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小林制药递橄榄枝,联手破津村垄断?(1/2)
方言定了定神,他知道小林制药是日本著名制药企业,主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日用品、食品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886年,创始人小林忠兵卫在名古屋设立了百货化妆品店“合名会社小林盛大堂”
,小林制药的历史由此开启。
1940年,小林大药房的制药部独立成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1970年小林制药与布洛克医药公司建立业务合作,担当日本总经销商。
1976年双方以各占50的出资比例成立了合营公司小林布洛克,生产和销售保丽净假牙清洁片、保丽净假牙稳固剂和舒适达防过敏牙膏等独特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
今年小林布洛克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仅保丽净假牙清洁片的销售额在解除合营关系前一年就有约70亿日元,加上其他产品,小林布洛克销售总额约达100亿日元,这对小林制药整体规模增长贡献较大。
这些都是老胡在日本的美国职业经理人做的市场调查提供的资料。
根据方言的记忆,小林一雅这个四代目,也是他将小林制药株式会社从家族型的渠道批发商转型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上市企业,这才做大的。
可以说这是个很厉害的家伙。
不过他们还是不能和津村比的,在1978年日本国内汉方药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00亿日元,而当时津村制药在日本汉方药市场一家独大,加上国际上的销量,小林制药根本比不了。
“方言先生?”
见到方言没反应,小林一雅还以为是自己的中文不够地道,对着方言再次说道: “方言先生,我久闻您对《伤寒论》的研究独树一帜,这是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唐本伤寒论》复刻本,这次特意带来,还请您笑纳!”
“哦,谢谢小林先生。”
方言回过神来,对着小林一雅说道。
方言接过锦盒,摸到盒面冰凉的绣纹,心里那点疑虑还没散去。
小林一雅这名字,在老胡给的日本药企资料里出现过不止一次,那个把家族批发生意做成现代化制药企业的第四代社长,怎么会以“古方考证”
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代表团里?
他掀开锦盒一角,里面果然是泛黄的复刻本,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看着倒像是真迹复刻。
但这反而让他更犯嘀咕: 小林制药主营日用品和西药制剂,怎么突然掺和起汉方药文献了?
“小林先生对《伤寒论》也有研究?”
方言合上锦盒,语气随意地问道,目光却落在对方西装袖口的徽章上,那徽章是个简化的“林”
字,和资料里小林制药的早期标识隐隐有些相似。
小林一雅笑了笑,推了推眼镜: “谈不上研究,只是家族长辈留下些旧书,偶尔翻看罢了。
听说方先生在香江的报纸上,提到过汉方药与中药的源流之别?”
这是点自己,他知道香江的报纸上背后是谁。
这话看似在聊学术,却精准点出了方言之前与津村的交锋。
方言心里一动,故意往生意上引: “源流之外,标准更重要。
比如贵国的日用品,像保丽净之类,在标准制定上就很有一套,不知道小林先生有没有研究过?”
他特意加重了“保丽净”
三个字,这是小林布洛克公司的核心产品,按理说,若只是普通研究者,未必会对这款假牙清洁剂有印象。
果然,小林一雅的笑容更盛了,随即点头问道:“方先生对日化产品也有兴趣?
保丽净确实是不错的产品,由我们集团旗下的合营公司生产。”
“集团旗下?”
方言这下懂了,这家伙就是小林制药的大老板。
他故作惊讶: “原来小林先生不只是研究文献,还打理着实业?”
这话问得直接,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
大家发现这送礼的家伙,好像也挺有来头的。
小林一雅说道: “不瞒方先生,小林制药确实是家族产业。
这次随团前来,一是想向诸位请教古方学问,二也是想看看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潜力…毕竟,医药不分家嘛。”
最后一句话彻底揭开了谜底。
方言心里了然,难怪这家伙会出现在代表团里,原来是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想刺探中药产业化的底细。
他掂了掂手里的锦盒,笑道: “原来如此,那小林先生这次是打算怎么看看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小林一雅脸上笑容依旧客气: “我相信我的诚意可以让我看到我需要的。”
“哦?”
方言听着小林一雅这话倒是来了兴趣,什么诚意?
目前来看,方言感觉对方应该没啥“诚意”
能够打动自己。
旁边的赵锡武看出两人话里有话,知道这会儿不是聊这些时候,及时打岔: “外面太阳大,咱们先进去谈吧。”
往里走时,方言瞥见小林一雅悄悄对随行的田中使了个眼色,那眼神里的精明,哪是什么研究者,分明是商人的审视。
他心里有了数。
这哪里是什么古方研究者,分明是小林制药的掌舵人亲自来探路了。
看来,盯上中药这块蛋糕的不光有津村,还有小林这种跨界巨头。
方言心想,今天这趟,倒是比预想的有意思多了。
在赵锡武院长的安排下,众人移步至研究院会客室。
接下来,众人开始展开了熟悉的场面话,拍照的环节。
气氛一时间很是官方。
但是实质上啥也没说。
等到两个多小时会面结束,众人又来到了研究院的食堂包间里面。
午饭就在这里吃,桌子上是今天特意请过来的国宴大厨做的。
这时候小林一雅才对方言微笑开口: “方先生,贵国近来在中医药现代化上的成果令人惊叹。
尤其你们在国际市场上,那真是改变了市场格局啊!
津村制药被你们打的节节败退…哈哈哈…我都听说了。”
方言挑眉,还有其他人都看向小林一雅。
小林一雅他刻意停顿,观察方言的反应。
接着又说道: “恕我直言,津村垄断日本汉方药市场近七成份额,其定价权甚至凌驾于药效之上。
这种局面,实在不利于学术进步。”
方言一怔,啥意思?
这是要给津村制药上眼药?
“小林先生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说!”
方言对着小林一雅说道。
“是这样的…”
小林一雅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仿佛在品味茶香,也像是在斟酌措辞。
食堂包间里虽然饭菜飘香,但气氛却骤然带上了一丝微妙。
最后小林一雅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主位上的几位中方代表,最后落在方言身上,微笑着说: “方先生既然问起,我就直说了…鄙人及小林制药,绝非如某些守旧垄断者那样,固步自封,视市场份额为禁脔。”
“我们始终认为,唯有健康良性的竞争,才能真正推动医药科学的进步,最终惠及患者。”
方言眯了眯眼睛,这话倒是有点超过他的预料了。
这是已经明确在说津村制药的商业模式他看不惯,啥意思?
方言有些莫名其妙。
不光是他莫名其妙,周围其他人同样也是莫名其妙。
就连王玉川教授也一样。
他看向那几个相熟的京都大学的人,这些人都保持微笑,像是对小林说的这些混不在意似的。
这时候小林一雅继续说道: “贵国在中药现代化,尤其是在复方制剂技术、标准化质控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
“特别是贵方在欧美市场打破了旧有的格局,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药的价值与潜力…这让敝社深受启发。”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试探性的热切: “反观日本汉方药市场,虽有一定历史,却被极少数企业把持定价权和通路,价格虚高不下,导致许多优质的汉方制剂无法普及。
这种环境,实则扼杀了创新活力。”
“敝社虽以日用品和西药起家,但对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确切疗效的中药制剂,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期待。”
方言定了定神,对着小林一雅说道: “阁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