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29章 皇家科学院(1/2)

朝堂里的气氛愈发燥热了。

景帝定了定心神,赞叹道:“好!

既然如此,那造船之责便交由鱼定城督造,即刻派人传旨发往鱼定城。”

“另外,朕前日观火器之利,决定在京中另立一营,操练火器,名为神机营。”

“冯杰,此事你派人去做,先给朕拟出一套章程。”

冯杰赶忙称是。

方正一骤然心里一松。

大事已定,后续就顺利了。

给鱼定城去一封信,详细安排一番就妥了。

鱼定城基本能算得上自己第二个大本营了,上下都是自己的人,也在自己掌控中。

先今兵粮足备,后续出海,只要朝廷的眼界打开,那么多聪明人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办。

自个也不必再苦哈哈的连蒙带骗了。

就在这时,景帝忽然道:“方卿,朕当初被青霉素所救。

此药功效甚强,不过当初朕曾问桃源县的郎中,他却说不知成本几何。

朕欲将此药引为军需,是否可行?”

青霉素?

昨日在县里各研究所逛了一下还真是特别关注了一番。

方正一顿了顿道:“回陛下,青霉素疗效甚广,确实可行。”

“不过药物制作不易,尤其是保存困难,一场战争恐怕还未等使用便失了药效,短期内恐怕难以装备至军队。”

“但是并非没有解决之法,臣已命人在京城内开设医馆,利用青霉素治病救人。

在这过程中可以改善工艺,或许日后便有可能装备全军了。”

景帝似有些遗憾的道:“也罢,万事不能尽善尽美,或许是朕太急于求成了。”

“青霉素的研究如若需要户部拨银,卿自当开口。”

户部拨银?

景帝这话一出,方正一神情出现了一丝恍然。

对啊,搞研究这事儿丢给皇家或朝廷就可以。

自己大包大揽的习惯了,有些事何必自己一个人硬扛呢?

现在这是最好的时机!

“多谢陛下!

不过臣刚才突然想到一建议。”

“讲。”

景帝道。

“桃源县内有诸多研究所,专门负责研制药物,器械一类。

火器所跟青霉素皆是出于研究所,这每一项都能改变我大景的格局。”

“可桃源县毕竟是一小县,任何事都是力有不逮,所以臣请陛下建皇家科学院与附属的学院,广收天下人才,引为己用。

一来可为朝廷出力,应对将来之变化。

二来若有创举,也可造福天下百姓。”

“皇家科学院及附属学院初始的建设和运营,臣愿一力为陛下分忧!”

科学?

有人从方正一那听过两嗓子,但还有不少人都是一头雾水,科学是啥玩意?

“方大人,科学是何意啊?”

有人问道。

“科学?

科学就是一种方法论,建立客观事实,与可检验基础上...

,当然了我说的未必全对,这只是桃源县的说法罢了。

换个简单点的说法,科学的反义词就是迷信。”

方正一道。

“方大人,您这说的玄之又玄的我也算听懂了,合着科学院要招的还是匠人嘛。

我工部下辖的四属部完全可以胜任,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啊!”

说话之人有些不忿的样子,您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来抢工部的活儿,着实有些过分了!

方正一愣神了一瞬。

谁上来就夹枪带棒的?

开海的事都定了还指望我给你面子?!

侧目看向说话之人,见是工部侍郎曾平,拱了拱手道:“曾大人,科学院与工部不同。”

“工部要求的不过是熟手的工匠,而科学院要打造的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做的是创造性工作。”

“按部就班的活计,大可不必!

况且...

工部的匠人也是世代传承,一代代荒废下来,恐怕手艺也就那样吧!”

曾平没想到方正一上来就怼,看了眼景帝又看看工部尚书,脸一红道:“方大人此言大谬!

工部的匠人皆是天下一等一的匠人。

况且并非全由世代传承,民间若是有出挑的能工巧匠,工部也是一直在招募的呀。”

“那怎么没见你们搞出青霉素,火药,火枪呢?”

方正一反问。

“啊我...

这不过是一个偶然!

工部又没有道士炼丹,也没拿到吴王的怀表。

若是提前发现定然也能研究出来。”

曾平强行辩解道。

“那青霉素呢?”

曾平面色涨的通红,吭哧瘪肚的挤出了一句:“那是太医院的事。”

景帝看着心里暗暗发笑,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

前一阵方正一都是老老实实的,跟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

如今倒好,开海的事一定,马上被打回原形了。

后面估计又要不消停了....

“好了方卿,不必多言。

敕造皇家科学院也无不可,此时国库充裕,可以先行一试。”

景帝道。

ωωw.

新任户部尚书许温书却在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曾大人所言有理。

刚才方大人所说科学,臣也听明白了。

无非就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可是工匠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若谈格物致知未免有些...”

话到此,许温书便不再多言了。

倒不是跟方正一不对付,实在是心里难受。

本来刚一上任没多久,国库便充裕了。

哪成想来了个锦衣卫,这锦衣卫的食量大的吓人,一个人伙食费顶寻常五个人。

本来不想给那么多,架不住方正一的面子跟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批下了银子。

锦衣卫要钱,忍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