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重出江湖!(2/3)
“大哥,你要通知俺啥事?
是不是高考的事?
俺一大清早的就听见厂子里有人嘀咕,想着皓宇兄弟几个都在学校,消息要灵通一些,就过来问问。”
“对,就是这高考的事。
昨天晚上收音机里说了,”
杜爹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念道,“收音机里说这次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什么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什么的。
老三,李叔说了,你这样的属于工人农民,也能参加高考。”
听自家大哥一说完,激动的杜小叔,把手里提着的包子往桌子上一扔,起杜爹刚才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就往外走。
“大哥,你们先吃早饭,俺这就去厂子里办辞职手续。
拼上这两个月,俺也考个大学生出来。”
杜小叔很是一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虽然自己现在工资不低,可最近同样也没少受新来的厂长的侄子排挤。
自己得考个大学,给那个大字不识一个却整天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二世祖瞧瞧,让他知道什么是狗眼看人低。
“哎,你快去快回啊,早饭我们给你留着。”
所谓是长兄如父,杜爹对这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弟弟,态度要和蔼的多。
有了现成的早饭,依旧兴奋、激动的皓宇兄弟几个第一次没等妹妹一起,一人拿上两个大包子就往学校跑。
关于恢复高考的事,还是学校里的老师知道的详细,讲解的清楚。
送走了几个哥哥,芽儿才慢里斯条的熬小米粥,又用辣椒油拌了一小碟咸菜,加上小叔拿来的菜包子,跟老爹一起,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饭。
谁知道,饭后自家老爹突然来了兴致,非要去送自己上学不可,芽儿奈,只好跟杜爹约定就送到学校门口。
杜爹很有热情的先送闺女去上学,这才回家收拾被几个小子蹦塌了的大通铺。
没等杜爹收拾好,杜小叔就驮着自己的铺盖卷,拿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回来了。
多少人都眼红自己的岗位呢,自己刚一开口说辞职,新来的厂长立马给办理了手续,还给自己多开了半个月的工资。
自己又不偷不抢,这钱不拿白不拿,杜小叔收的心安理得。
从今天开始,自己又要靠老爹养了。
这一天,杜爹是吃过午饭才赶回清河湾的。
当然,杜小叔留了下来。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考试的事,还是离学校离老师近了才方便。
除去第一天恢复高考的消息给大家带来的躁动和兴奋外,很快大家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备考中。
从现在到高考,一共才两个月的时间,现在皓宇兄弟几个天天都是被芽儿押着去睡觉,压根不存在杜爹担心睡懒觉的问题。
芽儿这个后勤部长当的也十分合格,有老爹和小叔金钱上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自己有个作弊器,家里的生活水平更是蹭蹭蹭的直线上升。
连郭二栓和王志国他们,也开始在这里搭伙。
不过,这种紧张备考的日子没过两天,芽儿跟哥哥和小叔他们正要吃午饭的时候,杜爹、郭老大和村长王金贵,三个人一起来了。
“哟,伙食不错啊。
栓子,志国,你俩可得多感谢你们芽儿妹妹。
天天给你们这群牛犊子做饭,这活一点也不轻省。”
郭老大眼尖的看见了满满一盆子的红烧鲤鱼,口水差点流了出来。
郭二栓边往嘴里塞饭,边回答郭老大的问题:“爹,这话不用你说,俺们也保准忘不了芽儿妹妹的好。
对啦,爹你跟村长来有啥事?”
这大大小小的十一个考生,最近用脑过度,这会都拼命的往嘴里塞饭,谁也没想起来给三个长辈让让座,问问他们有没有吃过午饭。
[ 村长和郭老大,接过芽儿递过来的碗筷,大感欣慰。
这小丫头,贴心又能干,实在是不错。
杜爹也是一脸自豪,瞧瞧,这十一个大小伙子都被自家闺女照顾的妥妥当当。
乡下人一向不奉行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村长王金贵享受般的夹了一筷子的鱼肉,享受完之后才开口道:“咱们村不是还有前几年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的吗,这会听说能参加高考,都想碰碰运气。
瞎猫说不定还能碰上死耗子呢。
再说了,李老他们也同意了,最近这两个月先把村子里的小学停停,给他们补补课。”
村长又夹了一筷子的炖茄子,才继续开口:“这老师有了,可是没有课本。
反正你们整天的也凑在一起上学,我们就商量着让你们挪出两套课本来。
要是你们老师给你们发什么资料的话,也别忘记给他们捎回去一份。”
“这十年不遇的才能参加一次高考,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所以,这乡里乡亲的,能帮的咱们就帮帮啊。”
现在还在高中念书的,就他们三家的孩子。
来之前,村长也跟杜爹还有郭老大商量过了,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村长这才开了这个口。
不过,村长跟郭老大心里也自得的不行,想当初他们要送孩子念高中时,多少人说他们傻,这会都后悔了吧。
不过,看着眼前齐刷刷的一排全是杜家的孩子,村长他们又眼气了。
这老杜家祖坟要冒青烟了,他们叔侄九个这要是都能考上大学,这杜家以后可就啥都不用愁了。
杜爹当然知道村长他们的想法,不光村长他们这么看,这两天村子里的乡亲们也没少眼热自家。
这也是杜爷爷他们这么支持让皓宇兄弟几个挪两套课本出来的原因之一。
这乡里乡亲的,不管乡亲们有多淳朴,要是村子里就自家一下子出八、九个大学生,肯定有说酸话的。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支持,卖个好给乡亲们呢。
皓宇兄弟几个也不是傻瓜,他们人多,参考书也多,那就卖个好呗。
“没问题,包在俺们身上,一会俺们就挪两套出来,再多俺们就挪不出来了。
不过,俺这里有些参考书,俺们几个跟二栓他们都看过了,一会你们也带回去。”
身为老大的皓宇答应的很干脆。
达成目标的村长长松了一口气,这杜家人都是好样的,连孩子也都厚道的很。
看看自家吃的油光满面的大孙子,村长决定以后多往这里送些吃的过来。
郭老大跟村长的想法差不多,很是眼热杜家这一排未来的大学生,而且现在他也有点琢磨明白那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是什么意思了。
看看人家杜家交往的都是什么人,先是张同志,后来又是李大叔他们,他们都是文化人,高级知识分子呢。
也难怪杜大叔这么有魄力啊,这一排八个大小伙子,齐刷刷的都念高中,听说学费都是杜大叔掏的自己的老本呢。
还有这小丫头,别看年纪小,但看病的本事比自家儿子强多了。
果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自家也不错,老大是没赶上,这老二却赶上好时候了,村子里也有人眼热自己呢。
郭老大越想越美,手里的筷子也停不下来。
直到吃的差不多了,才发现自己抢了孩子们的食。
见儿子瞪自己,郭老大有点心虚,“别瞪啦,这不是人家芽儿做饭做的好吃,老子一时没忍住。
等晚几天,老子上山猎只野猪,给你们送半拉过来,让你们吃个够。”
同样吃的也不少的村长,也连忙帮着转移这群大小伙子的视线,“建设,我听你大哥说,你现在把厂子里的那份工给辞啦。
行啊,你小子魄力不小啊。”
“哎!
辞啦。
我也准备考个大学生当当。”
长期受张泽远和李清源老两口的影响,杜小叔现在的思想观念先进的很。
“你这小子,你就舍得一个月将近五十块钱的工资?
听说王强、张民他们可没这打算,都准备老老实实的在工厂里干呢。”
“那有啥舍不得的。
说不定将来,我一个月能挣一百块,挣两百块呢。
我也问过王强他们,他们家都有点舍不得这份工资。”
说到这事,杜小叔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