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40章(2/2)

一大帮人已经在渡口等候,有被捆绑成一串一串的囚徒,有看守囚犯的士兵,有前来送行的县令蔡行和夏铭煊。

渡口也已经征用了不少船只,船夫也早已就绪。

张玉清走上前去,与众人相互行礼。

末了,夏铭煊对张玉清说道:“监星使大人要守护大殿中的那东西,太阳不出,他不会离开。”

张玉清点点头,对军官说道:“先将犯人运过河吧。”

阳县和业县,仅仅一河之隔,宽阔的轩河对面,便是业县的渡口。

遥遥望去,显然业县官府也有准备,不少人聚拢在渡口等候。

成批的囚犯被士兵驱赶,开始朝着渡船而去,一片哭喊声在河畔蔓延。

不少百姓在远处观望议论,却被为防止意外的城郊捕快不断驱散。

渡船一条条满载囚徒,朝着对岸驶去。

太阳在山头露出一角,斐清泉也终于出现。

一行人简单交谈之后,张玉清便与斐清泉上了一条华丽的船。

这条船似乎是征用的画舫,船主人还安排了几个姿色上佳的女子来供众人消遣。

不过却谁都没有兴致,这一趟事关重大,可不是出来游玩的。

船只顺利地来到了对岸,下了码头之后,便受到了业县官吏的接待。

斐清泉与张玉清并不会等候囚徒,囚徒只需由士兵慢慢押解而来便可。

他们带了几个随从上了业县准备好的马车,便一路朝着业城而去。

业城不似卢城一样矗立河畔,但是距离轩河也并不远。

仅仅两个时辰不到,马车便已经驰入城中。

张玉清从车外望去,业城城池不大,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的便是这样的小城。其繁华也远远比不了卢城。

卢城和业城具备的天然地理条件,相差并不多,但是二者的富饶差异不小,可见卢城的管理者当初耗费了不少心思。

今日是业城县衙与东崇君交接的日子,街道之上维持秩序的士兵不少,但是制服铠甲却极为明显地分成了两类。

其中一类士兵大多身着缀着泡钉的战袍并无铠甲,式样也与卢城无异,正是官府所管的军队。

而另一类士兵身着兽纹皮甲,胸前有铁片镶嵌的圆护,腰系长剑,头盔之上斑斓翎羽随着脚步跳动。这些装备精良的军士,显然便是东崇君养的邑兵。

看着二者的差异,张玉清不由得感叹东崇君的财力和权势。

除了士兵之外,张玉清还在业城之中感受到了不少传承之力的气息,他循着望去,只见到不少贵族男女,想必这些便是蓝家的子弟。

马车来到县衙前停住,斐清泉并没有下车,而是对张玉清说道:“我要去拜见东崇君,这里接业县官员的事情,就有劳张捕头了。”

张玉清点点头,带了两名从卢城而来的吏员,便下了马车。

斐清泉乘着马车继续前行,消失在了街道尽头。而张玉清则带着吏员走进了县衙之中。

与县衙门口的衙役说明来意之后,衙役便快速进入县衙通报。

没一会,县衙内便隐隐传出了一个不满的声音:“竟然不是卢城县令蔡行亲到,却派了个捕头来接我们?算了算了,把他请进来吧。我现在正在交接业县户籍忙得要死,没空管他,将他带到偏房茶水招待吧。”

衙役很快返回,张玉清笑笑,也不介意,随着衙役便向着偏房走去。

县衙之中,除了官吏之外,还有不少具有传承气息的人,他们或在与吏员交接文书,或在清点财物,看上去倒确实是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清心中暗暗戒备,从前具有传承之力的人他仅仅见过三个,没想到来到了业城却一下子见到这么多。

这些人的气息有弱有强,他们都只是看了张玉清两眼,并没有过多关注。

进入到偏房之后,衙役呈上茶水便离去,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过来招待。

一名随行的吏员忍不住抱怨道:“这业城县衙真是无礼,竟敢怠慢张捕头,他们还懂不懂待客之道?”

另一名吏员也附和道:“就是!张捕头亲自来接他们,已经是给足了面子。他们竟敢这般冷落!”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