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午夜惊梦,战场急救补遗(3/3)
它这个单一的应用协议和单扣路由系统,减少了使用者止血应用的时间,以及使用前培训的难度。
根据方言的记忆,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的测试证明,这个CAT止血带在阻止上肢和下肢的血流方面100有效,能够快速控制危及生命的肢体出血。
关键是,这个东西制造起来难度不大,1978年的国内,纺织工业已然具备相当规模,生产各类织物的技术成熟。
CAT止血带的外层绑带用常见的高强度尼龙织物就能搞定,这种材料在当时的降落伞、军用背包带生产中广泛应用,强度、耐用性都有保障。
内层接触皮肤的部分,选柔软亲肤的纯棉布就行,纺织厂能轻松大量供应,且成本低廉。
绞盘系统乍一听复杂,实则拆解后都是简单部件。
绞盘杆用普通金属棒加工,车床、铣床等常见机械加工设备就能切削、打磨成型。
杆上的肋纹,用滚花工艺就能实现,增加摩擦力,方便战士操作。
绞盘的固定夹,用金属冲压件制作,冲压机在机械厂里是标配,冲制这种小零件精度高、效率快。
至于固定带,选用结实的魔术贴,当时国内的化工企业已能生产,质量可靠,粘合力强,在民用、工业领域都常用,完全能满足止血带固定需求。
制造工艺上,各个部件的生产流程在1978年的工厂里都不陌生。
纺织环节,从原料采购到织造成布,纺织工人驾轻就熟;金属加工方面,机械工人操作机床,能精准完成金属件的切割、钻孔、打磨等工序。
各个部件生产出来后,进行组装,简单培训下工人,凭借基础的装配技能,就能把CAT止血带组装完成。
关键是,整个生产过程,所需设备在国内国营工厂、集体企业里广泛存在,技术工人数量充足,只要有需求,组织生产不是难事。
而且,相较于一些复杂的医疗设备、精密武器装备,CAT止血带的制造技术难度低太多,不会涉及高端的电子、精密光学等前沿技术,对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而言,完全在可承受、可实现范围内。
想到这儿,方言他抽出一张白纸,拿起钢笔,笔尖在纸上摩挲,沙沙作响。
先画草图,绞盘的形状、大小,绑带的长度、宽度,都在笔下逐渐清晰… 不光如此,方言还在里面加入了云南白药止血粉的设计。
弄完过后,他想了想,又画起来新式的折迭式担架,模块化防水急救包,这些都是未来战场上经过无数经验人命堆起来的救援智慧,现在方言直接抄,这些东西不用谁付出人命,只需要方言画好图纸,然后把这些东西找工厂生产出来就行了。
不知不觉外边的天慢慢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