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商策激扬百草志,宴席论道见真章(2/3)
萧承志摆摆手: “哎呀,忙习惯了,闲不下来。”
“我在家里闲着一天天的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邓南星也说道: “没错,现在我和周围同龄人也玩不到一块儿,我都考研究生了,他们还在想着今天看什么电影明天去勾搭人家姑娘。”
方言一听这事儿,说道: “考完研的福都没享够吧?”
他揶揄道,“前阵子是谁累得嗷嗷叫唤的?”
萧承志说道: “方哥,忙惯了,真闲不下来!
以前天天门诊,分析课,猛一松下来浑身不自在。
看看外头这些老师傅,想想那些可能值金山银山的药方…”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感觉浑身有劲儿没处使。”
南星也跟着说:“没错,方哥。
我现在成天琢磨针法药理的,就想着专业精进了,必须找点正事儿做啊!”
“而且咱们也是技术入股,不能光等着拿钱不是?”
方言理解地点点头,顺手拿起刚切好的冬瓜放进旁边汤锅里: “嗯,懂了。
这就像刚爬完一座高山,脚底下没了那股劲儿撑着,反而不习惯。”
他盖上砂锅盖,转身正色道:“那这样,这几天先好好歇歇,等所里那批专家和赵老他们的资料到位了,少不了抓你们来做义务劳动力!
整理古籍、筛选药方、做初筛实验记录,到时候活儿多的是,就怕你们嫌枯燥。”
“不枯燥!”
“肯定不枯燥!”
萧承志和邓南星几乎是异口同声,脸上充满了期待,手上的动作也更麻利起来。
晚饭时间,方言家里直接摆了两个大圆桌。
方言家里自己人一桌,广州中医医药大学的人一桌,方言陪客和老胡和客人坐在一起。
今天的饭菜让邓铁涛他们有些惊讶,居然大部分都是粤菜,而且看做法和成品,那都是相当的地道,简直就像是方言去粤菜馆里端过来似的。
最显眼的长碟里,卧着一条海鲈。
只用薄薄姜片和葱段铺陈其身,简简单单的清蒸手法,最大程度锁住了鱼肉的汁水。
洁白的鱼肉瓣瓣分明,筷子轻轻一夹便离骨,蘸上旁边小碟里方言特调的、微带豉香却不掩本味的蒸鱼豉油,入口是海洋的纯净甘甜和鱼肉本身的细嫩爽滑。
这正是粤菜“清淡而鲜”
的精髓。
旁边的瓷盘上,是迭得整整齐齐的鸡块。
选的是嫩滑的小母鸡,色泽金黄油亮,皮与肉之间凝着一层透明的“水晶冻”
,一看就知火候精准。
骨头处还带着恰到好处的、象征“断生”
的嫣红血丝。
这地道做法让老广东们一看就倍感亲切。
配的是姜葱蓉和沙姜豉油两款经典蘸碟。
一口下去,皮爽肉滑,鸡味十足,原汁原味的魅力瞬间征服了在场所有岭南人的味蕾记忆。
方言刚刚放下的冬瓜盅最为吸引人眼球。
挑选了一个大小适中的冬瓜,上半部被精细地雕刻成盖碗状。
揭开盖子,一股裹挟着冬瓜清香、海鲜甜味和火腿醇香的蒸汽喷薄而出。
盅内汤色清亮微白,内容极其丰富,切成小块的鲜嫩冬瓜芯、弹牙的去壳虾仁、细腻的鸡胸肉粒、松软如絮的干贝丝、以及木耳,虽然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广州的那么丰盛,但是所有食材的本味在隔水慢炖中完美交融,成就了这一盅集清淡、清甜、清润于一体的经典靓汤。
喝上一口,汤水清而不寡,鲜而不腻,一勺入口,温润入喉,最是滋养脾胃,尤合赵思兢和老邓头这样的长者。
此外还有最不能少的一道生菜。
碧绿油亮的生菜叶片整齐码放,颜色翠绿得如同刚摘下来,只在表面淋了一层薄薄的、明亮透红的蚝油芡汁。
火候拿捏得妙极,生菜断生即起,根茎依然清脆爽口,叶片则吸足了调料的鲜美醇厚,是解腻清口的绝佳之物。
另外还有其他北方食材做的清淡菜品,虽然叫不上名字,但是味道也是相当合众人的胃口。
大家吃起来了一时间都忘记说话了。
等到吃了好了一会儿,邓铁涛才想起对方言夸奖道: “方大夫这手艺真是不得了,做的像是大饭店大厨一样,以前我听承志说过,现在第一次吃,这才明白他说的还真是不错。”
方言笑着说道: “您夸奖了,我这个人除了中医,就喜欢研究做菜,自己做的多了,这些渐渐的就做好了。”
听到方言这么说,众人恍然大悟。
邓铁涛对着赵思兢说道: “赵老这习惯倒是和你一样啊?”
赵思兢说道: “我那是喜欢研究药膳, 而且这些年,哪有方大夫这个条件啊,他这些食材我一吃就知道都是顶尖的。”
听到赵思兢的话,沈怀民问道: “这些食材怎么判断是不是顶尖的?
难道和中药材也讲究道地?”
赵思兢听到沈怀民的问题,放下筷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暗自感慨这茶水也是好东西,旋即他接过话茬说道: “道地?
当然要讲!”
“不光药材讲究水土、时令,这食材也一样!”
他特意瞥了方言一眼,方言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算是默认。
老爷子指向白切鸡盘里那层晶莹的“水晶冻”
: “这道地的小母鸡,得是吃谷米、喝露水长大,笼子圈养的可养不出这层漂亮的冻!
而且火候拿捏太要命,滚水里‘三提三浸’,鸡皮绷紧锁住汁水,骨头里得留那丝‘血线’,差一丝肉就老,多一分又不够熟…你们尝这鸡皮,是不是脆弹得像雨后春笋皮?
肉嫩得跟新剥莲子似的?
非道地跑地童子鸡,非老师傅的手艺,绝难做到!”
然后,他的目光落回自己刚喝过的冬瓜盅上,眼神像在审视一株珍贵的药材: “方大夫这冬瓜盅的妙处,旁人喝个清鲜,老头子尝的是‘根骨’!
这主料的冬瓜芯,得是三伏天正午前、顶着露水摘下的七成熟本地冬瓜,瓤子才嫩得入口即化。
干贝丝是辽东淡干的金钩贝,不用硫磺熏的天然货,嚼起来才有股子回甘的海味,还能这般紧实弹牙…”
“这‘顶尖’二字,跟认草药是一个理!
得懂它的秉性,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法子养出来、烹出来才算得上品。
差一丝水土,短一分火候,少一刻新鲜,那味道、那口感和滋养人的‘精气神’就不对了!”
赵思兢说完,看向方言,感慨道: “方大夫不光厨艺好,这识货的本事,挑食材的眼光,也得是顶尖的行家才行!
老头子行走山野一辈子,最信‘真材实料出真味’。”
方言摆摆手,自己这些材料都是之前老胡为了照顾黄慧婕,让燕京饭店送过来的,黄慧婕住在方言家里这段时间,方家的食材基本都是他们在让燕京饭店供应,讲究的就是一个顶尖。
要让方言来弄,菜市场可买不到这些顶尖货。
“都是老胡想办法弄到的,我可没那个本事。”
方言把功劳推给了老胡。
听到方言的话,老胡说道: “这些食材好是好,但是也得专业的人才能做出好菜,就像是咱们有了道地药材,也需要能够大家配伍出来,才能变成治病的药,赚外汇的产品。”
“没错,没错!”
众人纷纷点头。
老胡今天也是三句话不离赚钱,大家还就吃这套。
方言这次在场,也没闲着,对着众人说道: “老胡说的好,顶尖食材配顶尖手艺,才能做出这桌地道粤菜;顶尖中医智慧配上咱们的转化能力和国际通路,那就能开创一个真正让中医名扬四海、让咱们大家伙儿都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
来,我以茶代酒,敬各位‘真材实料’的国宝专家,敬咱们这个拧成一股绳、一起赚外汇、开大船、奔金山的光明前程!”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热烈。
等到吃完饭过后,方言就安排人去秘方研究所。
这段时间都是三班两倒,二十四小时的生产,所以全天研究所生产线都是有人的,只有地下的研究实验室这会儿已经关闭了。
晚上七点,方言和老胡,还有索菲亚开车把人送到了华夏中医研究院外边,众人下车后,方言带领他们朝着里面走去。
这次还让小姨子跟在一起,把照相机拿着,到时候给大家都拍个照。
门口的门卫见到方言带着一群人,做个登记后,就让大家一起进去了。
这会儿已经是下班时间了,大部分研究大楼的都已经熄灯。
门口能看到亮灯的建筑物只有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言带着众人往里面走去,这时候里面冷冷清清的,偶尔能看到一些研究员匆匆走过,看到方言和一众人后,会简单的打个招呼,叫一声“方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