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五章 明日五更天拔营,号令为:回家(1/2)

冯保担心凌云翼当街打人,会引起朝官们的弹劾,朱翊钧也有这个担心,毕竟是当街打人。

但很快,事情仅仅过去了一天的功夫,朱翊钧就收到了朝官们光速切割的奏疏,是的,朝官们纷纷表示,凌部堂,打得好啊!

奏疏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一部分贱儒在刻意让矛盾的激化,以达到离间陛下、明公们与科道言官之间和睦关系,这种带着邪恶目的聚谈,这种包藏祸心、故意鼓噪风力舆论、致使君臣失和、君臣离心的不法之徒,罪不容赦,是有预谋的制造误会和矛盾!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略微有些挠头的说道:“凌部堂打人这件事,是这样的吗?不是凌部堂听不了贱儒那些狺狺狂吠,才暴起伤人的吗?凌部堂甚至还上了封请罪陈情疏,来专门陈述这件事的始末,并且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但朝官说,凌部堂没错。”

贱儒发动了他们的绝招,当事实利于自己的时候,就讲事实;当规则利于自己的时候,就讲规则。

显然这次贱儒们开始讲事实了。

凌云翼暴揍贱儒这件事,是凌云翼主动去听了聚谈,这场聚谈正好是完全自由派的聚谈,那些个古怪言论,凌部堂也没惯着,直接就带着客兵,把人狠狠地揍了一顿!根本不怕把事情闹大。

看不到光的至暗,该是多么的绝望?

梁梦龙啰啰嗦嗦说了很多,这是他这次随军出征的收获,是他对上报天子、下救黔首这八个字的个人解读。

戚继光收到了书信的时候,正在整肃军营,准备班师回朝,八万余京营的行军同样是大事,这一年时间,京营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剿匪,给河套留下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治安,同时在卧马岗开辟了矿藏。

“长治久安,就是要有希望吧,一如朝阳。”

朱翊钧批复了这本奏疏,对松江府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在其他地方连普查丁口都在跌跌撞撞的时候,松江府提前完成了考成,同时也回答了申时行的问题。

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是人类进化上的bug,就是喉返神经是大脑控制咽喉运动的神经,说话和吞咽都离不开喉返神经。这喉返神经行走不易:它从脑干伸出来,放着直达咽喉的近路不走,偏要往下延至心脏,绕过主动脉再折返回来。

即便是大明军要五更天班师,希望动静小一点,但八万人的行军,即便是再小的动作,都是大事,很快,河套人聚集起来,为大明京营送行,不是满含愤怒,而是感激,大明军从不滥杀无辜,甚至连取用牲畜都会付钱。

凌云翼听完之后,直接带着客兵砸场子,把人给全都揍了一顿,打的鼻青脸肿。

这是皇帝的额外恩赐,额外就是不算在军功计算之中的恩赐,是皇帝从自己腰包里掏出的恩赏,内帑一下子就用掉了八十五万银,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

完全自由派聚谈的逻辑是这样:朝廷的干涉,蛮横的、无礼的、不顾及卖身契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这一事实,强迫势要豪右低头,是不自由的;朝廷的干涉,让穷民苦力失去了选择成为奴仆,失去了选择稳定生活的自由,这是不自由的;朝廷的干涉,让势要豪右无法再获得真正放心的、忠心的仆人,这是不自由的。

而是担忧长崎总督府可能会有危险,大明正在大量带走倭国的适婚女性,而且手段并不温和,倭国丁口九百万,适婚女性每年以万单位对外流失,而且速度还在增加,倭国的矛盾一定会快速激化到难以收场的地步。

“河套人跪我们,不是我们武力强横,而是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虽然有暂时的苦难,但更高的秩序的塑造,让他们可以把暂时的苦难忽略不计,憧憬未来的美好。”

长崎总督徐渭,主要是为了让倭奴的数量处于可控的范围,一下子把人都阉了,弄一个无垢者军团出来,才是笑话。

而且申时行在松江作巡抚,即便是能够对货单倒背如流,但他对大明腹地之外的贸易还是没有朝堂了解的多,因为申时行不掌控海外市舶司的数据。

“陛下,凌部堂在御书房外候着了。”小黄门俯首奏闻。

次日的清晨,地平线之下的晨光,染红了天边的朝霞,霞光万丈,洒在了乌梁素海,洒在了五原府内,五原府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围十里的小城,京营班师之后,这里会成为五原府的府衙,而新的外城也在营造之中。

那么建藩这个祖宗成法,是不是也可以改呢?陛下要营建十王城,将宗藩迁回京师,是不是也是这种时光荏苒,天下之势有变,顺应时势的改变呢?

“所以,辽东从都司升为布政司,进而将奴儿干都司改为辽东都司,就很有必要了。”凌云翼颇为感慨的说道。

梁梦龙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连行万里都不肯的贱儒,只需十日京营就可以抵达,那代表着,大明京营可以快速反应,这里就是大明腹地!

“河套人其实很努力的生活着,即便是有很多的苦难。”梁梦龙骑着高头大马,跟在戚继光的身侧,看着跪倒在道路两旁的百姓,开口说道。

国帑的钱是第三天到的,大青山过峰、板升先登、剿匪等诸多功勋,最后京营锐卒的赏赐,每人高达十七银二钱,也就是说,京营锐卒每人领到的赏钱,为二十五两五钱。

凌云翼开口说道:“陛下,如果在北衙看,绕到济南,再从海路至辽东,的确是在绕路,但如果京师是南衙呢,从南衙出发的政令,走山东这条路,就极为合理了,之所以会绕路,就是因为《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是祖宗成法。”

因为完全自由派的主张,颇为逆天,在完全自由派看来:废除贱籍,并不是自由。

五月十二日,大明京营抵达了归化城,归化城和当初已经完全不同了,至少沿途能看到村落,传统的放牧方式,正在向圈养方式改变,而戚继光也见到了三娘子,依旧是风华正茂。

第二天,内帑拉着一辆辆的银车,出现在了北大营内,兑现了许诺。

兜这么一个大圈子,解刳院的大医官们解刨神经的时候,对这种绕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哺乳动物,比如长颈鹿,也要绕这么一大圈,才确定了天择论、人择论、优胜论和劣汰论的正确,人和长颈鹿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为都是这么绕的。

这是完全自由派认为废除贱籍中的三个最大的不自由。

这听起来极为奇怪,就连朱翊钧听到这个议题的时候,都愣了许久,废除贱籍,朝廷用行政力量,完全废除强人身依附的生产关系,废除卖身契,律法不再承认卖身契的合法性,这不是自由是什么?

但,完全自由派,认为这不自由,即便是听惯了逆天发言的朱翊钧,都一时间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逻辑。

松江府废贱籍卖身契,共有二十四万之众,比大明顺天府多了整整十万人,这是因为松江府的工商业发展远高于顺天府,同样废除贱籍的阻力,要比顺天府大得多,好在同时完成了,这二十四万众,最后有三万人,选择了前往鸡笼岛淡水镇和兴隆庄,开发鸡笼岛。

他想看看京师这种聚谈有什么高论。

松江学派的魁首林辅成,将贱籍、卖身契,看做是自由的生死大敌。

辽东问题的糜烂,可不仅仅是李成梁本人狼子野心,就这么绕下去,辽东必乱,但又因为这么绕圈子,勉强能够运转,所以没人会去优化。

人凌云翼是正二品的兵部尚书,是八辟范围,怎么抓?沈一贯带着衙役去抓人,凌云翼恐怕会带着客兵把顺天府衙门给拆了。

凌云翼挨个看了看,愣了片刻说道:“咱们大明京官的身段就是柔软啊,没有体面的时候,学会自己找体面了。”

“凌部堂上书说辽东事儿,朕以为很好。”朱翊钧说起了正事,凌云翼上了一道奏疏,主要内容是关于辽东都司改为一级行政单位布政司后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姚光启都被凌云翼给带走了,再回来脸上多了道疤,虽然姚光启说那道疤是为了保护海带,被海寇给砍得,但是朝官们不信,都觉得是凌云翼干的。

这一刻,梁梦龙成为了唯生产力的坚实拥趸,生产力,人改变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给大明帝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的,三年五年后这里就是腹地,从五原府修驰道到卧马岗后,连漠北,也是腹地。”戚继光满是笑意的说道:“此战,皆仰天威荡平贼虏。”

不是每个大名都拥有银山和硫磺,可以用银山和硫磺换取宝钞,那么提供人口也可以兑换到宝钞,这种激增,让申时行颇为担忧,倒不是说担忧这些倭国游女闹出什么乱子来,这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里,这些女人只会嫁人后老老实实的相夫教子。

一个半月的行军已经是极快了,按照之前大明对精锐的定义,一日平均行军三十里已经是精锐,而京营的平均每日行军四十里。

掌握了暴力的情况下,凌云翼做事已经是如此的谨小慎微,一方面在京师大打出手,打的人鼻青脸肿,另一方面又偷偷摸摸的为迁藩入京做准备,这就是凌云翼。

朱翊钧见凌云翼主要是讨论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凌云翼详细的阐述了他对河南地方发展的展望,当然这些展望都是建立在顺利清丈的基础上,如果无法完成河南的清丈,那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咱们大明京官们纷纷上奏说:凌部堂打得好啊!”朱翊钧将手中的奏疏往前推了推,笑着说道:“坐下说话。”

凌云翼上这么一本奏疏,明面上是讨论历史遗留问题,其实讨论的是祖宗成法,要不要做出改变,如果行政命令还继续绕到山东,再送辽东,那辽东升级为一级行政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要改,就是改祖宗成法。

(喉返神经的绕路)

这些倭国的游女,都是来自于长崎总督府。

“宣。”

顺天府丞沈一贯,刚刚走马上任,就遇到了这么個事儿,也是焦头烂额,被揍的儒学生们,被抓进了衙门,凌云翼这个凶人,沈一贯又不能抓人。

长崎总督府也不傻,也在控制流速,对兑换宝钞的数量和速度进行限制,即便是倭国的大名兑换热情再高,长崎总督府还是没有全面放开兑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倭国大名向下无限制的朘剥。

已经没有世俗的欲望,只想颠覆世界的无垢者军团的出现,影响倭银流入。

历史遗留问题。

“陛下是如何容忍这帮人在京师如此狺狺狂吠的?废除贱籍,在他们嘴里就变得一无是处了?”凌云翼说起这个就火大,他听了个半场,根本忍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活脱脱的就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朱翊钧摇头说道:“其实也没有,松江学派的自由说魁首是林辅成,他的自由说是学问,林辅成也想正本清源,这些摇唇鼓舌之辈,就是林辅成听了也想揍人,若是朕听到了,也会把他们揍一顿的,顺便送辽东去。”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已经是洪武旧案了,今日不同往日,辽东拓土至吉林,再这么绕下去,恐怕什么都做不成了。”朱翊钧朱批了凌云翼的奏疏,笑着说道:“凌部堂这步棋走的极妙。”

四十八万银贪掉三十六万银,只给十二万银的工程奇迹,没有在绥远驰道上上演,大明皇帝不是不能容忍贪腐或者说损耗,大明官吏们的贪腐也从鲸吞,变成了少拿多次,细水长流,多少有点类似于顿顿饱和一顿饱。

施工速度取决于工程款打款速度,而考成法的多层负责制下,让工程款的到账,水到渠成。

所以挨揍的被抓了,揍人的依旧在招摇过市,陛下并不打算逮捕凌部堂。

就是说:朝堂的命令,发出之后六十六天内,务必到达辽东,这个时间是很合理的,因为大明朝堂到辽东走的是:京师、济南、登州、金州卫、辽东都司。

京官得给自己找体面,找台阶下,主要是京官们有一个担忧,万一,上疏骂凌云翼,陛下把上疏的人,放到凌云翼的手下做事,如何是好?陛下他啊,真的干得出来!

哪怕凌云翼是宽宏大量的君子,那在凌云翼手下做事,也是胆战心惊,况且凌云翼从来不是个大度的人。

梁梦龙有点睡不着觉,忙碌了一年多的时间,忽然清闲了下来,有点不适应,人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他在思考绥远,到底怎么样才能长治久安。

而书信主要是联络感情,书信里的内容,主要是王崇古被骂、记载了言官外室的妖书流传、王崇古立刻变成了经邦济国之贤良、侯于赵睡过了头搞出了一个大明皆为王民、王一鹗废卖身契、凌云翼回京暴揍贱儒这些有意思的事儿,主要是站在乐子人的角度,分享了一下乐子。

学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时候,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凌云翼从通和宫离开后,就去了全晋会馆找王崇古,详细了解官厂团造了,而且这次还要从西山煤局抽调骨干,来撑起河南的炼钢炼焦。

凌云翼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这就是官场上,根深蒂固的僵化。

所以京营离开时,河套人自发的聚集在了一起送行,他们想要送些什么,但大明军在行军,又不太敢,故此只能跪在了道路的两旁,不停的磕头。

戚继光凯旋,是大事,大明京师内外都是张灯结彩,火夫们再次奔走,防止放烟花可能引起的火灾,而大明皇帝在戚继光领兵回到北大营的当天,就下旨,犒赏三军,无数的羊肉、国窖拉入了北大营之中。

“为什么不走蓟州、山海关、广宁、辽东都司的路线,非要去山东绕一圈呢?”朱翊钧对凌云翼的这本奏疏,是有疑惑的,辽东大战小仗,没有十次,也有一百次了,这种行政命令居然绕山东一圈,有一种人体喉返神经的古怪感。

“陈参将,传令下去,明日五更天拔营,号令为:回家。”戚继光对着陈大成下达了军令,五更天拔营主要是为了避免麻烦,回家的命令,则是将士们共同期许。

这就是凌云翼想要的效果,从一件不引人注意的、不被广泛反对的小事开始入手,当成为既定事实后,以小博大,以点到面。

“明日开始班师,一日三十里到六十里之间,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行军至居庸关的时间为十年六月初三。”梁梦龙估计了下行军的时间,回到北大营一共一千八百里,真正的转战千里。

大明京营强悍如此,不是只有他一个戚继光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陛下意志的直观体现。

戚继光没有在归化城过多的停留,而是向着大同府而去,在大同府大明京营终于上了驰道,开始加速,以每日六十里的速度,快速回京,终于在六月初三,这个预定时间,赶回了北大营。

“啊?打得好?”凌云翼承认自己比较冲动了。

梁梦龙面色古怪的说道:“如果绥远驰道完全修通,并且和京云驰道连通,蒸汽机的匹数能达到三十,从京师到河套只需要十天甚至是五天,到那时,河套不是边方,而是腹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