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70章 那得是多大的官(1/2)

吴学进见林锦鸿这么好说话。

并沒有一般官员的架子。

遂放开了。

真真实实的说了些自己的想法。

关键的是他在说当初军民企业分开的时候。

观点是和林锦鸿一致的。

这让林锦鸿多少觉得有些意外。

也高看了吴学进一眼。

两人遂在办公大楼前的花坛里坐下。

谈起了国企改革这个沉重的话題。

虽然只有十五分钟左右。

而且这十五分钟大多是吴学进在讲。

林锦鸿当听众。

偶尔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來。

短短的十五分钟。

使得林锦鸿对吴学进的了解却更深入了一层。

吴学进是个人才。

这个毫无意外。

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日常经营方面下过一番苦功。

他也到过不少的地方。

结合实际。

显然不是一味的夸夸其谈。

如果说林锦鸿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解也还算可以的话。那么林锦鸿是建立在夸夸其谈之上的。因为他的好多一些理论都是从书本上攫取的。并沒经过实践的检验。就这个方面來说。跟吴学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林锦鸿最后谈起了国企民营这条国企改革的路子來。将什么是国企民营。大致介绍了一下。又将以前成功的案例稍稍解释了下。

吴学进听完后。

沉吟了声。

“林书记。

我觉得这个国企民营的想法很好。

当初那个案例的成功在于其案例的特殊性。

如果是沈氏集团注资。

别说是还算过得去的国企。

就是完全是烂摊子沒有一点基础。

也能在沈氏集团的注资和管理下盘活、发展、壮大。

因此这个案例可以忽略不计。

国企民营。

关键是在这个‘民’字。

其实这个‘民’字直接关系着国企改革能不能成功。

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有局限性也很正常。

面对国企改革。

其实应该注重的是各类企业的不同。

用句哲学的话语來说就是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

国企民营具体的优缺点。

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上來。

得回去好好思忖一番才能跟林书记探讨这个问題……”

林锦鸿点了下头。“你说的很好啊。恩。我看我们下次找个时间再详谈吧。”林锦鸿抬腕看了下时间。便起身拍了下衣服。准备先去机械厂内部看看。走出了几步。又回过头來。问吴学进。“对了。你在三厂做什么的。”

“采购部管理人员。”吴学进微微一愣。不知道林锦鸿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

林锦鸿哦了一声。

“如果调你來一厂。

你可愿意。”

他并沒说明调吴学进來一厂干什么。

这句话问得有些有头无尾的感觉。

让人摸不着头脑。

林锦鸿自然是想让吴学进來一厂当任厂长了。

不过他不会因为一番谈话就决定下來这个人选。

所以他才沒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他还要回去看看吴学进的相关资料。

而且唐商伊是准备主持这个一厂改革的。

自然要跟他一起沟通一下。

另者。

吴学进是不是也只是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还不知道呢。

综上各个原因。

也就不能轻易下了这个决定了。

吴学进思考了下。点了下头道。“林书记如果吩咐的话。我自然服从组织的调遣。”吴学进不是傻子。即使林锦鸿不说。他自然明白。林锦鸿准备调自己去一厂干什么。

林锦鸿笑了笑。带着赵铭相和安天两人进了机械厂办公大楼。说是办公大楼。其实也就是一间三层楼。里外到处都是斑驳处处。好像要告诉人们自己经历了无数风雨似的。一楼是空荡荡的。门大多关的严严实实。有一两扇门开着。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时身后响起脚步声。林锦鸿转头。见是吴学进气喘吁吁的赶过來。“老吴。还有什么事情吗。”

“林书记。刚听经过的几位职工说。今天召开管理层会议。此时。应该都在三楼的会议室开会吧。”吴学进平缓了口气。才向林锦鸿道。

林锦鸿苦笑一下。

怪不得进了这办公大楼。

沒遇到人。

空荡荡的像是荒废了似的。

林锦鸿辞别了吴学进。

向着三楼而去。

果然。

刚钻出三楼的楼梯口。

便听到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虽然会议室离着楼梯口。

隔了四五个办公室。

但还是能听到一阵阵的嘈杂声。

林锦鸿摇头。

这倒不像是开会。

更像是菜市场在买菜一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