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2章 天才的面前没有挫折(2/3)

“看不出来.

我感觉咱们的算法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冷启动耗费的资源太多了。”

“机器学习的本质也是遍历,但它没办法做任何感性经验的参考。”

“也就是说,人工先验和机器先验拉不齐”

看着王建成略微有些失望的眼神,陈念继续问道: “上次聊的混淆矩阵呢?

能解决吗?”

“解决不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priors和experience都比较少,想要高效得到高水平解决方案,就必须要求机器的智能化水平极高。”

“而且目前来看,这个任务的generalization,也就是任务泛化难度本身就很大,进一步提高了对机器的要求。”

“不行,这么跑下去不是个事儿。”

说着,王建成直接敲下了停止键,模型停止运转,最终的结果,在六万多次的训练中,达成有效结果的次数仅仅为两次。

这样的数据量,根本不足以支撑模型继续训练。

王建成失望地看着屏幕上的结果,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实际上,在最开始,他对这个模型是极为自信的。

从获得陈念的点拨,逐渐了解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原理之后,他几乎感觉整个世界都已经掌握手中。

这一套算法的潜力实在是太大了,只要不断去开发,有一天彻底改变世界也不是奢望。

而且,在这个赛道上,自己已经比其他研究者快了不知道多少步,只要能拿出可用的成果和案例,自己很有可能会跟学长一起,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开创者之一。

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不用细说。

抱着这样的自信,他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速度快到陈念都惊叹不已。

他本来以为,事情就是会这样一切顺利地发展下去,但没想到,模型的初次训练成果,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这不仅仅是结果没达到预期那么简单,而是不可用!

如果达不到预期,那还可以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来向目标靠拢,可如果是不可用那真的就是怎么尝试都没有用了。

推倒重来,也许是唯一的办法。

但自己.

还能有那样的心气吗?

楚建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两人的对话,实际上,这个结果也算是在他的预料之内。

要知道,这可是人工智能啊!

哪怕是科幻小说,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也是在几十年之后。

而想要在这个时代,在当前的计算机算力下实现初级人工智能,还要考虑终端机的性能上限,这谈何容易?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了。

接下来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去走的。

—— 当然,要说解决方法,其实他也不是没有。

在之前,因为对项目的兴趣,他也已经了解了一些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方面的知识。

按照刚才陈念和王建成的讨论,整个模型最大的短板就是先验不足,如果能够在模型中植入足够大的样本数据库,让机器按照数据库中的样本去做推演和学习,那机器训练的难度应该会呈几何倍数降低。

这样的策略对其他人来说不容易,可放在他这里,却不困难。

想要数据,也就是几个电话的事情。

基于自己的科研用途,让军方把飞行员的训练记录发一些过来不就行了?

实在没有的话,就让他们按照目标逻辑飞几次呗。

但问题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这两个孩子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一次,自己能通过特权帮他们解决问题,那下一次呢?

如果这是一个紧迫的科研任务,那无论动用什么手段,楚建树都不会觉得过分。

但现在,这更像是一次探索。

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在他们练级的过程中,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也可以指指路,但绝对不能帮他把boss刷了 想到这里,楚建树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 “那现在伱们打算怎么办?”

两人沉默了片刻,随后,王建成开口说道: “两条路可以走吧。”

“要么,我想办法去联系航模社那边,让他们帮我们刷一刷先验数据。”

“但这么搞出来的数据准确率比较差,不知道二次加工需要多少时间。”

“很可能,等数据加工出来,建成都已经错过申请特别班的时间了.

但只要能把模型写出来,就是不亏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把模型整个推倒重来。”

“我刚才仔细想了想,其实模型中还是有不少被忽略掉的效率优化点的,这些点一一解决以后,肯定能有收益。”

“问题就是,这么搞的话,底层逻辑也需要修改,工程量比较大。”

王建成无奈地叹了口气,仰着头看向了天花板。

“至少好过没办法,有问题总得想办法解决.

等我们回去再想想好了。”

陈念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其实,楚建树能做到的事情,他自己也能做到。

但他自己加入这个项目的初心,让他不甘心去用这种有些“投机取巧”

的方法。

这倒是有些尴尬了.

不过,除了这个方法,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他总感觉,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东西.

到底是什么呢?

而另一边,楚建树在听到王建成的回答后,却是欣慰地点了点头。

还好,第一反应不是放弃,也没有下意识地求助自己,而是规划出了解决方案。

这就说明,至少在心性上,他们是基本过关的。

于是,他安慰地拍了拍身边陈念的肩膀说道: “没关系,搞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候甚至是成百上千次失败,才能换来一次成功。”

“慢慢来吧,现在你们还有时间的。”

“明白,楚教授。

不用担心,这都是小问题,等明天我们去找数院的老师聊聊,看能不能再在算法上做一些优化好了。”

“有这想法就好!

走吧,咱们去吃个宵夜?

我请你们!”

听到他的话,陈念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站起身,还不忘提醒王建成把小型机的初始设置归位。

收拾好之后,三人一起走出校门随便吃了一口饭,过程里,无论是王建成还是陈念,都有些沉默。

陈念当然是在想着刚才自己脑子里闪过的那一抹稍纵即逝的灵光,至于王建成嘛.

大概率也是在琢磨着模型的事情。

看到两人的表现,楚建树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心里还想着,也许这两孩子是受了打击不想说话,当然也可能是在规划下一步的计划,但不管怎样,自己都不应该太过打扰他们。

该经历的事情总是要经历的,既然已经下决心不插手,那就得贯彻到底。

不过,等他回到自己的住处时,仍然忍不住有些担忧。

很多天才,其实就是夭折在了一次或者几次的失败上。

尤其是年轻的天才——因为这时候的他们心智还不成熟,可能极小的挫折,就会造成很大的蝴蝶效应,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王建成会是这样的人吗?

陈念会是这样的人吗?

楚建树希望他们不是,但却没有太多的把握。

—— 然而,这样的担忧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

在他刚刚洗漱完之后,他的私人手机便接到了王建成的电话。

电话那一头,王建成兴奋地说道: “楚教授,我们今晚还想借用一下小型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