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21最(2/3)

这要是说出去,是多有面子的事儿啊。

到目前为止,公社的书记可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官了。

显然,这爷俩都还不知道,他们早就见过更大的官,早就跟更大的官一起吃过饭。

李清源和芽儿看着迷迷瞪瞪的爷俩,这一老一小不约而同决定,这个秘密还是再保守一段时间的好。

等杜爷爷两碗蜂蜜水下了肚,这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也想起刚才书记好像递给他一叠红包,说是县里和公社奖励自家几个孙子和外孙的。

杜爷爷从怀里掏出红包,这么一数,我的个乖乖,一人十张大团结,整整一百块啊。

杜爷爷再大的酒劲也被吓着了,好多钱呐。

等杜爷爷数完一遍又一遍,过足了瘾,才对一旁两眼放光的孙子和外孙说道,“你们放心,老子不会没收这些钱的。

喏,一人一百块,县里奖励五十块,公社奖励五十块。”

杜爷爷把红包挨个发给孙子,又朝同样眼热的杜爹和杜家二叔、杜家大姑、杜家小姑这些当家长的说道,“这些钱,你们也不准没收。

这孩子都长大了,马上就是大学生了,又出门在外,让他们也有点压腰钱。”

皓宇兄弟几个,头一次觉得自家爷爷(外公)是这么善解人意。

不过,虽然老爷子发了话,兄弟几个到底是不敢信任家长们一向的霸权作风。

哥几个当着大人的面,齐刷刷的把红包递给芽儿,“芽儿,这些钱你帮俺们存着。

俺们现在也用不着,等用的时候俺们再找你要。”

兄弟几个虽不信任霸权主义的家长,但绝对信任最是心软乖巧的妹妹。

把钱放在妹妹这里,爹娘他们肯定不会朝妹妹要。

[ 再说了,要是他们真的用到钱的话,说不定妹妹还会用她自己的零用钱贴补他们呢。

与其这些钱放在自己手里乱花,还不如交给妹妹保管。

往后他们随用随要,又不用他们操心,多方便。

其实,这兄弟几个,肚子里还是有那么几根弯弯肠子的。

芽儿被几个哥哥一贯的表象给蒙蔽了,看着哥哥们充满信任的表情,芽儿又心甘情愿的当起了几个哥哥的财政部长。

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办完了酒席,收拾好行囊,转眼间就到了兄弟几个入学的日子。

这次的离开,跟上次的依依惜别没有什么不同。

这天一大早,家里的爷爷奶奶们就对皓宇兄弟几个展开了紧急训话,杜爹他们这些当爹和当娘的压根插不上嘴。

“你们几个,上车后别乱跑。

芽儿身边你们也别离开人。

晚上睡觉惊醒一点。”

这是杜奶奶他们的慈母心,典型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一想到往后家里没有了这些皮猴子们闹腾,杜奶奶和王奶奶两个人眼圈都忍不住红了。

“你们出门别惹事,也别怕事。

要是真的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你们就去找翟家小子。

谁让他说他会罩着你们的。”

杜爷爷语气里充满不快。

看着宝贝小孙女这几天整天忙着给翟老头和翟家小子准备这个准备那个,杜爷爷又吃醋了。

所以,翟耀辉这次是被迁怒了。

“到了大学你们要认真读书,好好跟同学相处。

也别念成书呆子,多跟同学们交流和沟通。

同学情和战友情向来是最纯真的,你们要好好珍惜。”

不同于杜爷爷信奉和执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李清源一向实行说服教育,以德服人。

在家人的切切叮咛中,兄妹几个就这么踏上了旅途。

跟上次离别时的伤感情绪不同,芽儿这次被几个哥哥期待兴奋的情绪给熏染了,含笑跟唯一来送行并兼当驾驶员的杜爹道了别。

皓宇兄弟几个,一上火车,眼睛和手都不够用的。

摸摸这里,看看那里,眼神里的好奇掩都掩不住,原来这就是火车啊。

当汽笛声鸣起,火车又缓缓驶离车站并开始加速后,激动的小海看着外迅速后退的风景,一句话脱口而,“原来火车跑这么快啊,刚开始那么慢,俺还以为就跟拖拉机差不多呢。”

郭小海的这句话逗乐了芽儿,也逗乐对面坐着的一家四口。

郭小海向来是大大咧咧的性子,见状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补充道,“俺长这么大只做过牛车和马车,就骑过两次自行车,连拖拉机也没有坐过。

本来以为火车这么长,肯定是跑不快的。”

对面的中年人闻言开口说道,“其实,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还连自行车都没有骑过呢。

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高兴的三天两夜没合眼。

对了,听你们口音,像是本地人吧。”

“嗯,俺们都是青山县的,这次是要到京城念大学的。

大叔,你们呢?

俺看你们这又是拖家又是带口的,是回家探亲吗?”

小海熟络的跟中年人拉起家常来。

说到上大学时,虽再三压制,音调还是不由高了不少,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我们也跟你们一样,也是回京城上大学。

我姓韩,这是我爱人。”

中年人说到上大学时,跟小海一样,同样自豪的很。

“韩大哥,那你跟嫂子都是念哪个大学?

你们老家是京城的吗?

这两个小弟弟、小妹妹都多大了?”

郭小海叫人的时候,一个韩大叔又差点脱口而出。

这会,他终于体会到妹妹说过那个叫同学还是叫叔叔的问题了。

“我们两个一个念f大,一个念的。

这两个小的是双胞胎,今年都十岁了。”

“真巧了,韩大哥,俺这个哥哥也念f大,那个哥哥念。”

“真的啊,太巧了。

不过,你们几个不会都是一家的吧?

看着长得还有点像。”

“嘿嘿,韩大哥你还真猜对了,俺们可不就是一家的。

这是俺妹妹,今年十一岁。”

在小海自来熟的嘴皮子下,一家四口和一家九口很快就熟悉起来。

不过,确实像芽儿以前说过的那样,这称呼实在是有点乱套,小海他们称呼夫妻俩叫韩大哥、韩大嫂,芽儿称呼他们韩叔叔和刘阿姨。

这夫妻俩称呼小海他们几个小兄弟,称呼芽儿是小朋友。

那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动乱,耽搁了三代人的美好的学生时代。

所以,参加这次高考的考生,从三十多岁的知青,到十几岁的应届高中生,年龄差距很大。

可以更夸张的说,不少是父子、师生齐上阵,共挤高考这座“独木桥”



不过,虽然一行人彼此之间的称呼实在有点乱,但因一行人有着共同的理想,有着共同的目标,很快就聊的热火朝天。

三天两夜的旅途时光,就在一行人高谈阔论、畅所欲言中度过。

当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响起时,京城火车站站外,一位身着军大衣,身材高大面容冷峻青年,嘴角不由流露出一丝期待。

视线紧盯着出站口,一眨不眨。

很显然,是来接站的。

当熙熙攘攘的乘客依次出站后,猛然间看到那道熟悉的小身影,青年人嘴里的一句“芽儿”

还没有喊出口,就听见那道熟悉的甜软而又清脆的声音喊了一声“干爹”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