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韩皇帝的最后一哆嗦(2/3)
你们棒子这边有什么美食吗?”
金武志想了想:“美食的话,宫廷传出来的定食,算是比较好的。
再就是参鸡汤,年糕。
蟹饭……”
定食就好像小碗菜,甚至量比小碗菜还少。
甭管是肉食还是泡菜,都那么一丢丢,那筷子蘸两下,嗦喽嗦喽完事儿。
或许是韩国的宫廷,日子过的较为拮据吧。
赵传薪听着听着,忍不住打断说:“你们也没吃过啥好东西啊。”
“……”
金武志尴尬:“不像中原那般地大物博,物产不丰盛的弹丸之地只能如此。”
像金武志这样的,代表了此时韩国人的心里,不像后世那样没点逼数,觉得他们是宇宙的中心。
赵传薪忽然想到了一种食物,酸甜咸口的,刹那间便口舌泛津。
好久没吃了。
他问:“你们国家是不是有冷面?”
“这个么……”
金武志想了想:“我隐约记得,这是平襄那边的食物,有些上不得台面,穷人吃的。”
“上不得台面好啊,正好赵某就是普通家庭。
回头你给我买点,我要带走。”
心说不好吃是你们不会做。
以前他去过济州岛旅游,在当地要了一份冷面,赵传薪吃的当即拍了桌子: 什么几把玩意儿。
吃了几口剩下全扔了。
可见,发源地未必就一定是好的,正宗的也未必好吃。
但这个时代,除了韩国还没在别地方见过冷面。
金武志就有些懵逼。
正八经的好东西你不吃,非得要什么冷面。
还普通家庭,真是无力吐槽。
这一路上,倒是没什么波折。
此时的韩国百姓非常温顺,赵传薪的目光向来很有侵略性,他东看西看,火车上的人纷纷撇过头不跟他对视。
也不知道不敢,还是有别的讲究。
这反而让赵传薪觉得无趣,这趟旅程太枯燥了。
…… 汉城,德寿宫,浚明堂。
皇位上,坐着的是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李熙。
下首,是以大韩帝国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
次之,则是各个大臣。
此时,殿内气氛僵硬,剑拔弩张。
李完用是有名的韩奸,早年亲俄,后来亲美,日俄战争后又亲日。
去年,他便向伊藤博文谏言,说要废除李熙的皇位。
事情因各种原因,推到了今年。
利用亲日身份,李完用今年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人生真正意义走上了巅峰。
此时正是他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甚至不将李熙放在眼里。
他背着手,来回踱步,最后站定,目光灼灼的盯着李熙道:“皇上,你还是坚持不退位吗?”
李熙身子一颤。
以往都是委婉劝说,可今日,此獠竟然直言逼迫他退位。
李熙盛怒:“朕宁死决不退位!
卿等将朕欲卖与统监乎!”
李完用冷笑:“都到这个地步了,没想到,陛下还要恋栈那个皇位,还有什么意思?”
“哼!”
李熙气的胸膛起伏:“朕宁死,也不做这亡国之君!
劝你死了这份心思吧。”
“我的陛下啊。”
李完用脸上露出了悲天悯人的神色。
“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认清形势呢?
趁着伊藤博文统监,还没有亮出他的快刀之前,陛下识时务退位,或许还能保留富贵。
否则,呵呵……”
威胁之意甚浓。
议政参赞大臣李相卨怒道:“李完用,你枉为臣子,今日竟敢说出逼迫陛下退位的话,你这个卖国贼,不得好死!”
李完用斜着眼看李相卨:“我是为了陛下的后半生着想,你一个小小的议政参赞有什么资格这样跟我说话?”
李相卨眼珠子都红了,露胳膊挽袖子想要上前拼命。
台上,李熙见了暗叹一口气。
忠臣是有的,但不多。
余者,要么与那李完用沆瀣一气,要么则是墙头草,谁强就往谁那倒。
今日若让李相卨真的和李完用拼命,说不得又要失去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
于是大声咳嗽一声:“舜五,退下吧。”
承袭中国文化的韩国人也有字,舜五就是李相卨的字。
李相卨看看李熙,又看看李完用,冷哼一声站到一旁怄气。
李完用见状得意的笑了笑,然后又摆出一副不愿意跟你一般见识的架势。
你不配!
李熙说完,看看李完用,脸色颓唐,说:“今日朕乏了,其余事明日再议,都退下吧。
舜五,你且留下。”
李完用离开的时候,小声对李相卨说:“为人臣子,做事要注意分寸。
你说的话,做的事,无不关乎国计民生,万万不可让自己,让陛下,乃至于让国家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
李相卨咬牙切齿:“某不用乱臣贼子来教!”
“好自为之!”
等众人都离开,李熙又屏退了伺候的太监和宫女。
“舜五,上前些。”
李相卨气呼呼的上前:“陛下,李完用此贼当真是欺人太甚!”
“不必生气,朕早有所料。
去岁,他便密谋让朕退位,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朕早已知晓了。
今日留你,就是想和你商议商议,此事究竟该当何为?
毕竟,属于伊藤博文的臣子多,属于朕的臣子少,哎……”
李相卨见了李熙颓唐的模样,不禁悲从中来。
他哽咽:“陛下,坚决不可退位。
否则,大韩就真的要亡了。”
“哎,我知道不可退位。”
李熙无奈:“可你也看到了。
李完用今日敢当着所有人面提出来,说明他已经得到了伊藤博文的授意。
朕死了倒没什么,可太子性子懦弱,我若死,他必成日本人傀儡。”
皇太子李坧,也是个悲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