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杜小神医?(2/3)
杜皓宇见妹妹小脸累的红扑扑,心疼的不得了。
也不顾妹妹反对,直接就把芽儿抱到二弟背上。
杜皓轩掂了掂后背突然多出来的小妹妹,乐了,“芽儿,跟你同学说声,咱们家远,要先走一步喽。
一会要搂结实二哥的脖子,下面我们可要加速啦。”
等芽儿跟柳红丽道完别,杜皓轩背着妹妹一溜小跑。
以前他们回家的时候,速度比刚才快多了。
虽然是小跑,但芽儿趴在二哥宽厚的背上,不觉一丝颠簸。
既然哥哥们愿意背自己,芽儿也不客气。
反正哥哥们都壮实的跟牛犊子似的,扛一两百斤的大麻袋也轻松的很,自己这点体重对哥哥们来讲并不是什么负担。
柳红丽一脸羡慕嫉妒、恨的看着已经跑出老远的芽儿,再看看自己胖的圆滚滚和哥哥瘦的跟麻杆似的身材,哎,自己是不指望自家哥哥能背起自己来了,谁让哥哥把好吃的都让给自己吃了呢。
杜家兄弟四个,轮流背妹妹跑六、七里地的山路,大气都不带喘一个的。
马上要到村子的时候,芽儿眼尖的远远看见对面着三火四骑着自行车的杜爹。
芽儿赶紧扯着小嗓子喊上一声,正眼观六路注意路况的杜爹,被这一嗓子喊得差点骑到沟里去。
等停下自行车抬头一看,哎呦,自家大小子身上背着的那个不正是自家小闺女吗。
得,以后自己不用着三火四的忙着去接闺女了,让这几个臭小子背着不比做自行车舒服。
芽儿回到家,李清源老两口、杜爷爷他们如何高兴就不必细说。
光看杜爹一整天上蹿下跳压根找不到跟宝贝闺女说话的机会,就看今天杜家饭桌上异常丰盛的饭菜,就看芽儿从来没空着的饭碗,就能看的出来。
直到吃过晚饭,陪着两个老爷子下了几盘棋之后,芽儿才找到机会回屋打开翟奶奶和翟哥哥给自己邮寄的包裹。
两个小包裹依旧封闭的严严实实,看样子家人并没有打开。
其实芽儿一点不知道,自家的长辈在这方面绝对是走在时代前沿。
按照李爷爷的话讲,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女孩子更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杜爷爷他们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所以这两个小包裹,虽是跟大包裹一起邮寄过来的,但这上面明明确确写着芽儿的名字,尽管大家都有点好奇,但还是直接把包裹放到芽儿的小房间里。
尽管芽儿并不介意,但见家人如此开明,也不得不感慨一声。
这天晚上芽儿穿上翟奶奶给自己邮寄过来的一套套的衣服,给家人小小走秀一番。
一会恰腰,一会扭头,走着典型的猫步,把一家人逗的不行。
虽然早就知道自家芽儿长得漂亮,但这穿上新衣服一打扮,杜爷爷他们都觉得有点形容不出来。
而李清源老两口脑海里同时冒出一句,“芊芊作细步,精妙世双”
。
芽儿临时起意走了一个小型时装秀,彩衣娱亲一番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继续摆弄翟耀辉给她邮寄的东西来。
有子壳做成的模型,有款式可爱小头花,有已经泛黄的孤本真迹,也有崭新的文学著作,不过每一样都深得芽儿喜爱。
嗯,下次给翟哥哥也邮寄点好吃的。
芽儿娱亲完,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因为收到好多礼物,晚上睡得格外的香甜。
可杜爷爷他们就高兴的睡不踏实了。
这小孙女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淡雅脱俗,要是长大后岂不?
杜爷爷他们既高兴又忧心,戏本里经常讲什么祸国殃民、红颜薄命的,他们可得把芽儿保护好了。
在家里陪着爷爷奶奶们住了两天,芽儿又跟哥哥们一起回到学校,继续担任哥哥们的专用厨师。
隔三差五的给哥哥们做顿好吃的,顺便把小叔,二栓哥和志国哥他们也叫回来。
有时间就给翟爷爷、翟哥哥他们写写信,邮寄点山货过去。
芽儿的小日子过得挺美,经常收到小丫头的信和包裹的翟耀辉心情也很好。
芽儿的几个哥哥和郭二栓、王志国他们最近肚子都胖了一圈。
除了芽儿妹妹经常用自己的压岁钱买肉、买鱼给他们做好吃的外,连郭老大来看儿子和村长王金贵来看孙子的时候,也不忘给芽儿捎几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子,野山鸡什么的。
反正这些到最后,也会落到自家孩子肚子里。
[ 他们可是听自家的儿子(孙子)说了,杜家兄弟几个隔三差五的就叫他们过去改善生活。
眼见为实,见儿子(孙子)最近都胖了一圈,郭老大他们心里不由感激杜家为人实在、厚道。
啥也别说了,多往山里跑两趟,多摸几次小水沟,淘弄到好吃的赶紧给孩子们送去呗。
人一高兴,这日子过的就更快了,转眼间到了暑假。
皓宇兄弟几个补课的效果很好,期末考试成绩都不错。
虽然跟妹妹绝对的满分没法比,但比起同班同学来,他们兄弟几个可是高出一大截。
嘿,那几套参考书也看完了,正好又放暑假,脑子总算是可以歇歇了。
没等兄弟几个撒了欢似的玩上几天,这天他们就见妹妹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包裹。
当天下午,妹妹就捧着一摞的参考书进了他们的屋子。
“好了,哥哥们也玩了三天了。
我现在宣布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继续补课。”
芽儿一笑,整齐的小玉牙露出四颗。
自己可是跟翟哥哥说过的,只要书店一出新的参考书籍,全部帮自己邮寄过来。
她就不信了,在如此强度训练下,哥哥们将来还能考不上大学。
芽儿笑的很甜美,不过,看在皓宇兄弟眼里,总有一股阴森森的感觉,头皮发麻啊。
李清源、杜爷爷见小孙女逼着几个小子学习,大感欣慰。
李清源对政治形势的敏感和把握,远远超过一般人。
要不然,他们老两口也不会平安事的从那场革命中全身而退。
“行了,你们也别不乐意。
芽儿这是为你们好。
现在文*革结束了,同志又重新复出。
按照同志以前的执政方针,这高考早晚会恢复的。
你们现在多学点,说不定将来也有机会进大学校园呢。”
李清源的话还没有说完,皓宇兄弟俩已经是两眼放光。
这话妹妹虽然曾经说过,但远不比李爷爷说出来让他们信服。
“李爷爷,这高考还真的能恢复?
俺们将来也有机会念大学?”
皓宇、皓轩兄弟俩异口同声的问道。
其实不怪他们如此激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绝对是凤毛麟角。
“你们两个臭小子,老头子我只是说可能恢复,只是可能恢复。
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是你们什么都不会,即使将来恢复高考,你们一样念不了大学。”
“哎,李爷爷俺们都懂。
不管将来能不能考大学,多学点总没有坏处。”
皓宇很快镇定下来。
李爷爷和妹妹说的都对,机会永远留给又准备的人。
第二天皓轩骑着自家依旧崭新锃亮的自行车,去叫江海四兄弟去了。
不知道他是怎么忽悠的姑姑和姑父们,反正当天下午江海四兄弟就包袱款款的来清河湾了。
有李清源老两口在,兄弟几个也不担心没人帮他们解答难题。
相比起学校的老师,李爷爷他们讲解的更通俗易懂。
郭二栓和王志国他们晚上有时也来跟着补课,有时候就跟芽儿讨论一些医学上的问题。
现在他们再叫芽儿大师姐,可真的能叫出口来了。
虽然他们年纪比芽儿大不少,但在治病救人这方面懂的还真没有芽儿多。
现在皓宇兄弟几个是,白天跟着下地干活,晚上让李爷爷给他们补课,日子过得很充实。
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家里的生活水平没有他们在县城的时候高。
也不知道妹妹攒了多少的压岁钱,反正上半年他们肚子里没缺过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