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6章 三李初会1(1/2)

李道宗年未弱冠,惟有李孝恭足堪重任。

因此年前招慰山南,李渊便派李孝恭前往。

与其他同辈相较,李孝恭可谓在李世民之外,权责最重的一人。

然他只是赵郡公,不像好几位族兄弟,都已得封郡王了。

李世民与长兄、四弟不睦,父亲对他又若有隔阂。

李孝恭虽得重任,却不得亲近,这样的人材,正是李世民延揽的对象。

新皇登极之后两人见面,一人说起徇地东都,一人说起招慰山南。

李孝恭听李世民叙述三王陵设伏,大败段达的始末,不禁血脉贲张,赞道:“这李药师,真神人也!”

李世民道:“李药师乃是前朝上柱国韩擒虎的外甥、大将军李药王的二弟。

他不但深谙武侯阵图,对于孙、吴兵法,太公《六韬》、留侯《三略》,也无不精擅。”

“太公”

是姜子牙,“留侯”

则是张良。

李孝恭道:“原来是将门世冑!”

他略为沉吟,说道:“我在山南,虽说招抚三十余州,但降附者大都原本有心望安。

真正棘手的萧铣,我却尚未能有对策。”

李世民道:“药师曾经与我综论天下,他对萧铣知之甚深。

吾兄若是有意深谈,倒可与他结识。”

李孝恭喜道:“当真?

殿下若肯引见,何幸甚哉!”

李世民道:“如此极好。

药师方才得授开府,不日乔迁,我俩何不同去道贺?”

李孝恭却有些迟疑:“如此只怕冒昧?”

李世民扬袖一挥,笑道:“无妨!

无妨!

药师本是豁达君子,他那宅子还是我替他相中的,却不知他如何布置?

自当前往一观。”

李孝恭欢喜地答应了。

当时的长安城,亦即隋代的大兴城,是隋文帝杨坚立国之后,命西域人宇文恺设计兴建的崭新城市。

宇文恺依据《周礼.考工记》制度,将此城建为“方九里,旁三门”

的理想都城形式。

城中北侧有子城,其内北半是皇帝的宫城,南半是官署的皇城。

子城之外则是官民生活的外郭,这里“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以条条笔直大道界出匀称格局,包括东、西两市,以及一百零八坊。

其形势整饬方正,让二百余年之后的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诗中描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坊内又有街道,划出区隅。

区隅之内则有巷曲,分成民宅用地,一般民宅占地约一唐亩。

李药师原本的住处,乃是他困于长安大牢期间由出尘仓促备办,正是这一亩大小的格局。

他们一家四口,加上少数仆从,生活于此倒也安适。

如今李药师晋身开府,李世民为他挑选的新居,虽远远无法与他日后的豪阔官邸相比,却也占地十亩。

当时李世民所居的承干殿位于宫城西侧,为方便日常往还,他为李药师挑选的宅子,也在长安城的西侧。

李药师将此新居安置停当之后,李世民便邀李孝恭一同造访。

李药师迎出大门,正要见礼,已被李世民止住:“药师,咱们说过的,私下相见,不拘这些。”

随后为李孝恭、李药师相互引见,彼此自有一番赞许谦让。

既是新居,李药师便请李世民、李孝恭四下游观。

李药师兄弟三人,长兄李药王在昆明池有私人的别业,三弟李客师在长安城也有自己的宅邸,因此李药师家里,人口颇为简单。

这新居内只布置出三个主体院落,却在东侧辟有颇大的庭园,园中凿有池水。

长安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此园东南流水入口处设有假山,形成山泉源涌之象。

李世民、李孝恭交口迭声地称赞,李药师则频频谦谢。

李世民赞叹之余,却又失惊:“这块宅地不过十亩,怎地这方池水,便有八亩?”

李药师指着池水彼岸假山之上的八角亭,笑道:“殿下可愿往那亭中一观?”

李世民甚喜,即与李孝恭一同随李药师步出东堂,绕过堂侧一株高大青槐,踏上池畔一仄婉转曲径。

但见苔痕滋荣,水光潋滟,修竹芊芊,垂柳依依,好个清幽境界!

三人一路游赏,穿过翠嶂洞门,越过白石小桥,行过一株堪堪八尺的矮槐,步向石阶,登上那八角亭。

来至亭中放眼临观,李世民登时觉得这池水远较适才所见为小,一时殊为不解。

然他尚未动问,李药师已笑道:“殿下请看,池水对岸,东堂格局远大于此亭,其侧两株青槐也甚高大。

此亭则颇局促,其侧也植两株槐树,惟是变种,远较青槐矮小。

如此隔池相望,都不免以为彼岸二槐与此间二槐大小相当。

若此岸实体大于彼岸,则感觉彼岸渺远;反之,则感觉近在咫尺。”

李世民击掌道:“高啊!

我等行军作战,也常以大小异于寻常的物事,来惑乱敌方对于我军位置的评估。

吾兄竟将战阵之法用于庭园规划!”

李药师赶紧谦谢。

时序虽说已入仲夏,然而池畔翠柳点水,玄燕呢喃;池中青荷卷绽,碧鳞戏游。

李世民笑道:“孤曾有一阕〈初夏〉诗,其中数句,竟与当前景致若合符节。”

他随口吟道: 碧鳞惊桌侧 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 始复有山泉 李孝恭、李药师先后赞道:“好诗!”

李孝恭又道:“然亦须得好景相衬哪。”

李药师再度谦谢。

李孝恭此番到访,初识李药师,除见面、乔迁的贺礼之外,还携来数瓮他从山南带回来的剑南春。

此酒出于巴蜀绵竹,取当地千里沃野的五色优质谷粮,以鹿堂山古蜀王妃的“玉妃泉”

水酿成。

这等绝世佳酿,《华阳国志》已有记载,两晋南朝更着声名。

这次由李孝恭带回长安,从此成为皇室贡酒。

日后又将剑南春加工蒸馏,称为“剑南烧春”



这是目前所知中土最早的蒸馏酒,亦即“烧酒”



不过当时李孝恭携来的数瓮,仍是酿造酒。

李世民则携来一对硕大鲤鱼,还养在水缸中。

李药师正要命人带往厨下,李世民却予制止,说道:“《诗经》有云:『炰鳖脍鲤。

』我等今日何不一尝鲤鱼脍?”

他边说边将手一挥,身后便走出一名随从,原来他连斫脍的庖人都带来了。

李药师见状,即唤“随珠”



李世民先前下马之时,已知府中总管名唤“和璧”

,此时听到“随珠”

,又惊又喜,赞道:“『和璧』、『随珠』,先生真雅士也!

只不知这随珠,可会弹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