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视察电子厂二(1/2)
林锦鸿和那个老人找了个角落。
铺了张报纸就坐下。
老人悠悠的吸了口烟。
缥缈的烟雾袅袅而上。
将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脸遮挡着。
睿智的双眼流露着无限的缅怀。
一个有故事的老人通常喜欢缅怀过去。
眼前这个老人也不例外。
老人姓张名庭桂。
他一报出自己的名字。
林锦鸿便明白了他是谁。
就是他张庭桂缔造了电子一厂的辉煌。
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出身工人家庭。
新康县电子一厂建厂时他才十六岁。
也是第一批招进厂的工人。
他刚进入工厂默默无闻。
甚至连操作机器都屡教不会。
只得当了门卫。
干点杂工。
张庭桂是个不服输的人。
白天干活。
晚上便开始自学。
拼命收集有关电子产品方面的书自学。
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图都不认识。
到后來能基本看懂电子线路板。
他终于被调离了门卫、杂工岗位。
进了车间当机器操作工人。
到此为止。
张庭桂并不满足。
他继续学习。
他要学会自己设计电子线路板。
还是白天干活。
晚上沒有加班的时候便自学。
他务实的态度被厂方领导看中。
在此期间。
从普通工人到小组组长再到车间主任。
简直可以说是青云直上。
饶是如此。
他都沒松懈过学习。
后來那场浩劫到來。他这个好学车间主任也莫名其妙的被批斗了。他再次回到了门卫的工作岗位。每天接受工人的检查。每天要进行思想汇报。他那些辛辛苦苦收集而來的书也全被沒收。张庭桂也曾意兴阑珊过。也曾想放弃过。只是每当他看到那一块块的电子线路板。他的信心便沒理由的上涨。斗志重新弥漫。他开始重新收集电子书。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用黑布蒙着门窗。就着煤油灯学习。饶是这样。也经常被抓到。被当做典型教材批斗。
就这样折腾了两三年。有一次。他被老厂长叫到办公室。那老厂长边疾声厉色的批评他。边从抽屉中拿出一本本的电子书示意他悄悄看。那些书正是张庭桂被沒收的书本。沒想到老厂长都帮他收着。张庭桂感动的无以复加。
老厂长每次一批评便是一个來小时。张庭桂每天都去老厂长的办公室接受一次“批评”。纸是包不住火的。终究两人的把戏被人知道了。那老厂长也惹火上身。被批斗的相当惨。一病不起撒手西去。老厂长临终前。张庭桂也在。老厂长拍着张庭桂的肩膀。示意他挑起电子厂这一重担。将电子厂带向辉煌。
那动乱的年代终于过去。
张庭桂也被平反。
重新当上了车间主任。
在他的建议下。
电子一厂开始转型。
抛弃电风扇、收音机等这些并沒什么优势的项目。
向元器件、集成电子线路板等精密仪器生产发展。
他的建议被当时的新康县县委、县政府等领导认可。
并提拔他为电子一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
且由县财政局拨款两百万支持电子一厂的转型。
准备将电子一厂打造成新康县龙头企业。
成为新康县的标志性品牌。
这样大力度的支持。
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使张庭桂激动不已。
经过张庭桂两年的努力。
县电子一厂终于转型成功。
在第一年的盈利就超过了未转型前那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几。
电子一厂由此开始走向辉煌。
在三年后达到了创办电子一厂以來的顶峰。
受到省市领导的多次嘉奖。
由此。
当时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高升。
为他们今后的政治生涯中涂下浓重的一笔。
新康县新一届领导班子。
有些好高骛远。
认为一个电子一厂沒有竞争性。
便又用行政手段。
强行将电子一厂分成一部分人力和物力。
成立了电子二厂。
又让电子一厂的党组成员通过扩大电子一厂规模的决议。
当时的党组书记张庭桂强行顶住压力。
沒有盲目扩建。
刚经历分厂。
资金周转已经有些困难。
如果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电子一厂恐怕就完了。
县委领导见张庭桂沒有服从组织安排。
便撤去了他党组书记的职务。
另派党组书记到电子一厂。
让张庭桂专心负责生产经营。
新上任的电子一厂党组书记很快的通过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