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超级宁仁上线(2/4)
卡住了。
没错,就是卡住了,不是卡在理论知识上,而是卡在材料上。
许多设想,没有可靠的材料,根本不可能达到。
就算是石墨烯,有配方、有工艺,却没有能够生产的机器,那么还是要从源头开始,从基础开始提升工业能力。
终于,足足四个小时之后,宁仁松开了按在触点上的手。
将许岩龙早就给他准备好的一罐浓糖水一口气喝下去,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休息。
鼎老冲着夏先生与胡教授点了点头,两人立即前去检查机器。
这台三进制的超算不仅仅拥有了量身打造的控制系统,还通过磁带、记录用纸带记录下大量的研究用资料,打印机打印的东西,是一些工业、电子用的资料。
这一切,太科幻了。
宁仁,控制了一台超算,甚至为这台超算量身打造了控制系统。
而且还是三进制的,汉语加各种符号组成的程序。
胡教授激动的就上前准备询问,许岩龙闪身挡在宁仁身前,左手平伸阻止了胡教授。
胡教授内心有无数的问题。
可他却知道,之前就有过交待,对于宁仁的事情不许问,不许猜,不允许乱打听,那怕此时发生了如此神奇,完全无法解释的事件,他内心有无数的疑惑,也依旧不允许问。
“我,我,我……”胡教授连说了三个我,一咬牙转身又去看机器了。
宁仁这会很疲惫,而且有低血糖反应。
对于这个前辈,宁仁内心是无限尊敬的,宁仁开口了:“您要问什么,我能简单回答几个,我此时非常的疲惫。”
胡教授想了一会,太多问题可以说是禁忌,他不敢问。
但有一个,他很在意,而且不属于禁忌。
“汉语编程,我没想到。”
宁仁回答:“英文,一维语言,低级语种。汉语,二维语言,更有扩展性。汉语编程更接近自然,有优点,但也有些缺点。因为机器太简陋,所以没办法用到新汉语,新汉语,是在现汉语的基础上进化的,无限接近三维语言,真正的量子超算,用的控制系统,是汉语,进化后的汉语。”
鼎五公转过头看向许岩龙:“小许,去查了一下,咱们的汉语言顶级泰斗谁更合适。”
“明白。”
对许岩龙说完,鼎老对胡教授说道:“老胡,汉语在历史上已经进化了八次,五千年来从甲骨文到现在,我相信可以再次进化,汉语的进化不会停止,刚才我和小宁讨论的是量子理论,也是未来我们的三进制量子超算的基础,超智能时代,我们会有更高的语言。”
宁仁这会已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他真的太疲惫。
鼎老看着沉睡的宁仁,不由的在思考。
宁仁是什么?
没错,就是这个词。
宁仁是什么?
鼎五公相信海棠小院一定知道答案,而且是最准确的答案,否则不会指示不惜一切全力支持。
次日。
山中,一块天然的巨石上,头顶有巨大的树冠。
几样点心,一壶茶。
此时在这里只有三个人,宁仁、鼎五公、侗珍。
主要的讨论者只有宁仁和侗珍,鼎老在这里是旁听,同时将宁仁所说的东西造出来。那怕全人工手搓,也一定会在年底前造出来。
侗珍听完宁仁对第一分部的描述后思考了一会:“恩,我明白怎么使用了,让他们全部变成瞎猴、聋猴。那么,这个盾反的作用就更加有意义了。”
宁仁说道:“萝卜车是什么,按几十年前喵汉斯家的俾斯麦说过,这玩意是尺子。”
“对,是尺子。”侗珍认可这个说法后看向鼎五公:“鼎老?”
鼎五公尴尬的一笑:“这个,我们尽量吧。要在南堠射出萝卜之后,瞬间定位,然后再计算萝卜的飞行姿态,紧接着来一轮,这个从理论上我已经理解了,技术上呢,我们汉家科学院和迷彩兔几个研究院,也基本上搞清楚。但……”
一个但字,显出多少无奈。
不是没钱,而是基本工业达不到,材料不够。
想造出来,靠手搓的话,一台两台不是问题,大规模量产,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宁仁接过话题:“所以,接下来我说的是就是氧气。”
“氧气?”
“对,氧化,鹰家曾经有过一款CBU-55B,就是小树苗,我说的这个是真正的超级版。最低两千五百度,最高三千度,直径约一公里内可以形成直空环境,然后在高温扩散,四公里不是问题。”
侗珍长叹一声:“当年,我要有这个,我就去把倭奴京推平。”
“回头,有空咱还是要推平倭奴京的。”
侗珍听着笑了。
不用宁仁再解释,他知道这东西要怎么用了。
不需要太多,四枚足够。
宁仁接着讲:“第三波,就是气。我采用铝、镁……,这是化学课加物理课了。”
鼎五公听完:“这个,我略懂,其实不难。之前我看以资料的时候,就和迷彩兔的几位学老聊过几句,他们说这个甚至于可以超微型化,就是甜瓜级。也可以使用宁仁所说的方式,凤凰天舞。”
侗珍接着说道:“之前有过推演,咱们不打算使用空兔,因为南堠的空猴太强,咱们太吃亏。现在看来,第一波就让空兔,先用飞棍让他们失去千里眼、顺风耳,再借助新的遥感,远程让他们的空猴窝废掉,空兔一波那什么,再来一波那啥,最后再来一波啥啥。”
宁仁听着直笑。
侗珍已经开始重新推演了:“接下来,咱们的萝卜尺负责再翻一次地,紧接上去收玉米。”
“别忘记海里。”
侗珍:“没错,海兔也照这个节奏来四波,然后带运输船直接上,接下来,就看这次要教训到什么程度了,如果放手,就在猴窝前河边见面,顺便让运输船拉补给,然后就可以坐下来谈一谈了。”
宁仁这时说道:“让他们赔钱,怎么也要陪……”宁仁一只手敲着石板,另一只手扶着脑袋,他在计算。
鼎五公与侗珍看了宁仁足足一分钟,他们不清楚宁仁突然想到了什么。
宁仁猛的在石板上拍了一下:“至少三千亿吨苹果。”
啊……
侗珍懵了。
鼎五公反应过来了:“不,我看应该陪十万亿碗鸡蛋羹,还有配上酱油和香油。”
人侗珍想了想:“恩,算了,我喜欢吃的东西好多人不喜欢,折成米吧,大米许多人都喜欢。”
侗珍喜欢香肉。
鼎五公突然话风一转:“我在鹰家读书和工作的时候,虽然说他们对的研究并不深入,但有些方向值得我的学习。”
“我有这么一个想法,烹饪工业化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进化,或者说又一次的吃的产业进化。”
鼎五公讲述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
从眼光上,鼎五公的想法非常有前瞻性。
宁仁这时说道:“说到吃,我有几句法子,从鸡蛋到可以上桌的鸡,只需要四十五天,我没有提出来,是因为饲料问题我们暂时解决不了。当然,还有速生猪,只要十个月就可了出栏,比现在黑皮猪快了接近两倍。”
侗珍问了一句:“好吃吗?”
宁仁回答:“速生的,怎么可能比土鸡更好吃,这种鸡炖半个小时就够了,大卢花鸡至少需要四个小时,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鼎五公却说道:“但却可以解决许多人吃不到肉的问题,所以,是值得研究的。”
“其实不难,只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需要从无数的父本、母本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比对。关于有家公司叫孟都的,他们野心勃勃,在粮食领域……”
宁仁和鼎五公,还有自己的高级顾问侗珍聊的有多。
范围很广。
鼎五公,是少有的在专业领域之外,还涉猎广泛知识的人,他懂的非常多,见识与眼光也是非常的卓越。
宁仁呢?
本身就融合了一台未来的超级电脑,这玩意不是普通天才能比上的外挂。
聊到傍晚的时候,鼎五公又说道:“诸葛布衣把你教的关于思维与智力提升的二十一项训练告诉我了,我尝试了一下,感觉对我没什么用处,但对许多博士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厉害的。”
“关于您的……”宁仁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鼎五公没问。
他不是不好奇,而是宁仁没打算讲的,他就不打算问。
这话怎么说呢。
以鼎五公的智商早就碾压别说是普通人了,假如宁仁脑袋里没有融合的那个超级电脑,这会也得跪。
宁仁足足思考了十分钟,才非常严肃的说了一句:“将鼎老您的脑域开发到百分之十三左右,普通的办法还是有用的,很显然您肯定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值。所以百分之十七这个值,我们需要在太空进行。百分之二十,需要在您的最高寿命先达到三百岁这个基础值之后,需要难度相当高的办法。”
“可以理解为,一直极限挑战之后的突破。只能在低重力下完成,需要的瞬间能量,地面上也没任何设施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