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五顿饭(1/2)

晨曦徐徐洒遍大地,清晨的平谷城一片安静。

与往日不同,城中百姓没有早早地去耕地种田,而是手持各种农具与许多军士一起静静地站在东门外,翘首望向远方。

人群的最前面打出一道横幅,雪白的绢布上写着一行红色大字——血债血偿,为冤死的五百兄弟报仇。

当太阳又升高了一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大队骑军的影子。

这队骑军行进速度并不快,战马只能算是一溜小跑。

随着这队骑军的行进,进入视野的人数越来越多,足足有四五千人。

这些人正是凌云的队伍,昨天他一路上押解着鲜于银的人马返回平谷。

因为押解的人数太多,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

再加上夜间下起了小雨,以至到现在他们才赶到城外。

鲜于银与他的手下行在队伍的前面,左右都有凌云的弓弩手看押。

因为凌云所带干粮有限,一路上他的手下都没有吃的任何食物,倒是凌云对他格外开恩,给了一些食物。

可是他心里憋屈,如何还能吃得下东西,索性与手下的军士一起挨着饿。

眼看着快到平谷城了,鲜于银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到了这里,他便可以派人回去禀告刘虞,而后寻求解决办法。

现在的鲜于银对这群手下的性命倒是不如何担心,如果凌云想杀掉他们,自然不用如此费事。

只须派一人回城报信,城中再派一些人马出来,以绝对优势肯定打得他一点脾气都没有。

一路上,他都特别注意观察了,队伍中没有任何一人离开。

也就是说,凌云并没有要他们性命的打算。

坐在马上,他远远看到东城门前聚集了很多人。

平时幽州军中有人出征,得胜归来之时也会有人迎接,故而他对此并未在意。

等距离城门只有二百余步时,城门前的平民和军士忽然爆发出一阵喊声。

那些人边喊着,边挥舞着手中的农具或兵器,场面十分震撼。

鲜于银起初并没把这些喊声当回事,还以为是为凌云得胜归来的欢呼。

很快,他便发觉有些不对。

那些喊声嘈杂纷乱,却没有欢呼的样子,声音里更多的是愤怒。

他凝神细听,终于听明白了,那些纷杂的喊声都是喊着同一句话,因为声音参差不齐,一时之间居然没听清楚。

鲜于银听到了喊声的内容,他手下的军士也都听明白了。

这些人看到愤怒的人群,再听到他们的喊声都不寒而栗。

因为那些喊声,都是针对着他们的,喊的内容就是“血债血偿,为冤死的五百兄弟报仇。”

看到这阵势,鲜于银立刻勒住战马,四处寻找凌云。

看这些人的愤怒的样子,他真怕他们一时情绪失控,做出什么暴力的事情来。

那些人见队伍停了下来,立刻高举条幅向鲜于银等人涌去,边走边呼喊着。

终于,鲜于银看到了从后面策马赶来的凌云,急忙问道,“凌将军,这是?”

凌云故做迷糊地看着那些人,一脸无奈的表情,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这些都是他暗中安排下的。

而那些人所喊的内容,正是赵云昨日所说的那句话。

昨天,赵云看到凌云的种种表现,把他对鲜于银等人的意图猜出几分。

刚好凌云提出要做试验,他便告诉凌云写上这句话,帮凌云造造势。

这也算他投靠凌云后做的第一件事。

大横条幅在微微的晨风中分外扎眼,红色的大字血淋淋地触目惊心。

凌云看着这架势暗暗点头,这帮人做得还真象,和“五四运动”

有得一拼了。

鲜于银听到喊声,再看到刺眼的横幅,哪里还不知道这些人就是冲着他来的。

他手下的军士虽然大多不认字,但耳朵都不聋,脑子也没坏,那五百人就是他们杀的,知道人家是来讨债来的。

现在鲜于银也有些迷糊,起初他并没真觉得赵云是凌云那边的人,但看眼前的情形,好象不似有假。

而且他一直没想明白,这些人怎么会知道昨天发生的事。

凌云军中并没有人离开,他不只自己观察着,也暗暗嘱咐了一些手下帮着监视。

那么多人居然没有任何人发现什么。

看着愤怒的人群越来越近,鲜于银慌忙对凌云说道,“凌将军昨天曾保证我等的安全,现在,你看......可如何是好?”

凌云轻轻摇了摇头,“可能死去的人里有他们的父兄叔伯、小舅子大舅子、姐夫妹夫一类的人,不然他们不会如此愤怒。”

“可是,将军说过......”

凌云摆手制止,“本将军说过的话当然算数,你现在便派人回去见刘州牧,这边的人本将军先压一压,尽量确保你们的安全。”

听到凌云终于松了口儿,鲜于银立刻对一名亲信嘱咐了几句,把他派了回去。

此时,赵云也催动战马从队伍后面赶了过来。

他看到人群中的横幅,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

虽然他昨天听凌云说出能千里传音之言,心中感觉应该不会有假,但当他亲眼看到却是另一番感觉。

他昨天对凌云说那句话时,声音极低,外人绝不可能听到。

而且他一直与凌云在一起,并未看到凌云吩咐任何人离开。

显然不是凌云派人传信,既然不是派人传信,那就是说千里传音的功能千真万确。

在这件事上,凌云没有必要骗自己。

虽然平谷城远比常山近,但凌云既然有把握,肯定此言无虚。

再加上昨晚与凌云谈论天下大势,凌云对天下了如指掌,见解独到,令他眼界大开,一夜之间使他的见识提高了许多。

如此能人,有些奇特的能力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看城中平民与军士在一起同仇敌忾,平和相处,如同鱼水,较之原来见到官军争相逃避时简直是天壤之别。

赵云不禁暗自庆幸,上天待我不薄啊,有此明主,何愁不能建功立业,造福万民。

就在他心潮起伏之时,凌云的喊话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凌云坐在马上,双手虚压,止住了人群的喊声,“诸位军士,诸位百姓,凌某知道那五百人中有你等的亲人,也能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

但人死不能复生,诸位还须节哀。

本将军在此发誓,一定妥善解决此事,为那些冤死的兄弟讨回公道。”

“元凶便在军中,请凌将军为死者报仇!”

人群中爆发出一道喊声,其他人纷纷跟着喊了起来,场面再次一片混乱。

凌云叹了口气对鲜于银说道,“鲜于将军,你还是就此离去吧,以免遭到报复。”

鲜于银急忙施礼,“凌将军,咱们可是说好的,保证我等的安全。

如果在下一人离去,这算什么?

此事万万不行,还请将军履行承诺。”

“唉”

凌云叹了口气,“鲜于将军,你也看到了,你先前误听虚假消息,误杀了那五百人,军心激荡,民愤极大。

若不妥善处理,本将军也难以平复。

要不然,鲜于将军可将亲近之人放走,多走一个是一个。”

“凌将军,在下是相信将军的一句话才来到平谷城,在下身死事小,可是对凌将军声名的影响极大,还望凌将军话复前言。”

凌云皱眉道,“你怎么死脑筋啊,你派几个亲信再去见你家主公。

把此地的紧急情况说上一说,刘州牧也好能快点派人来不是?”

“对、对”

鲜于银似有所悟,急忙应道。

随后又派了两人回去。

等人走了之后,凌云再次对众人说道,“诸位,你们也知道,令下如山。

鲜于将军也是奉命行事,刘州牧既然下令,鲜于将军怎可抗命。

而且此间还有诸多误会,还请诸位各自归去,本将军保证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众人听凌云如此说,纷纷跪在地上高呼,“谢凌将军为我等做主。”

而后平民拿起农具去耕地,军士各回各的军营,一场大戏就此告一段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