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1/2)

可不管是单位谁明里暗里也都有打听过。

可全都不知道。

眼前这位王佥事来钱的大头是哪里!

所以单位里谁都不愿得罪他,再说了,人家也是中央下来的。

谁知道他有几个只加好友。

北平城还是BJ城那一会儿城头大王旗,也是换的勤快。

不仅来这里升的官,还屹立不倒,正可谓是能力超凡。

只是听他说的,这难道是他看出什么不对劲了吗?

先稳住他。

自己再回去和人商量一下,看看还有其他什么办法能让他入局的。

贺玉山说道:「王佥事,我这可做不了其他人的主,您看要不这样我晚点再回你消息,你看怎样?

」 王文武也不管眼前这个贺玉山,到底是打什么鬼主意?

以不变应万变。

王文武说道:「这是应当的。

贺主事你回去好好跟人说说。

这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你说不是吗?

」 能有什么办法,哪怕贺玉山心里恨不得王文武现在就把钱掏出来。

但面上只能客气的说道:「当然,要不是因为王佥事,我们怎么能想出一个这么好的办法!

」 「那我静候佳音了!

」 贺玉山此时正是脸上笑嘻嘻,心里卖麻批。

要不是动手,不一定打得过人家,贺玉山早就叫上人一起动手了。

贺玉山下了班后,走进了城西一条偏僻胡同里。

和胡同口守着的人打声招呼后。

贺玉山进到外边看上破旧不堪的四合院里。

外头看虽然是破旧不堪,但里头两进院子,那是相当的不错。

和里面做事的伙计打声招呼后,来到大堂。

大堂里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矮矮的胖老头坐在像个土豆一样。

在这大多数人都是瘦子的年代,能把自己吃出个胖子。

想来手上的功夫不浅。

此时正对着门口的阳光,把玩着手底的玉片。

瞧着这玉的款式成色,就是说是战国春秋时期的东西都有人信。

贺玉山乐呵呵的对矮矮的胖老头说道:「哟,老贾,你不是说你这里全是假货吗?

怎么瞧着你这手上这一件是个真的!

」 老贾把东西随手往桌子上一扔。

说道:「贺爷,您记着,我这里没一件是真的!

」 「哟,是吗?

让我瞧瞧!

」 说着贺玉山从桌上拿过古玉。

走到门口借着光瞧一瞧。

对老贾说道:「你还别说,你你瞅瞅这凋。

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你瞅瞅。

特别是这是土沁!

连土沁都有呀!

」 这土沁,说白了就是玉石上的黄斑。

这是白话,另外科学的说法是。

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墓葬环境的影响,玉器表面受到侵蚀,结构水发生逸失,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但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水分子逸失后的玉器表面,结构松散,分子间隙变大,出现「鸭蛋上的裂缝」,允许显色杂质进入。

要知道,在王文武现在的这个年代,这可是很难做出来的。

贺玉山好奇极了。

问道:「老贾,这土沁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 老贾面带得意的说道:「这不简单嘛!

把新玉石扔到酸液里。

泡它一个月,然后再捞出来。

用茶水和机油浸泡。

然后再把它放到火上去烤。

再适当的掺点颜色进去。

不但说能模彷出土沁,就连朱沙沁、铁沁都不在话下!

」 贺玉山听了也是值乐。

说道:「你们这帮孙子也真是能够瞎琢磨的。

琢磨半天也没见你们发财呀。

」 这贺玉山话还真没说错,这东西做出来才是第一步。

这东西要是想能顺利的蒙过去。

就得找像贺玉山这样有名有姓的,或者是找祖上曾经阔过的来演戏。

要不然两人怎么会勾搭在一起。

可贺玉山越看越不对。

心想着,那时自己走门路的时候,不就花了一千大 洋买了块玉璧吗。

指不定那东西,就是对面做出来的。

把东西往桌子上一扔,说道:「这可坏了。

」 「怎么了?

」 「想当年。

走人门路的时候,人家就喜欢这古玉。

我专门从玉贩手里买了块玉璧。

花了我一千大洋,现在想起来八成就是你做的!

」 毕竟那可是一千大洋。

贺玉山顿时觉得心气不顺。

老贾只是毫不在意的笑着说道:「哎哟,那我可就记不清了。

也兴许是我爸爸,或许是我爷爷做的!

都有可能。

」 好家伙,听这口气,整了半天,这造假还是一门祖传手艺。

那时贺玉山自己对这些东西也不是很懂,可那些上头都以为自己成了文化人了。

你还不能不送。

所以是没少被骗钱。

老贾说道:「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咱哥俩不是一块蒙别人的吗?

有钱人的大洋,不蒙白不蒙。

院里,墙脚下。

当年我爷爷埋下的玉龙双钩,这可是40多年的老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