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曹孟德的退路(1/2)

第一百五十四章 曹孟德的退路 青州,乐安国,高苑城。

大堂之上,曹操坐在主座上,阴霾的目光扫过下边两厢站立的文武。

那些文武官员,俱站在下首低头不语。

良久,曹操长长出了一口气,脸色更加阴沉,他用手指着下边的人,大声吼着,“说,谁能拿出个退敌的计策,都给我说话啊。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你们还有谁能为本公分忧?”

两边的文武把头埋得更低了,连番残败,兵马损失过大,现在青州已失一半领地。

赵云和徐晃的大军,攻城掠地,紧追不舍,再次兵临城下。

如今曹操的总兵马不过五万之数,纯粹是勉力支撑,如没有良策,必然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也难怪曹操在大堂之上怒吼,议事议论了半天,曹操连问了六七句,居然无一人答话。

就连平日足智多谋的文若大谋士也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儿,曹操缓缓坐下,把目光转向文官一侧,“文若,你可有破敌良策?”

荀彧见曹操点名道姓地问自己,再也不能装哑巴,他低着头走出队列,施礼道,“主公”

“讲”

曹操强压着怒火道。

“主公,如今凌云兵锋太猛,士气高涨,敌军势众,不可力敌。”

荀彧轻声说道。

“还有没有别话,每次问你们,都是这一,不可力敌,不可力敌,不可力敌那要怎么办,你们倒是拿出一个办法来!”

曹操大吼道。

荀彧被曹操声音吓得一哆嗦,忙再次施礼,“主公,如今我等所占之地,北是冀州,西是兖州,南是北海国和徐州,东面就是大海。

如今孔融受太史慈鼓惑,已经投靠凌云,主公可谓是三面受敌。

唯一一条出路就是走徐州。”

停了一下,荀彧继续说道,“可是据在下所知,徐州陶谦与凌云多有接触,二人关系有些复杂,并且陶谦虚曾为凌云擒获叛将吕布,谁知道二人是否已经结盟?

若走徐州,恐遭陶谦暗算。

即便二人没有这层关系,陶谦肯为我等让出一条道路吗?

他会为我们而结仇于凌云吗?”

曹操叹了口气,荀彧所说的办法他何尝没想过,因为他觉得没有任何办法能逃过凌云的追杀。

所以才召集手下人商量对策,才想求一个绝处逢生的办法。

现在曹操后悔了,真的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轻易出兵帮助袁绍。

抵挡凌云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他派张邈去支援,是想利用二人之间的矛盾,浑水摸鱼,趁机占领冀州土地。

没料到,连番败退,从幽州给打回了冀州,从冀州给他打回了兖州,又从兖州打回了青州。

现在凌云倒是没法继续往后打了,因为后面就是大海,总不能给打到大海里去吧。

现在一提到凌云的名字,曹操心是又怕又恨,没见过这么猛的人,白手起家,居然造出这么大的声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居然占领了四州之地。

见自己最倚重的谋士荀彧也没有好主意,曹操一阵难过。

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他目光转向两边的手下,缓慢而沉重。

“主公,末将愿誓死保护主公安危。”

大将曹洪抱拳说道。

“主公,末将愿为主公战死。”

“末将也愿。”

一时之间,大堂上的武将纷纷跟着响应,喊声响彻大堂。

曹操看着一众武将,心中暗暗点头,这些时日,众武将无不日日征战疆场,马革裹尸者已经有十几人。

死去的兵马更是不计其数。

沉吟片刻,曹操说道,“多谢诸位,我曹孟德如有翻身的一天,诸位的心意,曹某一定不会忘却。

我不希望大家死,我要大家都活着。

本公已打定主意,各位将军速速整顿军马。

随时听我号令。”

众将听曹操如此说,也不多言,当即应了一声,就要离去。

正在这时,中军官报门进入大堂。

“报,主公,敌军用箭射进来的书信。”

曹操令人将书信拿过来,那是一块写有自己的白绢,在一端写有曹操亲启的字样。

曹操将白绢打开,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

众文无武将有信来,都停下了脚步,想看看到底有什么事情发生。

曹操越看脸色越难看,之间上面这样写道。

“曹操,我本井水不犯河水,无奈你自讨苦吃,擅自兴兵来犯。

我凌云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今日你已无路可走,给你三日时间,献城归降,本公给你一条活路。

三日后不降,后果自负。”

太嚣张了,曹操看完之后,猛地把书信往案几上一拍大喝道,“来呀,把来使给我推出去斩了。”

中军官吓得面如土色,急忙施礼道,“主公,是敌军射进城中的,并无来使。”

“呃”

曹操知道自己气急了,居然把这事忘了,遂对众文武说道,“按先前所言,都去准备吧,随时听候号令。”

众人只看到曹操的表情,却不知道信中所写内容,但现在主公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上前询问。

听曹操吩咐问,众人俱满腹狐疑地离开大堂。

书信送进来之后,赵云和徐晃果然没有继续进攻。

第二天夜晚,曹操集合全部文武,带着五万兵马悄悄出了高苑城南门向徐州方向行进。

曹操在大堂上已打定主意,要放弃青州,经徐州辗转跋涉,去头汉中张鲁。

易地发展,远离凌云,期待以后能东山再起。

青州他是不能在留了,诺大的基业只好白白地让给凌云。

好在赵云的兵马只驻扎在城西门,而且距离高苑城较远。

曹操又是临时通知众文武,事先又没有走露消息。

手下人都准备妥当,说出发,很快就能出发。

因为路途遥远,全军大搬迁,各文武能带家属的也都带上了,因为这一离开说不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就是能不能再回来,谁都说不好。

除了家眷、财物,曹操还带了大量的辎重,一路上吃喝用度得带上。

这一次突围,虽然艰难异常,但若过了徐州,肯定就能找到一线生机,怎么也要比留在青州好一些。

众文武将官倒没表示出什么,只是那些军士听说要离开青州,他们都非常不愿意。

这些军士基本都是本地人,根在这里,生在这里,死也想再这里。

一想到离开青州,从此与家人分离,还可能埋骨他乡,都黯然神伤,充满了不舍之色。

他们处于大军的最底层,文武将官可以携带家眷,可是他们不能。

虽然不愿意,可是军令如山,谁都不敢轻易反抗。

只是军士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复杂的色彩。

曹操令曹洪、于禁率两万兵马断后,令曹仁保护他的家眷随在军中,开路的夏侯兄弟带一万人马。

因为携带着家眷和辎重,大军的行进速度很慢,最初离开城池的一段时间,曹操还有些担心。

但一直到大天亮都没发现有人追来,他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再经过一日的时间就进了徐州境内,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就可以远离凌云。

虽然一路上还要穿过袁术的势力范围,但曹操有信心安然通过。

到了这时候,曹操想到了袁绍,袁绍驻守在青州乐安国的千乘城,手下兵力也已不多。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