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搭台
第58章 搭台 作者: 鬼隶主 第58章 搭台 “小严,你吃慢一点,帆帆和卉卉怎么没有一起过来?”
“妈,她们两个明天都要上班,没有时间过来呢。”
庄严轻声回答林道琴,脸埋在饭碗里,不敢正眼看林道琴, 心里慌乱的空空荡荡。
庄严和林溪被黄帆半路扔下,只得步行回村里。
虽然那地距离清水湾村不远,但两个人走到家里已经过了晚饭时间。
林道琴为庄严和林溪下米面,分别给两个人的碗里卧了两个荷包蛋。
“爷爷,喜奶奶,等一下我想请你们一起去村办公室,和德生叔他们商量一下如何搭班子和启动旧村石屋整修。”
庄严深怕林道琴又问于卉和黄帆的事情, 尤其是怕林喜珍问于卉怎么样?
他可说不了谎,刚才说谎已经满面通红,心虚得两个荷包蛋跟没有吃下去一样。
“小严,你让喜奶奶早点休息,有事情明天可以商量。”
“妈,明天早上县里有关部门的LD要到我们村里来考察。
林溪,你等一下照顾爷爷和喜奶奶过来,我先去你家和你大爹通个气。”
庄严碗筷一放,一抹嘴巴,急匆匆去找林德生。
“小严,县里的大LD真的说要把我们村列入共富建设示范村?”
“德生叔,这我敢瞎说吗?
两位大LD还让清姐专门联系我们村,作为总牵头,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这太好啦,太好啦,我们清水湾村看来真的要大变样了呀!”
林德生喜不自禁,赶紧召集村班子成员到村办公室。
“小严,你向大家传达一下县里两位大LD的指示。”
“好。”
庄严把县里两位大LD对清水湾村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想不到两位大LD这么关心我们清水湾村。”
“我们必须把事情办好, 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富示范村。”
村班子成员一个个激情满怀,恨不得今天晚上就撸起袖子加油干,连火亮和林长生也没有再抬杠。
“小严,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干起?”
庄肃待大家心情平稳一些后问庄严。
“爷爷,我的想法还是和原来一样,马上着手旧村石屋整修,同时成立红薯加工厂和竹制品、刺绣工场。
石屋整修的具体计划等明天县里有关部门来人实地察看后,我们在他们的指导下再制定。
今天晚上我们是不是先把清水湾共富示范村的建设班子搭起来,红薯加工厂和竹制品、刺绣工场的班子和场地也明确下来?”
“我同意小严的意见。”
庄肃率先表态。
他一表态,其他班子成员也没有什么想法。
经过集体讨论,最后决定,由林德生任清水湾共富示范村建设小组组长,庄严为组长助理,庄肃、林喜珍为顾问,林长生担任财务总监,其他村班子成员为组员。
同时成立清水湾红薯加工、竹制品加工和刺绣三个专业小组,竹制品加工小组由林德生任组长,庄肃为技术顾问;红薯加工小组由林大志为组长,庄严为副组长;刺绣专业小组的组长由林满月担任,林喜珍为技术顾问。
“德生叔, 我们台搭了起来,接下去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特别是你的竹制品加工场和满月婶的刺绣小组,争取在下个星期周末前出样品。”
“小严,出样品简单,关键是场地在哪里?
哪些人参加上面两个小组?”
“德生叔,场地不是现成的有?
村小学从去年起一直闲置在那里,孩子们由校车接送到邻村读书,我们何不利用村小学的房子作为两个专业小组的加工场?
一楼作为你们竹制品小组的加工场,你们平时有很多毛竹和成品要运进运出,方便一些。
二楼为刺绣加工场,妇女们在上面绣花也安静一点。
至于哪些人参加两个专业小组?
我想明天先出一个告示,让大家自己报名,你和我爷爷负责挑选竹制品加工组的成员,满月婶和喜奶奶负责挑选刺绣加工组的成员。”
“嗯,这主意不错。”
“小严脑子就是灵活。”
“不过,村里人都去忙竹制品加工和刺绣,红薯加工厂谁来当工人?
地里的农活谁干?”
“大志哥,红薯加工属于食品制作行业,需要有专业设备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竹制品和刺绣两个专业小组正式运作起来后,再考虑红薯加工厂的建设。
至于地里的农活,你不要急,我们还要组建其它好几个专业小组呢。”
“组建其它几个专业小组?”
“没错,就眼前而言,至少要再成立三个专业小组,首先一个是农业生产专业互助小组,专门负责村里的田间生产。
当然,其他各小组的成员在早上、晚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到地里忙活自家的农活,就当是运动锻炼。”
“这个好,哪另外两个小组呢?”
“另外要成立石屋民宿经营小组和红色旅游接待小组,这具体等旧村石屋整修完成之后再组建不迟。”
“小严,你这手笔确实大,我算了一下,你这个专业组那个专业组,恐怕得全村老小齐上马。”
“长生叔,我就佩服你的算盘。
你算的很对,如果我们清水湾村真的能够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把生态经济发展起来,还真需要全村老小齐上阵。
到时候,有竹制品加工技术的在竹制品加工场上班,有刺绣技艺的到刺绣加工场上班,农活干得好的男人田间地头忙,做菜好的家庭主妇石屋民宿灶台上忙,年轻漂亮的帅哥美女负责接待游客,老人村口古树下摆特色旅游纪念品摊,小孩暑假寒假各个点帮忙,作为勤工俭学,社会实践。”
“好!”
“真好!”
庄肃和林喜珍听庄严说完连声称赞。
“如果真的像小严所说那样,我们可是比城里人的美好生活还要美好一百倍。”
“满月婶,这就是我们清水湾要走的共富路,说不定以后城里人到我们清水湾来上班呢。”
“小严,那收入怎么分配呀?”
“长生叔,你考虑的对,这也是今后我们清水湾村乡亲们能不能象现在这样亲如一家人的关键所在。
钱,谁不喜欢?
总希望越多越好。
为了钱,亲兄弟撕破脸的事例并不少见。
如果富了起来,村里人却变成仇人,这不是我们要努力的结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分配机制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
“小严,这正是我想提醒你的一点,你自己先考虑到很好,打算怎么做?”
“爷爷,我们不是在村农业合作社的框架下发展吗?
既然是农业合作社,那清水湾村所有人都是社员,社员人人入股,各个专业组建立考核细则,社员每月按所参加的专业组考核分数高低发放工资和奖金。
到年底,留起发展资金,红利人人共享,不管老少,平均分配。
你们觉得怎么样?
当然我也只是初步设想,行不行得通,你们在座的各位长辈更有话语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