倒刺激了胃黏膜,一催就吐了。”

老王头喘了口气,声音还有点虚:“那…这药还吃吗?”

“得吃,但得换个法子。”

方言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通络散的盖子,倒出三勺通络散在盖子里,又从车上的保温杯里倒了点温水,把药粉调成稀糊状。

“您现在胃里敏感,不能干吞药粉,调成糊状能减少对胃的刺激。

一会儿我扶您坐起来点,靠着椅背,小口小口咽,别着急。”

他小心地扶着老王头调整姿势,让老人靠在后排座椅上,上半身稍微抬起三十度,然后用小勺舀了一点药糊,递到老人嘴边:“先尝一口,要是觉得舒服再咽。”

老王头慢慢含下药糊,没再出现恶心的反应,这才接着小口吞咽。

等把调好的药糊都吃完,方言又让他喝了两口温水漱漱口,观察了两分钟,确认没有再呕吐的迹象,才放心地帮他躺回原位。

“刚才吐了也不全是坏事。”

方言帮老王头揉了揉胃脘处,手法轻柔地顺时针打圈,“吐出来能把胃里的浊气排一部分,反而能缓解胃气上逆。

不过一会儿到了病房,得跟护士说一声,今天先别给您吃别的东西,等溶栓结束,脾胃气机顺了,再说其他的。”

安东在前面听得认真,小声问:“师父,那要是刚才调了糊还是吐,咋办啊?”

“那就先不用口服药,改用鼻饲。”

方言一边帮老王头盖好毯子,一边说道,“脑梗急性期的病人,脾胃功能弱是常事,要是口服药实在不耐受,就通过鼻饲管把药汁送进去,既能保证药效,又不会刺激胃。

不过咱们运气好,调了糊就稳住了,通络散能先在胃里吸收一部分,等会儿到了病房,静脉溶栓药跟上,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说话间,车开到了住院大楼门口,看到方言的车,这边护士马上就过来了,方言先下车跟护士对接,让她们准备好病床和呕吐后的护理用品,然后才和安东一起小心地把老王头扶下车,往住院楼里走。

后面跟着的老胡他们也来了,保镖老崔过来,就要背老王头。

想到刚才老人家才吐了,这一背估计又得冒出来,方言赶紧制止了他。

然后几个人把老头搀扶到了楼上。

送了到空病房里躺着过后,方言拿出银针来,这会儿药还没过来,现在得用针刺顶一顶。

老王头这个情况是脑梗急性期气血逆乱,脉络阻滞,且存在胃气上逆的兼证。

熬的汤药还没来,就要用起效更快的手段缓解急症,针刺的优势正在于通经络、调气机的作用,而且直接迅速,能快速改善局部气血运行,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把病房里的床头摇起一点,让老王头保持半卧位,既不会像平躺那样压迫胃部引发不适,也能让头部稍微抬高,减少脑部充血。

然后方言把随身带着的海龙针拿了出来。

“大爷,一会儿扎针可能有点酸麻,忍忍就好,能帮您顺顺气血。”

方言一边消毒银针,一边轻声安抚。

老王头这会儿没了之前的倔劲,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信任:“方大夫,你尽管来,我信你。”

说话间,方言的手指已经按住老王头人中沟的“水沟穴”



这是急救要穴,能开窍醒神、调畅督脉。

他快速进针,海龙针浅浅刺入穴位,瞬间冒出一团红圈,已经显示得气,接着方言轻轻捻转了两下。

老王头眉头微蹙,随即舒展开:“嗯…是有点麻,不疼。”

接着,方言又在老王头左手腕的“内关穴”

下针,这穴能宽胸理气,正好针对他的“胃气上逆”



针尖刺入时,老王头轻轻“啊”

了一声。

“你叫什么?”

老陈头对着老王头问道。

“哎哟,这地方酸得厉害!”

老王头说道。

老陈头骂道: “你忍着点啊!

老子还以为你咋了…”

“酸就对了,气顺了就不酸了。”

方言一边捻针,一边观察老王头的表情,见他没有不适,又在他右腿膝盖下的“足三里穴”

扎了一针——这是胃经的合穴,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刚好缓解之前呕吐留下的胃部不适。

三针扎完,方言没急着拔针,而是每隔几十秒就轻轻捻转一次,让针感持续作用。

老陈头凑过来,见老王头脸色慢慢红润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发白,忍不住问:“方大夫,这针真管用啊?

你看老王头气色都好多了!”

“气血通了,气色自然就好。”

方言刚说完,就见老王头动了动左手手指,之前一直蜷着的手指,竟然能轻轻弯曲了!

老王头自己也愣了,试着抬了抬左手,虽然还没力气举起来,但比在什刹海时明显灵活了些: “方大夫…我左手能弯了!”

方言心里松了口气,说到: “这就是气血在慢慢通,说明你情况还不严重,等会儿汤药来了,再喝上药,恢复得更快。”

正在说着呢,外边已经来人了,是老王头的家里人。

周末家里人都在休假,三个儿子,几个儿媳还有孙子孙女全都过来了,加上他们钓鱼的老兄弟,乱糟糟的一大群人,看到老王头后,赶紧冲到床边。

“爸!

您怎么样啊?”

最先冲到床边的是老王头的大儿子,他一把攥住父亲还能活动的右手,声音里满是焦急,早上出门时还说钓鱼呢,怎么转眼就进了医院,几个老头给他说“脑梗”

让他一路上都心神不宁。

老王头看着围在床边的儿孙们,还有自己老伴儿,他强装镇定: “没事没事,人家方大夫刚给我扎了针,现在好多了,左手都能弯了。”

说着还特意动了动左手手指,让家里人放心。

小孙子看着爷爷脸上还没完全恢复的表情,小声问:“爷,你脸怎么歪了?”

老王头笑着说道:“过两天就好了,脑梗是这样的,等爷爷好了,钓鱼给你吃。”

病房里瞬间热闹起来,老陈头在一旁插着话,把什刹海如何发现病情、方言如何急救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听得一家人连连向方言道谢。

“方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

要不是您及时发现,我们还不知道要耽误多久…”

老王头的三儿子握着方言的手,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您说后续该怎么治,我们都听您的,多少钱都不在乎!”

方言点点头,对着他们说道: “那行,先去办个入院手续!

待会儿药就来了,喝完过后观察一下…”

“好好,哪里办入院手续?”

他儿子问道。

“小刘!

办入院。”

方言招呼护士。

他们家看样子应该是干部家庭,方言也懒得和他们客气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