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41(1/2)

上一辈子的杜萱瑾因为身体原因,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专业自由职业者,也就是俗称的soho一族。

不过,同样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杜萱瑾兴趣广泛,私底下接的活也略显繁冗庞杂。

企划和文案虽然不是她最拿手的,但也没少替小企业小公司接类似的活。

俗话说的好,一通百通,上一辈子的杜萱瑾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过基金运转,但没吃过猪肉好歹见过猪跑,写一份详尽的基金运作规划书对芽儿来说并不算难。

虽然,重活一世,这活对芽儿来讲略微有些手生。

那天晚上,从几位老泰斗那里回来,芽儿所有的空闲时间全部都用在那份规划书上。

毕竟,年代不同,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都是芽儿要考虑的因素,略有瑕疵是难免的。

不过,芽儿这么用功,可是担心坏了家里的老爷子老太太们。

那天晚上,几位老神仙莫不是批评宝贝孙女了?

要不然,这几天咋闷声不吭的用功?

看看写写画画时,小脸板着,杜爷爷他们不敢出声问!

[ 要知道,搁在以前,因为芽儿注重养生,不管功课多紧张,只要在家,每天吃过晚饭,都会陪老爷子老太太遛弯,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想逮翟耀辉问问吧,那天是他陪着芽儿去的,结果,这小子伤腿还没完全好利索呢,又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就是回家了,大多也都是跟芽儿俩人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嘀咕一些啥!

杜爷爷他们伤感了,杜爷爷他们吃醋了,可是,他们也只能自个把自个泡进醋缸里。

不认也得认,现在翟耀辉可是杜家板上钉钉的女婿,他们这些当长辈的还能硬要理取闹,不让小两口亲近不成?

再说了,据王三江和郭三海这俩腿脚灵活的耳报神通风报信,后院的那间小书房里,姐姐和准姐夫中间隔着大半张书桌呢。

据俩人踮着脚尖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人一直都在一本正经的写写画画。

岂不知,就俩半大小子在外悉悉索索那么大的动静,别说翟耀辉了,甚至都没逃过芽儿的法眼和法耳。

芽儿那份厚达几十页的修修改改后的草稿新鲜出炉时,已经是好几天之后的事情了,而那天正好是周末,饭桌上人最齐全的时候。

吃过晚饭,一家老少都惊喜的发现芽儿竟然没有一头钻进她那间小书房,杜爷爷他们忍了这几天已经是极限了,见芽儿难得神色轻松,才放缓语气,小心翼翼的问道,“芽儿,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说出来,咱们一家人合计合计!”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芽儿在家人眼中,就是个小天才,从来没见她这么为难过。

杜皓宇兄弟几个连连点头,在单位已经能独挑大梁的他们这两年工作上忙归忙,但是,谁也没忘了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妹妹。

翟学文这个当公公的,虽然平时威严惯了,可是,突然异常柔和的表情也告诉了芽儿,一切有他给撑腰呢。

结果,却换来翟爷爷一双白眼。

论人脉,论威望,谁还能比得过自己?

当然,尽管翟爷爷敢拍胸脯保说,自己这辈子都没以权谋私过。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芽儿也是这么想的,把自己刚才带过来的那份文件递给翟爷爷,看着家人,郑重道,“爷爷,你们也知道,这一个多月,我跟翟哥哥去看望他那些退伍战友,路上心里突然有一个想法。

我也跟翟哥哥商量过了,我们想专门设立一项用于帮助退伍军人再就业的基金,当然,这份基金有一小项还包括伤残军人的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

古朴宽敞的客厅里,一片鸦雀声,虽然都不大明白基金到底是什么,但芽儿的魄力还是震惊住了杜爷爷他们。

他们印象中聪明的,乖巧的,贴心的宝贝孙女几曾何时成长为了现在的模样,胸怀大志,心存善念。

杜爷爷他们老怀大慰的看着中间如珠如玉般散发着莹莹光泽的宝贝孙女,不管那什么鸡金不鸡金的,不管听着那话有多大,不管能不能帮的成,就为了芽儿这份善念,他们也得全力支持。

翟爷爷因为对军人两个字的感触最深,所以是最先回过神来的。

在芽儿面前向来是弥勒佛的翟爷爷,第一次把这个在自己跟前长大,被孙子抢回家的芽儿当成人看待,神色也前所未有的凝重,“芽儿,爷爷就问一句,为什么想帮助退伍军人?

为国为民流血流汗的退伍军人的安置和再就业,本来就应该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是国家和人民欠那些军人的!

只不过,咱们国家前些年经历了灾害,动乱,国家穷,底子薄,一时间法解决好这个问题!

可是,你图的是什么?

让那些退伍军人帮着你挣钱?

那鳏寡孤独的人你怎么不想着帮,为什么偏偏选中退伍军人?”

其实,不能怪翟爷爷语气这么严厉,退伍军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群体,这些年,退伍军人的安置一直都是部队的老大难,里面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同样也懂得其中深浅的翟学文也紧紧的盯着芽儿,这个话题太敏感,尤其是对翟家,因为翟家在军政两界的影响力不容小窥,这些年顺风顺水,显然成了最顶尖的红带子家族。

这么高调敏感的基金,一个处理不当肯定是一场轩然大波。

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同样的,三人猛于虎。

见宝贝孙女被翟老头逼问,杜爷爷心略有不快,自己孙女是什么样的人,翟老头难道还不明白?

不过,杜爷爷到底没吱声!

当官的考虑的多,这点杜爷爷懂。

杜皓宇兄弟几个人也懂,也眼巴巴的等着芽儿的答案。

[ 翟耀辉曾经考虑过翟爷爷的反应,甚至还打算过算计自己老爷子,可是,翟耀辉还是低估了老爷子的反应。

虽然心里知道老爷子不是针对芽儿,还是替媳妇心疼了,“芽儿,还是我”

芽儿冲翟耀辉摇了摇头,语气也同样郑重的回答,“爷爷,我为什么要帮助退伍军人?

第一条您就当我是因为爱屋及乌吧!”

芽儿当作没看见因为那爱屋及乌四个字而两眼放光的翟爷爷和翟耀辉,接着解释道,“二就是像爷爷您刚才说的那样,那些保家卫国的名英雄们的待遇并不公平,我想为他们尽一份力。

最后一条,则是因为退伍军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忠诚性。

这份基金用到他们的身上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而这份基金创造的价值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伤残军人,鳏寡孤独!”

“爷爷,您放心,基金所产生的利润我分文不取,全部投入基金的后续维持和运作上,让基金越发展越壮大!”

芽儿知道基金这两个字对翟爷爷来讲太深奥,尽量说的直白一些。

不过,芽儿自己都没察觉到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亮,如两颗黑珍珠熠熠生辉。

老派守旧的翟爷爷确实不懂基金不基金的,但是,这不妨碍他能听懂芽儿的话内音啊,刚才佯装出来的黑脸也唱不下去了,那张因为常年板着脸而少了好几道褶子的脸兴奋的就跟鸡冠子似的,通红通红的,不停以拳砸掌,要不是还想听芽儿说说,早就叫好了。

这不,等芽儿的解释刚告一段落,翟爷爷又抢走了话茬,精光熠熠的追问道,“芽儿,就冲你刚才那句爱屋及乌,爷爷那还有两万块的压箱底,是爷爷这些年的积攒下来的老本,明天爷爷就拿给你!

爷爷也是老革命了,还没你小丫头觉悟高,惭愧惭愧啊!”

翟爷爷神色突然没落起来,不过,他的话引起屋内众人的共鸣,一个个都擦拳磨掌,准备支援芽儿,不为别的,只为了芽儿的这份踌躇满志。

更何况,骨子里有些守旧的他们,都懂得一句话,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家人都知道芽儿有钱,这些年一进院子接一进院子的往家里买!

不过,是做大事的,芽儿那点零花钱投进去估计也只能打个水漂。

尤其是郭小海,最是财大气粗,尽管这几年的盈利大都重新投到扩大建设上了,可是,仨瓜俩枣的总能凑出来!

很明显,肚子里小算盘正啪啪响的一屋子人都没抓住重点,倒是在国外生活过几十年的杜季诚和杜仲义两位老爷子懂得基金的含义,一语中的,“芽儿,那你先期能投入多少钱?

基金的运作和监督有考虑过吗?

救助对象的衡量标准,这些都有章程吗?

你有学医的天赋,可不能因小失大,这件事如果你想做,最好找人帮你!

你在幕后就行!”

两位老爷子一连串的问题,总算给翟爷爷他们降了降温,一时间芽儿又成了焦点。

“嗯,前期投入两百万!

以后,我每年在服装厂和家电场股份的百分之五十的纯利润将全部陆续投入!

至于详细的规划,二爷爷,小爷爷,这是我做的规划书。

关于基金的运作估计要交给专业……”

这一刻,芽儿是前所未有的踌躇满志,那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是芽儿前世今生第一次,芽儿因为胸有成竹,难得滔滔不绝,可众人自从听见两百万那三个字之后,各个目瞪口呆,脑子里全是两百万,芽儿后面的话算是白讲了。

客厅里,因为老老少少二三十口子人的抽气声而突然凉快不少,众人心中的小算盘打的更响了,两百万到底是多少啊?

翟爷爷想的是,以自己的资历前些年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两百块,一年才两千多块,而两百万,除非自己能活成千年的那啥,要不然…… 杜奶奶她们几个老太太则是以家里的家用当参照物。

别看杜家每天晚上的饭桌自上,动辄就是二三十口子的人,其实,有勤俭持家的老太太们严格把关,刨除在家里帮佣的王家夫妻俩的工资,一个月的家用怎么都不到三百块!

像米面油盐这些,芽儿估计有好几年没动用过空间了,基本上全都是杜皓宇他们兄弟几个人单位的福利。

菜,一亩多菜园子怎么吃都有剩,剩下的全被杜爷爷拿去睦邻友好了,鸡家里不断岔的养着,鱼小池塘里喂。

杜家的饭桌平时又不是整天肥鸡大鸭的,通常也就是两荤两素的四菜一汤的标准规格。

杜奶奶越算越算不过来,把耳朵凑过去,听自己那两位老姊妹一说,惊的直拍胸口,嘴里连连叫着我的乖,我的乖!

不过,其中要数郭小海表情最夸张。

哪怕有两家酒店,一家私房菜馆,一家服装厂,一家鞋帽厂,一个大车队,一家大规模的家电厂,身价加起来好歹也有个几千万的郭小海,手底下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的现金,已经算是实打实的小金人了!

郭小海怎么也没有想到把四合院当豌豆黄买的宝贝妹妹,一出手就是两百万!

郭小海对芽儿的腰包最清楚,满脸不可思议,伸着两根粗手指头,结结巴巴的追问道,“两,两百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