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71章 召集人手蓄力南疆,回流专家(2/3)

哪位?”

“找方主任?

三哥!

电话!”

小老弟捂着话筒冲方言喊道。

方言心念一动,对老胡使了个眼色,快步到了隔壁书房,接过电话: “喂?

哪位?

我是方言。”

电话那头传来孙司长那标志性、带着一丝刻板严谨的官腔,即使是隔着听筒,也能想象出他此刻可能紧皱的眉头: “方主任啊,我是孙联。”

方言回应道: “哟,孙司长您早!”

对方没有回应问好,冷冰冰的说道: “通知你一下,关于西北地区推荐人选的事儿,已经处理完毕了。

文件马上发走,两个名额,一个来自省中研所,另一个是西安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研究员。

具体名单和资料,后续会抄送到你单位和研究所。”

方言也没热脸贴冷屁股,立刻回应,语气换成平稳而正式: “好的,感谢孙司长费心协调!

收到名单后我会第一时间安排研究所跟进人员接收和安置手续,保证符合文件要求。”

他没问人选细节,既然孙司长说是“资深研究员”

,那至少明面上的资历不会差。

至于本事如何,还得等人到了再看。

孙司长那边似乎对这个公事公办的态度还算满意,接着补充道: “嗯,不过还是要提醒你方主任,地方单位现在编制普遍紧张,抽调核心骨干阻力确实很大。

后续补偿金落实,千万不能含糊,更不能拖欠!

必须严格按前天责任书里约定的条款执行!

你签了字,我可是担着责任的。”

最后那句加重了语气,提醒方言自己签的“卖身契”



方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这是给自己上压力呢,他说道: “孙司长您放心,研究所的账目往来一向清晰,这笔款项我一定盯紧,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到位,不会给部里和地方单位添麻烦。”

对方既然是要公事公办的态度,方言正好也乐得轻松。

“那就好。

文件就这样了。”

孙司长似乎没有多余寒暄的意思,说完正事就准备挂电话。

“明白,辛苦您了孙司长。”

方言应道。

电话刚挂断,一直竖着耳朵听的老胡已经走了过来: “咋样?

名单真给了?”

“嗯,给了。”

方言简短地回答,脸上的表情没什么波澜,“两个,一个省中研所的,一个西安某附属医院的。

具体是谁,等文件。”

老胡啧了一声,带着点玩味和不放心: “孙司长亲自圈的人…希望不是那种只会论资排辈,实际本事都还给师爷的老资格吧?”

“现在说也没用,”

方言倒是看得开,跟着走回到正厅桌边坐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看向老胡, “倒是夏总编那边那份‘倒霉蛋大合集’,更让我上心。

那才是咱们的‘后备力量库’。”

听到方言的话,老胡愣了一下。

然后才反应过来,说的是原来京城本地等着回流的专家。

老胡眼睛一亮: “对!

那些人可都是憋着一股子劲想证明自己的真人才!

只要品性没问题,本事绝对硬。

给廖主任打个电话问问,看什么时候能定下来,到时候赶紧先联系着。”

“万一孙司长这边给的人不好使,或者不够用,我们手上还有备选,无缝衔接!

不能让项目进度被几个不合格的人拖慢。”

方言点头,这正是他想的: “没错。

吃完饭我就联系廖主任。

另外还得让夏总编他先把情况给那些人透个风,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有多大回来的意愿。

等我们的名单和缺口都清晰了,廖主任那边协调调动起来也更方便。”

“兵贵神速!”

老胡敲了下桌子,脸上露出商人特有的果断: “你待会儿吃了饭就给廖主任打电话,消息确认后,我马上派人去趟出版社,看看夏总编在不在,或者直接约他下午再碰个头!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

他说着就站起身,看样子是真准备立刻行动。

方言迅速吃完饭,漱了口便起身走向书房,接着熟练地拨通了廖主任办公室的号码。

电话被接起,是廖主任秘书。

“我是方言,麻烦请廖主任听电话。”

方言语气平和地说道。

“好的方主任,稍等。”

对方很客气。

片刻后,廖主任那辨识度很高的口音响起:“方言这么早?”

“孙联那边有结果了?”

“是,廖主任什么都瞒不住您啊!”

方言立刻切入主题:“孙司长刚给我来了电话,西北地区的两个人选定了,一个是省中研所的,一个是西安某医院附属的研究员。

文件今天应该就下发。”

“哦?

速度倒是不慢。”

廖主任的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方言听到他叮叮叮当杯子声,应该是在用勺子搅动什么,他顿了顿接着问道: “…只定了两个?

而且都是研究所和医院附属单位的?”

“对,他电话里是这么说的。”

方言把孙司长提到的单位复述了一遍。

“哼,”

廖主任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带着一丝了然和轻微的不满: “他倒是会‘避重就轻’!

这两个地方,一个是省直属研究所,调动起来他部里阻力最小,跟地方基层基本不牵扯;另一个是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岗位,严格说也不算地方卫生体系的‘心头肉’。

跟他强调的‘地方情绪反弹大’完全是两码事。

真正的基层县市、地区级中医院里的骨干尖子,他是一个没往外报啊!”

方言微微一怔,听到廖主任喝了一口东西,然后对着他说道: “这份名单,省事是最大特点,实用性和覆盖面么,呵呵。”

方言听明白了廖主任的潜台词: 孙司长还是打了折扣,选了阻力最小、最方便操作,但很可能不是最基层最需要那份“补偿”

、也不一定是方言最需要接触基层特定资源的人才类型。

这份名单,是孙司长完成“任务”

的产物,而不是真正考虑项目需求的结果。

“我明白了,”

方言理解地应了一声,这可太正常了。

他要是不这么做,方言才感觉不正常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