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01章 如意算盘

霍君安也被霍辰的想法给说服了,“对呀,这名字里有个药字怕是不少人不愿意尝试,这个药字得去了才行。”

“要么叫提神冰沙?”

拉姑想道。

“好像好一点了,但也不算太好。”

沈晚娘继续思索着,“要不然,咱们就叫薄荷冰茶。”

“这个好听很多。”

霍君安点头。

“可薄荷是苦的。”

霍辰又道。

“那就叫薄荷甜冰茶。”

沈晚娘加了一个字。

她也没想把名字改得多么多么高雅,毕竟在这个小镇上卖,实惠和接地气那也很重要。

“这样就好多了。”

霍辰认同了。

沈晚娘当即拍板,“既然这样,咱们就改叫薄荷甜冰茶就好了。”

“我现在去制冰。”

韩三齐要去忙又折了回来,“不过,大嫂,还有一点,那咱们的山楂冰沙还做不做啊。”

这真是提醒到沈晚娘了。

本来自己做的山楂冰沙是镇上独一份的,也十分好卖。

可如今赵来福那边也琢磨出了这个山楂冰沙的做法,并且挖去了不少客人。

这山楂冰沙老少皆宜,这块肥肉也不能就落去赵来福的嘴里吧。

想到这,沈晚娘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三齐,你还是别去制冰了。”

“怎么了?

不是咱们卖新冰茶吗。”

“不,我们缓一缓。

这样,你去外面树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就写着:高价收山楂,有多少要多少。”

“……”

韩三齐不懂,“为啥?”

霍君安思量片刻就想明白了,笑着说道,“臭小子,你大嫂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吧,很快你就会知道原因了。”

“也是。”

韩三齐这些日子也琢磨明白了,他距离沈晚娘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和大嫂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于是不再问了,依沈晚娘的法子去收山楂了。

镇上的人来来往往的多,附近的村子里都会有人上镇上办事做个小买卖。

这收山楂的事情很快就被大家伙知道了,不少人上门把自家的山楂过来卖,沈晚娘都以合理的价钱收下了。

一连收了两天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几天赵来福飘得很。

这傍晚一打烊,立刻围裙一解丢了,坐在椅子上翻起了账簿,“小二,给我上一壶好茶。”

“来了,老板。”

喝着茶看着账,这赵来福别提有多美了,把小曲儿都哼了起来,“呵呵呵,怎么样,还是你赵爷爷有本事吧,不就是做个冰吗,我随便一打听一样能做。

瞧瞧,这一天天赚的比以前多一半。”

小二也是个心思活络的,赶紧拍起了马屁,“可不是呢,就是老板说得对,姜还是老的辣。”

“哼,那小娘们,这会儿准在家里生气呢。”

“对了,老板,我昨天回家的路上路过那快餐铺了。”

“咋的?”

“他们那好像收山楂呢。”

“这是为啥?”

赵来福把这句话听进去了,账目一合,“收了多少,今天还收呢?”

“收呢呀,据说一斤山楂他们五文,不少家里有山楂的都上那卖去了。”

这让赵来福皱起了眉头,他站起来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儿,别处的山楂也就值三文。

“这么说,他们是准备跟在哪抢买卖吧,想把山楂都收了去,让咱买不着山楂。”

“没准是这个想法呢。”

“呵呵,就这,呸。”

赵来福摩拳擦掌,“不就是收山楂吗?

她会你赵爷爷就不会吗,你马上也给我立个牌子!

上面也写上收山楂,他们五文,我们六文!”

反正这山楂冰沙卖得这么好,多收点山楂也没有坏处,现在收的贵一点让那女人收不到!

日后涨价还是降价还不是他说了算。

赵来福算盘打着高兴极了。

这天,客来饭馆的门口也树上了一块牌子:山楂六文。

“老板娘,我看见那客来饭馆也在收了,他们写的六文。”

拉姑第二天一到铺子里就赶紧告诉了沈晚娘。

沈晚娘笑道:“那咱们也写六文。”

客来饭馆这边。

“老板,那女人那边也六文了。”

“哼,那咱们七文!”

* 拉姑:“老板娘,他们那边七文了。”

“哦……”

窝在椅子里看医书的沈晚娘拉长了尾音,“那咱们就不收了,收这么多已经够了。”

“好,那我去把牌子撤了。”

“等一下拉姑。”

“老板娘还有什么事?”

沈晚娘笑笑,“人家客来饭馆收山楂一斤七文,这么好的事情咱们不帮人家宣扬宣扬嘛,你叫你爹娘四处说说去。

另外,告诉韩三齐让他回一趟村里,也带着我们清泉村附近的几个村子过来卖山楂来!”

事情发展到这,拉姑和韩三齐都渐渐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们赶紧照办去了。

到这天的晌午,客来饭馆那是乌压压挤满了人啊,都是镇上和附近几个村子卖山楂的村民。

他们不是背着筐子就是扛着麻袋。

“赵老板,我们是来卖山楂的呀。”

“对对,赵老板,我们家的山楂都是最好的山楂,又酸又甜。”

看着这么多人,赵来福高兴极了,连忙指挥着小二,“快去,把这些都秤好了,全部收下!”

哼,他就不信了,他还收不过那个女人。

这下有山楂的人家高兴坏了,人人都说赵来福是个大好人,赵来福飘飘然,把山楂如数收下。

但是收完了这一波,很快就来了下一拨。

客来饭馆的仓房里的山楂是一筐挨着一筐,摆到后面竟然全部都摆满了,满屋子都是山楂的酸气。

“老板,咱们是不是收的太多了呀。”

赵来福也有点发憷了,“是啊,收这么多,咱们都没有地方放了,你去告诉外面咱们不要了。”

“咱们老板说了啊,山楂已经收够了,各位都请回吧。”

“啊,为啥不收了呀。”

“不是说好收的吗?”

“我们从地里摘回来的最新鲜的呀。

要不是你们说收我们这山楂还在树上挂着呢,你们可得负责任!”

按北州这一片的气候来说,这里的山楂基本上都是八月以后完全成熟采摘,如今不少人家为了卖山楂七月多就把山楂摘下来了。

客来饭馆这一句不收了,他们可全都不干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