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63章 校服(2/2)

总体来说,进步的思想还没有普及开来,此时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见状,赵传薪心里就有数了。



他拿出纸笔,唰唰写了一行字。



折好后交给刘佳慧:“佳慧,你顺便把这个给我嫂子。”



刘佳慧带着画和纸条走了。



虽然好奇赵传薪写了什么,但刘佳慧做事非常有底线,根本不会私自拆开看看,哪怕这纸条折的很随意。



等到了赵忠义家里。



赵忠义家早就不是原本那个土坯房子了。



即便没有赵传薪的别墅那么阔气,也是红砖黛瓦,盖了三间,还有马厩牛棚和仓房。



刘佳慧进屋后,将画给赵忠义婆娘看,复述了赵传薪的话后,又拿出了纸条。



赵忠义婆娘看看眼睛一瞪:“这传薪,明知道我不识字。佳慧,你给看看写的是什么?”



这倒是满足了刘佳慧的好奇心,接过纸条念了起来:“嫂子,佳慧到了成婚的年纪,在鹿岗镇她没亲人,你帮忙……”



越念声音越小,后面几不可闻。



这属实令她害羞,面红过耳。



“佳慧,咋不念了?哦,传薪是想让我给你找个婆家吧,这事儿包我身上了。”



刘佳慧眼睛微微泛红。



她没什么亲人了。



曾经的镖局解散后,镖师们四海漂泊。



她来鹿岗镇已经站稳了跟脚。每个月的工资不菲,她一个人能吃多少用多少?除了买房子以外,她还攒了不少钱。



但是婚事一直是个难题。



没想到赵传薪却惦记着她的事。



……



悠闲的赵传薪坐了一会儿,开始往回溜达。



“我真是为鹿岗镇操碎了心那。”



干饭不知道从哪疯够了,跑到他身边,嫌弃的朝他叫唤两声。



“我受伤了啊,你懂不懂受伤,我又不是故意走得慢。”



“汪汪汪……”



“行了你自己先走吧,狗眼看人低。”



干饭就不讲义气的自己跑了。



看着已经很漂亮的鹿岗镇,赵传薪犹自不满意。



缺了点什么呢?



对,电灯。



他拄着拐去了治安所,找到李光宗:“咱们去采购制版设备的人应该还没到,你记得通知他,顺便购买发电机,找个工程师来建电厂。咱们要拉两根电报,一根通往邮电局,一根直接拉到治安所。”



在治安所李光宗他们都有属于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宽敞的空间,落地窗,宽大的办公桌,舒适的海绵椅子,博古架等应有尽有。



巴拉巴拉手指头,李光宗汗颜:“光是电报线,就算从奉天那边拉过来也要不少钱。建电厂,拉电线,估计靡费的钱财更多。”



赵传薪在心里默默计算时间,银元在民国时期依然通用,但是必须在民国结束前将银元都花完。



“无妨,要钱拨钱,这些你都办好。”



“那校服呢?要家长自费,还是……”



“教育体系完全免费,校服自然包括在内。校服量身定做,略微留出长身体的余地就行,一年一换。”



按照赵传薪设计的校服,哪怕批量定制,款项也是不小的。



毕竟鹿岗镇有小学,初中,高中三座学校,学生加起来数量可不少。可能每年光换季校服就得好几万块。



叹口气,李光宗苦笑说:“医疗体系补助,教育体系完全免费,每年都是天文数字啊。”



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但李光宗的忧心忡忡,赵传薪一句都没听进去。



他灵机一动又说:“干脆,你再联系懂得建公路的人来勘测,在镇子外规划一条沥青路。先总结经验,等以后我们还要建飞机场的。”



似乎国内第一条现代公路,是在天津建的。



也不知道这会儿的技术能否支持。



“我尽力。”



李光宗目前还不太明白什么叫沥青路,只是听着很高大上就是了。



镇子才把石条路铺好,这又要修建更高等的路了。



……



等裁缝去学校里给学生量身的时候,师生才知道治安所要拨款免费给学生做校服。



放学,孙长河和小伙伴兴奋的讨论校服的事。



到家门外,和小伙伴道一声再见飞奔回家。



“爹,娘,我回来了。



学校要给我们做校服!”



孙家并不富裕。



鹿岗镇的人均收入很高,但也是有穷人的。



孙尚志皱皱眉:“要多少钱?”



孙姚氏嗔怪说:“不管多少钱,既然学校让做那就做呗。”



“你说的倒是轻松,我一天在外面工地上累的要死,家里才把债窟窿堵上,手里能有几个闲钱?”



孙长河见父亲怼母亲,赶忙得意的说:“刘校长说了,校服免费!”



一听免费,两口子十分震惊。



就算用最劣等的布料做的,那也是白得的不是。



“长河,那你告诉老师,校服要做的大一些,不然等你长身体就不能穿了。”



百姓心里自然有算盘。



孙长河更得意了:“春夏冬三套校服,两年换一次,都是给我们量身子定做的。校长不让做的太大,够两年穿就行。”



“啥?三套?两年一换?”



“妈呀,这得多少钱啊?太破费了,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用穿的那么花花?”



免费得的自然欢喜,但如果太过优待,也会令人心里惴惴不安。



原本赵传薪还想要一年一换,但是现在李光宗已经不是当初事事都听赵传薪的菜鸟了,他会合理安排这些事。



孩子虽然长得快,但稍微做大一些,还有三套换着穿,不至于每年都要换。



饶是如此,孙家两口子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当家的,你说咱们治安所就那么有钱?这么多学生,得花老鼻子钱了吧?”



“今天还有人传言日本鬼子要来轰炸鹿岗镇,小鬼子要是来了,我也拿枪上阵!赵队长待我们不薄啊!”



孙长河不甘寂寞:“爹,小鬼子来了,我也上阵!”



“你上个屁上,好好读书,等将来当医生,当老师,当骑警,进保险队!”



一些让女娃子不上学的家长听了直拍大腿。



这好事就这样错过了?



学校有食堂,中午免费管饭。现在又免费给衣服,加起来省不少钱呢。



妻财子禄,穷通寿夭,人生自打张开眼便到处都是大事。



鹿岗镇正一点点把方方面面的福利补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