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媳妇儿稿费要炒股,协和见到老同学(2/3)
“哦?
很棘手?”
方言问道。
周耀有些尴尬的说道: “倒也不是很棘手…就是治疗了好几次,效果一直不理想。”
这事儿自己那边治的一半,症状老是好不全。
来来回回住院好几次了,周耀也是服了,上次听到过其他科室找方言帮忙扫尾,三下五除二的就搞定了,他现在搞的没办法,也只能试试了。
方言看了一眼手表,倒是没拒绝说道: “行吧,咱们去看看。”
很快就到了肾内科的住院楼层,这边还有一些人在查房呢,看到方言和周耀一起过来,纷纷朝着他们看来。
方言可是第一次出现在肾内科,而且还是和副主任一起过来的。
有的一些医护人员看到方言和周耀,还和他们打招呼,这下搞的更多人都知道方言来了。
周耀想说又不好开口,只好带着方言加快脚步,然后到了这边的病房里。
这边和中医科不一样,他们这里一个病房里面放了三个病床,里面的东西也没方言他们科室那么先进。
方言一时间有些恍惚的感觉,原来历史上西医的住院部肯定是比中医先进很多的。
事实上来说,在他来协和之前协和是没有中医住院部的。
到现在协和中医住院部是条件最好的地方了。
之前没有到其他科室感觉还不明显,这会儿看到后才反应过来,这区别确实挺大的。
来到靠近窗户边的病床,看到躺在床上的患者。
这是一位二十出头的病人。
看到方言和周耀来了,他立马对着周耀打招呼: “周大夫!”
接着看到方言后,他迟疑了一下,问道: “方言?”
方言一怔,看向对方的脸。
那病人对他说道: “我啊,张术鸣!”
“你忘了?
我们是初中同桌啊!”
方言脑子里的记忆一顿翻涌,这才和记忆力的某张脸重迭起来。
“哎哟,老同学啊!”
方言里面露出笑容来,对着他招呼。
回来这么久时间,方言除了刚回来那会儿和发小袁红旗还有林蓉打了交道,其他人基本他是没联系的。
就算是他出名了也没见到有人找他,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你这什么情况?”
方言对着张术鸣问道。
“我肾炎,今年三月底病退回来的!”
张术鸣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看他面色发黑,脖子处特别黑,像是没洗干净似的。
张术鸣对着 “回来前我就听到你的消息了,结果这边说你不接诊,我只好到这边来看了,结果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好…”
说完他注意到一旁的周耀,马上纠正道: “周大夫,那什么,我不是说你不是啊…之前不是您接诊嘛…”
周耀尴尬的挠挠头,说道: “这事儿赖我也没事儿,确实是我们这边没治好。”
“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我二月份的时候在乡下干活的时候,突然感觉脸上发紧,然后腰酸痛,尿也多了起来,当时我以为是累到了,结果休息了一周还是没好转,于是就到当地的医院看病,然后医生检查后,说我尿常规有问题,尿蛋白三个加,说是肾炎。”
“当时我还挺高兴,就直接办了病退,三月底就回来了。”
“回到城里后我就看病嘛,也一直都在协和看病,结果这个蛋白尿治疗了检查一个加号,过几天又变成三个加号,老就是好不了,上厕所也是泡沫蛋白尿。”
“西医的理化检查,说我蛋白尿常在增减,但不能消除,肾的功能没恢 复,蛋白尿常常出现。”
“说是现在还没事儿,但是拖久了就麻烦了。”
方言听到他这话,对着周耀说道: “周主任你们都用了哪些治疗方法?
有医案记录吗?”
周耀说道: “有的!”
说完他就把一个本子递给了方言,上面就是历次张术鸣的治疗医案。
方言快速翻看着医案,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各项指标:尿蛋白3、红细胞少许、血沉35mm/h…用药记录里,强的松、环磷酰胺的剂量调整了三次,每次减药后蛋白尿就会反弹,像块粘在鞋底的口香糖,甩不掉又处理不干净。
“我们尝试过激素冲击,也用了免疫抑制剂,”
周耀在一旁解释,语气里带着无奈,“每次指标刚降下来,他一劳累或者感冒,立马就反复。
这次本来打算给他做肾穿刺,不过病人有点抗拒。”
“不做是对的。”
方言说道。
方言在“肾穿刺”
三个字上轻轻敲了敲:“这穿刺现在做,弊大于利。”
周耀愣了愣,刚要问为什么,就听方言继续说道: “这情况,从中医看是‘脾肾两虚’,气血本就亏着。
肾穿刺看着是个小操作,可毕竟是破了肾体的,就像给漏雨的屋子再捅个窟窿,现在最重要的是补漏,不是撬开瓦片看里面烂到了哪一步。”
方言其实没说,穿刺这个东西,他见过很多穿刺过后出问题的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
2020年华西医院诊疗团队,就发表过一篇关于穿刺增加胸膜局部复发风险的论文,他们从庞大的医案数据库里,筛选了八项研究进行了专门的解读,发现了绝大多数的医案,都发现这种穿刺活检确实会带来更高的复发率。
而且这个研究在2017年的国外就已经有人做过统计了,并且发表在了当年七月份的医疗杂志上,在这份研究里,纳入了392名癌症患者,一组直接做手术,一组穿刺完了再做手术,后面就发现哪些穿刺组的复发率比较高,在百分之九的样子,未穿刺组在百分之二,穿刺组的局部复发率在百分之十九,非穿刺组的局部复发率在百分之八。
用简单的话来说,这玩意儿就像是捅马蜂窝似的。
但是西医要做基因检测就必须穿刺,要不然就没法开靶向药,这就让选择西医的患者很无奈了。
有些架不住医生说风险很低,然后就做了。
至于后面是好是坏,就只能看自己运气了。
中医反正是不推荐这种损伤身体的检查方式。
周耀本来还想说两句,但是想到自己是请方言过来擦屁股的,他也只能老老实实闭嘴,想看看方言到底怎么做。
方言放下医案,然后来到了张术鸣的床边,先看了看他身上的部位的黑色。
然后对着他问道: “这是患病过后才有的吧?”
张术鸣点头: “嗯,是后面慢慢长出来的。”
“行,舌头吐出来我看看。”
方言点头对着他指了指嘴。
张术鸣听话的伸出舌头来,方言看了下,发现舌面胖大,边缘带着明显的齿痕,苔白腻得像蒙了层薄霜。
“这就是典型的‘湿浊困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现在脾运化不动水湿,肾自然跟着受累。
这时候做穿刺,等于在虚损的底子上再添道伤口,邪气顺着针道往里钻,往后想补都难。”
方言这话就是对着周耀说的。
张术鸣听到方言这话,庆幸自己的选择。
周耀眉头拧得更紧:“可不明病理类型,用药总像摸黑走路…”
“摸黑走路也比跌进沟里强。”
方言接过话茬,然后对着周耀继续说道: “他这病,根源不在肾的‘器’,而在气的‘用’。
你看他脖子这圈黑,中医叫‘黑疸’,是肾气不化、湿毒郁于肌肤的证象,用激素压着指标没用,得先把脾肾的气提起来。”
说完后,方言又摸了一下脉。
脉来沉细,尺脉无力。
方言收回手指,拿出纸笔,然后发现没墨水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
他转身对周耀道:“周主任,借支笔用。”
周耀连忙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钢笔递过去。
方言走到床头柜旁,拿起张处方笺,写了起来: “黄芪三十克,党参十五克,白术十二克,茯苓十五克…”
每报一味药,他都抬眼看向张术鸣,像是在确认什么: “你这脉沉细,是气虚;尺脉弱,是肾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