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守夜人,秘卷授艺六字真言(1/4)
听到老胡这么说,方言当然也没拒绝。
他留下老崔当然也要留下来了,然后就只有老娘,索菲亚,正义小朋友回去。
正好索菲亚会开车,方言就让她开自己的车回去。
其他人就留在这。
给人送下楼看着车开走,老胡就去门卫室打电话去了。
黄秘书对着 “真不去休息?”
“不了。”
见到方言也不去休息,这边黄秘书干脆说道: “那我也跟着守着吧。”
他今天就是过来盯着的,李副部长是给了任务的,事儿不办好这就不行。
方言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道: “您就别客气,这里有我就行了。”
黄秘书却摆了摆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方主任,不是客气,李副部长特意交代过,务必保证万无一失。”
“您专心盯着病情就行,外围的事、调配人手、传消息这些,我留下更合适。”
他指了指门外:“待会我再叫两个人,夜里要什么热乎的、需要熬药,随时能弄。
您安心盯着病人,这些杂事我来理顺。”
方言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知道这不是客套。
黄秘书是体制内的老人,做事讲究周全,自己再叫他走,那就是让他难做了。
方言笑了笑: “那倒是我客气了,有黄秘书在,确实省不少心。”
黄秘书也笑了,说道: “我就在外面,不打扰你们。
有任何需要,喊一声就行。”
一旁老张看在眼里,心里越发踏实。
方大夫主持大局,还有神秘的海灯大师镇场,连黄秘书都亲自守着,这阵仗,比在医院里还让人安心。
没过多久老胡也回来了,嘴里念叨着: “电话已经打了,还是老地方定的餐,专门给大师他们三个定了斋菜,我们其他吃别的。”
方言笑了,老胡属于是无肉不欢,虽然素菜也可以做的很好吃,但是老胡一顿要是吃不到肉,他心里跟猫爪挠似的。
这时候方言突然想到王慧媛要是醒过来,还得吃点东西啊,她这都饿了好几天了。
全程都是神志不清的状态,也就喝了点药,这要是不吃东西人也顶不住。
今天大概率是会醒过来的,方言想了想,于是对着老张问道: “张叔,您家里有小米吧?”
老张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有,有!
前阵子小莉她姥姥从乡下捎来的新小米,说是熬粥最养人,我这就去拿!”
说着就要起身,被方言按住。
“别急,”
方言道。
“知道什么是米油粥吗?”
方言问道。
“额…”
老张张张嘴,他知道米油粥这事儿,但是从来没有操作过。
“不是简单熬粥,得做米油粥。
王阿姨这几天耗损太厉害,脾胃虚得很,寻常食物受不住,米油最是温润,能慢慢托住元气。”
他仔细叮嘱: “抓两把小米,先用清水淘三遍,淘到水清亮为止,别搓,免得把米油搓掉了,然后用砂锅,添五碗山泉水…对了,刚才黄秘书带的山泉水还有吧?”
老张连连应道:“有,有剩的!”
“那就水开了再下米,”
方言继续说:“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的火,就那么咕嘟着,别盖盖子,让火气散散。
熬到米开花,汤面上浮起一层油皮,像奶皮似的,那就是米油。”
他想了想又补充: “得熬够一个时辰,中途别添水,火也不能大,不然米油出不来。
熬好后先别急着喝,晾到温凉,撇最上面那层油给王阿姨喝,底下的米渣先别给,她现在虚,消化不了太实的东西。”
老张恍然,点了点头,然后马上就回楼上去熬粥去了。
方言他们也跟着一起上楼去。
回到楼上,大家找地方坐下,这会儿房间里是张莉守着在。
看到老张熬米油粥,海灯大师说道: “方小友考虑得周到。
米油为五谷之精,性甘平,能补而不滞,确实是此刻最宜。”
厨房里没多久就传来砂锅咕嘟咕嘟的轻响,窗外的天色也渐渐的暗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传来了敲门声。
老胡从椅子上一下站了起来,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嚯,这饭店效率真高啊!”
敲门的是黄秘书,跟在他后面的人却不是燕京饭店送餐的人,而是廖主任的秘书高寒。
方言这才想起来,昨天给老首长看了病,廖主任给方言打电话的时候说过,他手里有不少人给他送的补品,吃不完要让高寒给送四合院去。
(见1215章) 今天自己也就午饭时间在家里,其他时候都不在。
“方大夫,没打扰您吧?”
高寒进门时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屋里的安静。
“没有没有,高秘书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方言摇头说道。
高寒说道: “廖主任特意吩咐的,他那儿堆了好些人送的补品,他也吃不完,让我给您送四合院去。
我下午去了趟您家里,您当时不在,我就把东西送过去,听到您在这边忙着,我就过来看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方言连忙摆手,一边让他进屋,一边说道: “多谢高秘书惦记,这儿有黄秘书帮忙,都安排妥当了。”
“廖主任也太客气了,让他破费了。”
高寒笑着说道: “您可别和廖主任客气,他说了昨天那些老首长们看了病,一个个都夸您呢,让我挑的都是一些干货,到时候您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高寒又扫了眼屋里的情形,见海灯大师正闭目捻珠,张莉守在床边轻声说着什么,他压低声对着 “刚才上来的时候,我都听黄秘书说了,这边情况保密,有什么需要随时知会一声,廖主任那边我待会儿回去汇报一下。”
方言知道高寒过来是干啥了,他也是来打探情报的,万一这边治病没有治好,他马上就要采取措施,中侨办在这块儿比卫生部都还紧张。
卫生部可以没有方言,但是中侨办可不能没有他。
现在中侨办的业务能够推广的这么好,那也基本上是看在方言的医术上。
要是闹出他治不好病人,这事儿可就严重了。
“高秘书放心,”
方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笃定,“王阿姨的危象已经过去了。”
他指了指里屋的方向,“刚才海灯大师用祝由术顺了气,九窍引冰法的药力也在走,现在脉搏稳了,呼吸也匀了,刚才还咳出了瘀痰,这都是好转的迹象。”
高寒的眉头明显舒展了些,却还是追问:“那…后续不会再有反复?”
“不敢说百分百,但把握很大。”
方言笑了笑,语气里透着沉稳: “她现在就像久旱的田刚浇了水,虽然还蔫着,但根没坏。
老张同志正熬着米油粥,等下就能喂她喝点,先把脾胃托起来。
后续用黄芪汤慢慢养,再配上后续的药调理,循序渐进,问题不大。”
高寒这才彻底松了口气,抬手抹了把额角:“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来的路上我还真是怕出什么岔子…”
他没说下去,但大家都明白,中侨办的许多事务,确实绕不开方言这手医术的支撑。
一旁的黄秘书说道: “刚才我就说了嘛,这里有我看着,你放心就好,刚才我看王同志的气色,可比下午好多了。”
两个人也是熟人了。
高寒也笑了,揉了揉眉心: “不是不放心方大夫,是廖主任那边…,我们就怕有丁点闪失。
毕竟这事儿牵连不少,真要是出了问题,都担待不起。”
他看了眼腕表,“既然这边稳妥了,我就不多待了,得赶紧回去给廖主任回话,让他也能睡个踏实觉。”
黄秘书点头:“去吧,路上小心点。
回头有新情况,我再跟你通个气。”
方言对着他说道: “那我就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