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70章 马邑风云2

数年之前,李药师与出尘北行咸阳古道,立马山巅,东眺太原,就在这带地方。

如今他伴娇妻、携爱子,进入这三晋故地,四塞之国,不免暗自振奋,欲有一番作为。

然而当时隋帝国境内,已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的局面,暗自欲有一番作为的,又岂仅他李药师一人?

一郡太守之下,最重要的官员便是校尉与郡丞。

这两名官职均由中央直接委派,其余椽属则由太守自行选用。

校尉掌管一郡军事,而郡丞除监视太守施政之外,也负责监视校尉典军。

马邑太守王仁恭是一介文人,胆小怕事。

然则那鹰扬校尉刘武周,可不是简单人物。

刘武周初到马邑,便以刺探敌情为名,与突厥互市马匹,实际则与彼方暗通款曲。

他表面上对王仁恭亲顺,私底下却自比为吕布,将王仁恭当成董卓,私通王仁恭的妾侍。

刘武周的所行所为,李药师岂会不知?

然而他不能轻举妄动。

此时他若是跃起捕蝉,自己就要成为黄雀口中的螳螂。

只因除刘武周之外,他还必须面对更厉害的对手,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

所以他只是暗中结交刘武周帐下的官兵,以牵制刘武周的行动。

至于李渊,他自从离开长安之后,历任谯州、陇西、岐州等三州刺史。

其后隋炀帝嗣位,对李渊这嫡亲两姨表兄并不信任,所以屡次将他迁调官职。

至杨玄感起事,杨广匆匆诏李渊出镇弘化郡,同时兼领关右军事。

李渊便趁机结纳豪杰,四方之士也多有投效其门者。

一时门客麇集,俨然杨素当年气派。

杨玄感乱平之后,御驾巡幸关右,诏李渊往行辕觐谒。

李渊明知皇帝对自己甚为猜忌,怎会轻赴鸿门之宴?

于是佯称疾病,并未奉诏入觐。

李渊不来朝谒,杨广更是疑忌。

李渊有一名外甥女王氏充任隋炀帝后宫,杨广回宫之后,冷冷对王氏说道:“你那阿舅只知称病,还不如死了倒好!”

王氏将此事转告李渊,李渊大惧,赶紧厚备财货宝物,贿赂内廷侍臣,请求代为疏通。

同时学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纵酒沉湎,混同俗世,以求免祸。

其后皇帝巡狩北塞,诏命李渊讨捕河东贼寇。

雁门解危之后,李渊因镇平河东有功,先升任右骁卫将军,再调任太原留守。

太原乃是帝尧陶唐氏的故地,唐叔虞祠就在左近。

李渊世袭唐国公爵位,乃是因为他家世居赵郡,其地邻近尧台之故。

如今他这唐国公,出于小小赵郡尧台,入居堂堂陶唐故地,岂能不暗暗自负,在心中高声大呼:“天助我也!”

李渊来到太原,立即结交在当地监管晋阳宫的裴寂,以及晋阳县令刘文静。

裴寂、刘文静早已对政局不满,与李渊一拍即合。

然而,世事毕竟无法尽如人意。

他这太原留守之下,还有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俱是中央委派,并非自己体系。

除此之外,不过数百里之遥,在那马邑还有一个刘武周,与突厥暗通款曲,蠢蠢欲动。

尤有甚者,那处处与自己作对的李药师,居然也在马邑!

当初卫文升围剿杨府,李药师一计瞒天过海,便让杨玄庆金蝉脱壳。

李渊乃是一代人物,他非但不似卫文升那般容易入彀,也远比卫文升更为了解李药师。

虽然他并不知道李药师助杨玄庆逃逸之事,但甚么“肃清余逆”

,甚么“拨乱反正”

,他是绝不相信的。

如今面对李药师,李渊也静观待变。

他知道李药师职责所在,当以监军身分制衡刘武周。

只要李药师动手对付刘武周,他便可以太原留守的身分进镇马邑。

如果李药师不动,而刘武周先动,他则可以失职为由,拘拿李药师。

所以,裴寂与刘文静虽然屡劝李渊起事,李渊均不为所动。

刘文静不知道李渊与李药师之间的往日过节,劝李渊结交李药师,当然遭李渊一口回绝。

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引突厥兵入侵马邑,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兴皇帝。

他想皇帝理当居于宫室,便入据左近的汾阳宫,又将汾阳宫人送往突厥,作为贡礼。

突厥大喜,以狼头纛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

讵料刘武周才离开马邑,进入汾阳宫,李药师便率领本郡官兵固守城池,让刘武周无法回来。

李渊闻讯,即刻与裴寂商议对策。

裴寂一心希望尽快起事,当下说道:“马邑之地扼山负嵎,凭险而守,乃是北疆重镇。

爵爷若能取得马邑,则日后南进,太原便无后顾之忧。

如今马邑郡丞李药师失职,爵爷何不将他拘拿?

如此即可进镇马邑。”

裴寂虽然也不清楚李渊与李药师之间的过往,但他老谋深算,早已看出李渊对李药师心存芥蒂。

李渊道:“将李药师拘拿固无不可,但进镇马邑之后,便得与刘武周正式对垒。

刘武周虽不足为意,但他背后却有突厥撑腰。

突厥若是倾巢而来,我等却无法抵御。”

李渊当初满心以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己万无一失。

岂料在李药师的制衡之下,刘武周缚手缚脚,无法以本郡官兵起事,竟引突厥出兵。

如今刘武周这鸣蝉背后,突然多了突厥那只鹰隼,他这黄雀,便不得不投鼠忌器。

裴寂却道:“何须抵御突厥?

如今不只刘武周,那朔方梁师都、榆林郭子和也都结交突厥,何独我等不可?

若与突厥交好,则非但不必与刘武周对垒,也无须担心梁师都与郭子和。

所谓『强而避之』,突厥既强,则与之结交,也不失为当前的权宜之策。”

当时梁师都、郭子和都已结交突厥,举兵叛隋。

突厥与群雄有约,相互不得攻伐。

因此李渊若是结交突厥,便无须担心刘、梁、郭等人。

其实裴寂所谓“结交”

,乃是谀美之辞。

与突厥相邻的隋末群雄,包括李渊在内,无人有能力结交突厥,而只能臣附于突厥。

结交突厥,便是正式起事,反叛大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