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81章 发榜

第81章 发榜 作者: 风肆娘 历时六天三夜的恩科终于落下了帷幕,礼部正在加班加点的阅卷之中,关与君正在联系书局,商量将优秀答卷的出版事宜。

她一并联系好了各大“娱乐休闲馆”

,来个考后“放松娱乐休闲一条龙”

服务,推出“嘉年华套票”

游玩套餐,有“阳春白雪”

版和“下里巴人”

版; 每版价位分三等,保证等待放榜期间,可以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游玩。

夏星校兴致勃勃地拿着一张传单,跳上自家的马车后,撒娇般地依偎在来接她和哥哥出考院的母亲怀中,兴高采烈地商量要去哪玩。

“母亲母亲!

咱们一起去这个‘阳春白雪家庭套餐’项目吧!

你看,咱们可以一家人先去郊外的私人庄园采蘑菇、赏春花、摘莓果,中午会有醉仙楼的厨子来,根据咱们自己摘的食材来做菜; 下午的时候去泡温泉,泡的时候一应茶点供应,还有太后姑母盛赞过的那‘石榴酒’喝呢!

跑完温泉有六博、双陆、围棋等项目随便玩; 晚上的时候还有篝火表演、灯戏和傀儡戏呢!

……母亲,咱们就去吧……”

夏夫人佯怒般的用食指点了点她的额头:“你难道不晓得你父亲有多么生气吗?

还敢出去玩?

……”

夏星校小女儿作态般的嘟起唇:“家里给我报上的名,怎么我去参加,反而还怪我了不成?

——母亲,咱们就去玩吧!

直到玩到放榜为止……”

“你还说呢!

耽误了你哥哥准备殿试怎么办?

——”

母女两人一齐望向夏日森,后者却是靠在窗边,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夏夫人帮夏星校擦完脸后,又把干净的帕子递给夏日森:“森儿,发什么呆呢?

要不然咱们就去那个什么‘阳春白雪’,一齐放松放松……”

夏星校倒是兴奋十足地接茬:“可不是呢母亲!

男子们可以去玩弓射,看斗兽,比剑技……咱们只要每日花九十九两纹银,就能玩所有项目呢!

——”

“什么剑技、弓射,你哥哥是那种打打杀杀的人嘛……”

夏夫人嗔怪地看了女儿一眼,“不过话又说回来,届时京中肯定诸多富贵人家会去的……”

“就是就是!

——”

夏星校宛如小鸡啄米般点头,终于等来了母亲的松口,可是她们二人都没有发现夏日森的怏怏不乐,因为礼部马大人,在第二场考试之时,就寻不到人了。

夏日森不怕他乱说什么,因为这几乎是他们那些老牌世家们一致的意思,而且那马大人,还有家眷要养活呢不是吗?

…… *** 卢娘子提着篮子等卢小月出考院的时候,手上被人塞了一张传单,上面的字她所识不多,标题只识得“下里巴人”

四字,但是却只一眼便被第一个“曲水流觞”

项目所吸引…… 听说那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们玩的东西,要是只花九十九文钱让小月去感受一下,她一定会开心的吧!

…… 卢娘子咬牙,心一横,报了!

“阿姐,你看什么呢?

——”

卢小月眼睛下挂了两个黑眼圈,可是精神状态却是奇好,几乎是蹦跳着出来的,一出来就看见阿姐居然不是在对她“翘首以待”

,这让她有些小小的失望。

“小月,阿姐想让你玩……”

“我不去。”

卢小月坚定地摇摇头,“我还要准备殿试呢,没空去折腾……”

“可是小月,如果你自信‘榜上有名’,殿试只不过就是重新排名的事,何不……”

“我、不。”

卢小月依旧字字有声:“阿姐,九十九文钱不是小数,我不想让你受累……”

卢娘子心下一酸:“你这孩子,不去就不去嘛……”

然后拐着卢小月,去了京中最负盛名的点心铺。

*** 卢秀才不是举人,他不能参加恩科,可是也不妨碍他这六天三夜里一同和那些举子们“咬牙坚持”



他白日里不回家在教书,晚上拼命地在私塾里温习功课,争取再过两年,考上个举人;再过三年,参加会试,金榜题名!

…… 终于熬过了那六天三夜,他也跟去了半条命似的,回到家中便看到两个女儿乖巧地在摆饭。

卢秀才心中一酸,他实在是不想再提找个夫婿的事了,可是家中没个男人,实在是不行啊…… “小月,你怎么看着有些憔悴啊!

——”

卢秀才看着小月的脸,有些奇怪地问。

“没什么的爹爹~”

卢小月一贯有些冷淡疏离地开口。

卢秀才轻叹一声,不知该说什么,只默默扒饭。

接下来等待发榜的日子,对卢秀才来说照旧平淡如水,可是那些私塾里上课的颇有家底的学子们,却都还是小孩子心性,一直在讨论又听闻谁谁去哪玩了,又是打了马球,又是看了杂技。

京中的各大商铺、店面们在发榜之前,一时之间赚的盆满钵满,恨不得那发榜的日子一延再延,发榜之后可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可是谁知小关公公不愧是小关公公,太后寿辰后的二月底就举办了恩科,不过十日,又火速阅完了卷子;就如那压缩的考试题量来看,很快就要举办殿试和琼林宴了。

可是在小关公公的大力扶持下,不仅没有显得仓促简单,反而热闹非凡,大家似乎都很开心。

虽然题量少了,可难度却上来了;个中滋味,想必只有亲自参考过的举子们方能一探究竟了…… 这日卢秀才正在带孩子们晨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边摇头晃脑的。

忽然外间传来“发榜啦、发榜啦”

的叫喊声,由远及近,倒好似是朝着他们这屋而来。

“肃静!

肃静!

——”

卢秀才拿起板子,在桌案上敲了敲,喝止那些交头接耳的小孩子们。

“恩科发榜于你们有什么关系?

还不好好读书!

——”

卢秀才瞪了座下的孩子们一样,继续翻过一页书去…… “卢先生,和他们无关,但是和你有关啊!

——”

缺课的那个小鬼,十分没有礼貌地“啪!

——”

地推开门,撑着膝盖喘着粗气,满脸都是笑意的和卢秀才报喜。

恩科的源流是在宋代,给那些不第的学子一个机会,准许他们在皇帝策试时,参加附试。

为了表示天恩浩荡,朝廷对于恩科仕子的录取力度很大,还有可能出现普通科举状元之外的恩科状元。

不过当时恩科并不是常有的,所以同时出现两个状元的概率并不高。

到了清代,恩科制度起了不小的变化,主要是恩科的范围广了,频率变高了。

范围广了,恩科针对的不再是少数考生,而是全体学生。

频率高了,在皇家遇到喜事时,都有恩科。

比如,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就是慈禧七十大寿时开的恩科。

作者菌这里写的恩科,相当于再举办了一次“会试”

,就是春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