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一十四章 中唐安西名将(1/2)

夏城,两员中唐名将,高仙芝、李嗣业来见楚天。

他们不知道楚天召集他们的目的,但他们还是奉命前来。

霍安是他们的主公,而霍安又依附于楚天势力。

楚天满意地看着两个来自西域都护府的名将。

历史上,高仙芝、李嗣业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武将,相当于汉朝的西域都护府。

当时,大唐对中亚颇有影响力,与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瓜分中亚。

高仙芝、李嗣业是一对组合,李嗣业是高仙芝的副将和先锋大将,十分勇猛。

高仙芝不算是顶级的大军团统帅,却是顶级的行军武将,楚天需要借助高仙芝的特性,完成奇袭。

霍安作为两个武将的领主,已经将两个武将的面板发给楚天,以便让楚天了解两个武将的详细能力。

【姓名】

:高仙芝 【天赋】

:王级统帅(骑兵系) 【等级】

:95 【身份】

:中唐安西四镇节度使 【统帅】

:90 【武力】

:87 【智力】

:75 【政治】

:35 【魅力】

:70 【相性】

:冷静 【特性1】

:山地之王(SS级特性,山地地形行军时,高原、山地对行军速度负面影响-40%,非战斗减员-60%,山地地形作战时,军团全属性+20%) 【特性2】

:千里行军(S级特性,连续行军,士气下降速度-30%,体力下降速度-25%,强行军速度+15%) 【特性3】

:安西节度使(S级特性,军团对中亚文明兵种的伤害+20%) 【特性4】

:不善亲和(负面特性,倾向于攻击周围的王国、部落,引起各个部落的叛乱概率增加,且管辖的异族仆从军发生叛乱概率大幅度增加) 【特殊兵种】

:安西四镇骑兵(六阶轻骑兵,上限5000人) 高仙芝最强悍的能力是山地行军,凭借“山地之王”

和“千里行军”

两个特性,已经完成了几次山地行军奇袭的壮举。

有时候,行军系的特性,比起一些SSS级特性还要实用。

楚天已经领略过高仙芝的行军效果带来的好处,所以专门向霍安要走高仙芝。

高仙芝是少数具有负面特性的武将之一,容易引起部落、仆从军叛乱。

所以霍安只让高仙芝率领本部兵马,不给高仙芝统帅仆从军,否则高仙芝统帅的仆从军会有大概率发动叛乱。

其次是高仙芝的副将、中唐猛将李嗣业。

【姓名】

:李嗣业 【天赋】

:皇级武将(步兵系/骑兵系) 【等级】

:93 【身份】

:中唐名将,安史之乱战死 【统帅】

:81 【武力】

:96 【智力】

:63 【政治】

:15 【魅力】

:80 【相性】

:勇敢 【特性1】

:神通大将(SS级特性,陷阵时,个人武力+1,攻击力+30%,体力消耗速度-10%) 【特性2】

:陌刀将(S级特性,李嗣业使用陌刀为兵器时,陌刀伤害+20%?

军团装备陌刀?

攻击力+10%,陌刀伤害+18%) 【特性3】

:先锋(B级特性?

担任先锋时?

部队基础攻防+2,士气+5%) 【特殊兵种】

:大唐陌刀队(八阶重步兵?

上限2000人,特点:骑兵克制、陷阵) 李嗣业没有什么好说的?

妥妥的猛将?

再加上特殊兵种大唐陌刀队,足以担任先锋大将。

大唐陌刀队的特点是克制骑兵,以及冲锋陷阵,冲击敌军。

高仙芝问道:“不知道夏王召集我们二人前来?

有何贵干?”

“我需要你们二人?

随我前去讨伐巴蜀。”

“巴蜀?”

“三万大军已经在陇西郡狄道整装待发。”

在楚天离开夏城之前,铁骑军伪装成低级骑兵抵达狄道,准备入蜀。

“你要亲自前去吗?”

夏天凉见楚天带着高仙芝、李嗣业两员武将出兵,知道楚天要亲自去解决割据在巴蜀的刘备势力。

“入蜀的行动被拖延太久,迟则生变。

如果武儿成长起来?

或许他的‘破釜沉舟’,更加适合担任这个任务?

不过,这个时候只能亲自上阵了。”

楚天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有项羽的SSS级特性“破釜沉舟”

?

这个特性搭配高仙芝的山地行军特性,进行奇袭?

更加容易。

不过?

楚武现在只有十岁?

特性无法发挥效果,也不能指望楚武一个小孩子去带兵。

所以,楚天打算亲自去击败刘备,让刘备心服口服。

“相公请一定要小心。”

柔福帝姬抱着楚天的第三个儿子,前来相送。

楚天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会来自于柔福帝姬,也算是延续了宋代皇室的血脉。

“你们留守王府,几个月后,对蜀地的攻势应该已经取得进展。”

楚天让几个妻妾镇守王府,亲自出兵。

陇西郡的治所狄道,平平无奇的楚天伪装身份,亲自带兵从传送阵出来。

边塞的各座传送阵,几乎每个月都有兵马调动,所以楚天这一支人数不多的兵马不怎么引人注意。

贾诩已经提前来到狄道。

贾诩的军师辅助效果,可以削弱敌军的防御力,有利于突破。

攻城武将耿弇也被楚天调到狄道,参与奇袭。

“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凭借高仙芝的行军能力,快速撤兵。”

楚天有战马绝影,想要逃跑,难度并不算大,巨鹿之战,项羽一时半会也追不上楚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